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或得老川茶而解之

2020-12-20 老川茶網

老川茶話. 一

大哉乾宇內,靈茗知幾株。

千古老川種,迥然超凡木。

山民未知好,棄之常相瀆。

嗟惜少人論,我且姑與書。

話說泱泱華夏,已有數千年之飲茶史,若論根源,相傳起於神農氏

唐陸羽《茶經》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古本《神農本草經》雲:「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今未見】

圖一.神農嘗百草

然神農氏何許人也,又於何處發現了茶?

《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母...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據此,神農氏,上古華夏民族首領,其母在華陽(今秦嶺以南的巴蜀地區)懷孕,在常羊(今陝西寶雞)出生。

然後神農氏並非一人,而是延續了數百年氏族,其後裔足跡後來遍布甘肅,陝西,山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多個省市,皆號稱神農氏,故歷代常有神農故居之爭。

若綜合史料與傳說,神農氏部落,最初的活動範圍在渭河流域,最遠處可達今甘南,陝南及四川北部

圖二.神農氏及後裔在四川周邊活動範圍

後來在數百年間,神農氏先向北,後又向南遷徙,分為四個大部落,其中作為三苗、九黎的南方氏族(或部落),曾生活在川東和鄂西山區

據學者分析,他們在這裡發現茶的藥用價值,進一步把茶當做採食對象,後來,其中西南的一支(或後裔), 分散到四川及周邊地區生活,並且在茶的食用基礎上首先發現了茶的飲用價值。

圖三.古巴蜀地區的管轄範圍

綜上所述,神農氏經過的茶區(秦嶺以北不適合茶生長)來看,不管是原來的川北陝南,還是後來的川東鄂西以地域來劃分都接近或處於古巴蜀地區,可以說神農氏族在巴蜀盆地邊緣遇到古川茶的可能性也是有很大的。

然上古歷史,缺少文字記錄,推論不等於定論,在此加一「或」字,以示謹慎,正所謂:「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或得老川茶而解之!

往期回顧

老川茶:巴蜀大地千萬年來自然演化的群體種

版權資訊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特別鳴謝

版權屬雅安市老川茶研究會

作者:宋齊山

相關焦點

  • 神農嘗百草,關於茶的起源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唐代陸羽在《茶經》裡如是寫道。幾乎所有古代史集中說到茶,都不得不提到5000多年前的神農氏,神農氏生活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當時人們已經進入新石器的全盛時期,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逐漸發達,這就是傳說中的神農時代,神農氏則是這一時期的集中代表。
  • 福蓮嘉葉|茶文化——神農嘗茶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神農嘗茶的故事你知道嗎?神農,又稱炎帝、農皇,姓姜,名魁。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是距今約4700年原始農業社會的首領,在位一百二十年。與傳說人物燧人、伏羲合稱「三皇」。
  • 茶七茶八|神農嘗茶的傳說
    神農老爺子畫像陸羽《茶經》雲「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說的是神農氏為了尋找能治病的藥材和能食用的植物,漫山遍野,嚼食各種植物葉片時而發現茶的。茶之為用,最早是從咀嚼茶樹鮮葉開始的。陸羽是誰?咱們以後聊......
  • 炎帝神農 重農興商 嘗百草
    神農氏摘一粒谷穗嘗了嘗,覺得味道非常好,就把族人招來,讓他們採集九穗谷種植在地裡——最早的農業產生了!神農還發明了斧子,鋤頭,耒等農業生產用具,提高了翻土的效率。2.嘗百草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還有一件事困擾著人們,那就是生病。神農氏巡視四方,看見百姓飽受各種病痛折磨,於是決定解決這個問題,他發現一些動物受傷後會自己找草嚼碎,然後塗抹在傷口上,幾天之後傷口就好了,於是神農意識到草是可以作為治病的用品的。他立下宏願,要親嘗百草、定藥性,為大家消災除病。
  • 金翹茶新品上市:神農嘗百草,千古金翹茶
    《茶經 · 六之飲》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神農本草經》又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說明茶本為藥,藥可為茶。據民間流傳,神農氏遇到的茶為」金銀花與連翹葉(簡稱:金翹)」二者相須配伍製作的解毒茶,稱之為「金翹茶」又稱「金翹藥對」。後世名醫代代相傳,金翹茶被譽為中國源茶,而金翹藥對,則成為我國中醫藥用於清熱解毒的經典藥對,流芳至今。
  • 神農氏發現茶,王昭君採茶,陸羽寫《茶經》神農架的茶故事一串串
    他在《茶經》中稱:「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採藥、為民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從有關史料裡我們得知,湖北是「茶聖」陸羽和「茶祖」神農的故鄉。神農氏曾在神農架嘗百草,並發現了茶飲。2010年,我曾到過神秘的神農架。
  • 「吃」茶簡史(一):神農和茶的「那些事兒」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陸羽《茶經》中也提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這便是目前我們所認為的關於茶的最早註解,於是,茶的「最早起源」也便成了「是神農嘗百草時發現的」。
  • 日嘗七十毒不死的神農氏,最後竟死於這種草!並不是什麼草都能吃
    眾所周知,神農氏也就是炎帝,是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神農氏一生有許多成就,最有名的成就就是發明醫藥,製作農具,種植五穀,製作陶器,開闢集市。可以說這些發明對那個時代,也對我們後代都有巨大的意義。另外,他還聯合黃帝打敗了蚩尤,中華子孫都叫做炎黃子孫,可見其成就巨大。
  • 茶的演變(一):飲茶之風的盛行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唐代「茶聖」陸羽認為是上古時期的神農氏開創了飲茶活動