道天機:領悟到「萬物皆空」境界的人如何生活

2020-12-22 祁華勝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人不想自由和不羈。

若有所悟,必有所不悟,迷者才需要悟!逍遙是人性本能,領悟、頓悟、漸漸悟,生活不僅需要物質,更需要精神,不僅需要聰明還需要智慧,不僅需要學歷還需要氣質、涵養、追起和信仰。

般若智慧見不到,也看不懂,需要我們強大自己,然後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把自己小日子支稜起來,然後走向未來。

不要糾結空不空,天不天,道不道,自己做不了主的都不算數,只有自己有話語權,有分配資源和影響意見的時候,我們的價值和成就感才會越高。

像熱氣球一樣放空自己

萬物皆可雲,萬物皆空。

並不等於,一空一空一空空。空色是真相的表現形式,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將的不是色也不是空,而是般若智慧,何為般若智慧,就是覺醒,覺悟智慧,覺悟天道,很清楚事物發展規律,以及人性的弱點。

佛也在世間修行,修行未必在深山,紅塵亦是大道場。萬物皆空,遁入空門,有人逃避現實,有人燒香拜佛,得智的得智,坐禪的坐禪,燒香的燒香,頓悟的頓悟。

有一種偽、假、大、空,就是以為自己覺悟了萬物皆空的智慧,實際上是自欺欺人的幻想,每個人都想成佛,富貴榮華,吉祥如意,辛福快樂,美好生活。可是並不是能夠悟到真意。

佛家講一切唯心造,萬法皆從心中生,那麼空也是心生的,智慧如來如去,自如如是,如果做不到實事求是,明心見性,那麼得到空的答案就是貪嗔痴。欲望和貪婪,名利和虛榮。

悟道萬法皆空的人,繼續生活,敢愛敢恨,敢做敢當,不會因為生物本能而害羞、羞赧、甚至靦腆,而是知道哪是生命的一部分,不會因為欲求過剩放蕩形骸,也不會禁慾,更不會閹割,更不會嘴上說不要,身體卻誠實地很。

水善萬物而不爭

只不過懂得萬法皆空的人懂順勢而為,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以及惜緣隨緣不攀緣。

風動幡動,風不動幡動,風幡皆不動心動,心也如如不動,無有風幡。佛是覺性,非人,人人有覺性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佛,修行以行制性,覺者由心生律,律者以性施行,覺性圓滿,人的覺悟無滿,無滿無不滿,無圓無不圓,世人皆曉學佛可找「淨土」卻不知心中有佛不理,有心香不燒,有善念不養,還想不昧因果,心無掛礙,如如不動,坐井觀天,以為佛法是究竟圓滿的路,連佛自己都說,佛法是指向太陽的坐標,是度人的船。

駱駝穿針,一葉障目;萬物皆空,不是無有,不是一無所有,不是王東嶽老師說的,人生沒有意義,沒有意義也是一種意義,你給有意義的人和事做了參考,成了標準的參考系,就這麼簡單。

修佛修道,修真修心,都是修自己,別人強大與我們毫無關係,沒有一點利益關係,只有我們能給別人創造利益的時候,我們才能被人重視,有眾星捧月的感覺。

心中有光,和光同塵

有一次蘇軾悟道了,去隔壁寺院老朋友炫耀,寫了一首詞,然後,寺院老方丈也賦詩一首,你悟個屁,蘇軾一氣之下上門理論,然後方丈說,悟道的人也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一匹打過江,蘇軾明悟。

悟到萬法皆空,他還是人,有喜怒哀樂,有悲歡離合,有起心動念,也有心魔和執念,悟道不是什麼就放下了、捨得了、布施了,而是能協調自己意念和心境的協調,就像心湖起漣漪,不是一點漣漪都沒有,一點都沒有,那是死人,投石擊水,不起波瀾,也泛漣漪。

明心見性,就是把自己心境、心性、以及物理狀態,三位一體,放到一個相對均衡的生活,不僅不會被心魔吞噬,也不是害怕而唯唯諾諾,小心翼翼,剛剛好。

萬法皆空,活得通透,活得明白,就知道人生一世 草生一秋,最終目的都是死亡,不高過份追逐虛無縹緲的物慾和肉慾、口腹之慾,以及其他的貪婪和欲望。要追求精神力量的積累;以及靈魂追求,為更多的人提供差異性的服務。

人的意義就在服務別人中產生,一輩子我們都在做服務,和被服務。想一想,從小到大,父母服務我們,父母老了,我們服務父母,然後我們服務孩子,但是除了自己身邊的這些摯愛親朋,還有其他人,眾生和我們一樣,渴望成長,渴望智慧,渴望自由。

無心插柳柳成陰

為什麼有人不努力也能比你活得好,為什麼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放到我們手裡就特別難,每個人生命都有自己的優勢,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毫無疑問,很多人利用語言、文字、網際網路、幻想給自己編織了一個夢,一個烏託邦,自己像沉睡的人,永遠不要試圖叫醒他們,冰是睡著的水,說再多不如人家靈機一動,靈犀一指,甚至是大腦忽然開竅。

這個世界謊言和欺騙夠多了,被設計過的世界不需要我們自欺欺人,我們不用幫著別人來騙我們自己,我們要強大起來,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道德經》中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強弱是流動的、變化的,轉化的,周而復始,無始無終,那麼空,萬物皆空也一樣,周而復始,客觀存在。

到底什麼是幻想,什麼是現實,很神秘學說,說人類社會其實是高等文明生產的虛擬遊戲,還有做的實驗,我們人沒什麼大不了的,和萬事萬物一樣,動物、植物、雲、風雨雷電。

相關焦點

  • 深讀《人間詞話》:人生三大境界,看看王國維怎麼說,該如何領悟
    《人間詞話》裡說:歡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 老子《道德經》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讓人醍醐灌頂
    但是,「道」就存在那裡,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以及歲月推移而發生變化,就像《易經》中所講的「天行健、地勢坤」一樣。《道德經》第25章談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人類的道理大都是遵循天道之道、自然之法。
  • 大福報的人,都懂得這「四字天機」,一生平安富貴!
    大福報的人,都懂得這「四字天機」,一生平安富貴!我們看到那麼多先輩們的大智慧,他們在為人處世,與人相處的時候總結的經驗教訓,我們懂得如何前車之鑑後車之師嗎?如果可以有所領悟,或許也可以少走一點彎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這四個字,真的讓人受益匪淺啊。
  • 禪語美文:細細品味佛語——領悟心的最高境界
    讓心安靜下來,細細品味佛語,來領悟心的最高境界。壹《金剛經》有這樣一句佛語:所有相皆為虛幻;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世間萬物(即使並非萬物)都只是像在做一場夢,如同空即是色一樣,色由空幻化而來,只是一個我們看得到的表象,色亦會回歸到空中去。一切都是虛無的,我們看得到的世界萬物不過是我們認為的這樣,比如我們認為荷花很美,那它就會是美的代表。
  • 道家四境界依次是真至聖賢,孔子只排在第三境界
    道家是講求真至聖賢四種境界的,這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詳細的記載,當然各種宗教流派所追求的東西是不同的,對於此四種境界大成者也有不同的態度和觀念。真人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 道家中人心性修煉最高境界是什麼?
    凡沉溺於富貴功名.與物質境界中不能超凡脫俗者,皆凡夫也。能用存養省察正心養性及克己歸仁功夫,力自修養以向上者,即可由凡夫而為君子為賢人,上而超凡入聖。修養之道,在能去人慾存天理,去人心存道心,以超脫凡夫境界(帝王卿相英雄豪傑等事功境界中人,亦皆在凡夫與君子賢人境界中)。
  • 從解鎖三道題領悟習近平的讀書之道
    讀書能夠使人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明白事理。習近平曾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多次講述和書籍的不解之緣,分享讀書學習的感悟,倡導「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人民網帶您通過解鎖三道題共同領悟習近平的讀書之道。(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來到曲阜孔府考察,並來到孔子研究院。
  • 龍珠:悟空放棄神之領域,修煉自在極意功,境界之道在神境之上
    龍珠超中,悟空放棄了最初的超級賽亞人之道,修煉神之領域,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超神和超藍這些形態。因為悟空一旦變成超神或者超藍,就相當於把體內的氣息全部換成神的氣息,以至於當時的悟空已經成為一位神了。對此我們簡稱為神境。然而,在力量大賽上,悟空領悟了神境之上的另一個境界。
  • 西行紀:太上老君封印淵王,如來領悟新境界,赤鬼依舊壓制羅侯
    淵王能成長到三清之下最強,和太上老君的血統有關,太上老君為女兒的強大感到自豪。只是淵王的存在遲早會令太上老君身敗名裂,紙永遠無法包住火。 如來領悟新境界 很多觀眾都在吐槽前傳修改設定,主要體現在如來初戰竟然敗給了羅侯,需要一個月後才能參戰。
  • 人到中年,老天會降下這2個「徵兆」,就看你能否領悟
    文章作者:琢磨君常言道「天機不可洩露」,很多事情,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如《道德經》開篇所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縱使是大道無象無形,天機很難被人類捕捉,它也總會留點什麼跡象或者徵兆。
  • 龍珠:貝吉塔領悟自在極意功後,布羅利、加貝和開爾也相繼領悟
    龍珠超中,自在極意功上上古一個非常難以領悟的境界。因為在十二位破壞神當中也只有比魯斯一人領悟了一半,可見自在極意功的領悟不是一般的難。但是,就是這個難以領悟的自在極意功卻被悟空輕易領悟了。這有點打臉破壞神了。畢竟悟空從修煉到現在都不到百年時間。
  • 莊子臨死前說了2句話,不料洩露了天機!讀懂便可稱高人
    沒有哪個中國人敢說,自己沒有讀過莊子的文章,讀過它的人便會明白莊子的高超之處,他的思想,即便是在現代,也無人能及。在先秦諸子百家中,最浪漫的是莊子,最難懂的也是莊子。後世之所以把他和老子都歸類到道家流派,就是因為莊子向世人傳達著「道」的邏輯。
  • 羽毛球境界的九重天,從初學乍練到傲視群雄,最後到道之境界
    羽毛球境界的九重天,從初學乍練到傲視群雄,最後到道之境界!第一重: 初學乍練!我想那些人是屬於這個階段的.在這個階段的人,都達到了一個極限.進步將非常困難,每個人都在尋找突破的方法.任何一個人的突破,可能會將羽毛球帶入一個新的時代.他們之間的水平靠旁觀無法分出高低.
  • 道天機:志同道合人「頭腦風暴」其他人「求同存異」
    生死不受控制,生死之間希望能自控無論你同意不同意,很多人的存在感,自重感,以及優越感和高級感都是通過踐踏他人尊嚴得到的,把自己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這是底層人民生活中的樂趣,評頭論足認真討論,他和你討論什麼,儒釋道、老莊易,還是唯物論和無神論,馬克思還是社會主義,還是菊與刀與愛情武士道,沒有辦法談上層建築的所有,我們只能下潛,如何下潛。
  • 學會這十二個字,你也可以迅速領悟禪定大意
    禪在許多的人看來是神秘莫測的存在,以為只有那些隱跡深山老林的世外高人才能深得禪中三昧,以我們普通人的智慧與體悟是很難達成禪定之境界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禪是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人人本有,個個具足,無虧無欠,如果能按照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中的三句話十二個字去做的話,誰都可以迅速的領悟到禪定大意,從而淨化心靈,開啟我們本具的智慧。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但心有蒙昧的人,只看見天人壽數之久,而著眼在神話之上,忽略了佛的本意。開悟本身不是神話,但描述所用的比喻,令人以為是神話。釋迦牟尼是作為人醒覺,也作為人入滅,不是神話中的仙神,只是從宇宙固有的自然規則中,感悟到了關於生死的道理。
  • 讀莊子天地寬:境界越高,生活質量越高;欲望越強,距離大道越遠
    現代的人,許多不但無法嚼得菜根,有時候連珍饈美味也難以下咽。為什麼?因為心機深沉,影響了身體的機能。所以說,人心,機也,心機不要那麼深沉,玩弄心機的人最終坑的是自己。其息深深,真人呼吸非常深、非常長。這叫做氣韻悠長。一呼一吸之間,好像停了一樣。學佛之人,修行觀止之法,要注意呼吸。鼻子一來一往叫做呼吸,而一呼一吸中間若有若無、仿佛停頓的那一段就是息。
  • 龍珠:自在極意功太難修煉,悟空只好選擇放棄,卻領悟超藍第四階
    龍珠超中,悟空雖然領悟了自在極意功。但是自在極意功並不像之前的超賽一樣領悟一次之後就可以完全掌握了。只見在力量大賽結束之後,我們已經無法施展出自在極意功的力量了。畢竟維斯也說了,自在極意功是連破壞神都難以領悟的境界。並且自在極意功可不簡單。
  • 記錄生活、重啟美好的中興天機Axon 11,已經安排到位了
    4月8日0時武漢解封,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被按下暫停鍵的生活正在"重啟",城市的喧囂又回來了,每一個人都在積極找回曾經的美好與希望,讓所有的時光不被辜負。中興首款5G視頻手機上市恰逢其時,憑藉全新升級的視頻影像功能,中興天機Axon 11提出 #生活重新播放# 的生活主張,助力更多人用鏡頭記錄重新煥發煙火氣的幸福場景。疫情之後,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重啟自己的生活,告別屋內的光景,走向街巷與露臺,去重新擁抱詩與遠方,讓美食與美景觸手可及。與此同時,我們拿起中興天機Axon 11,用真實的情感,記錄最美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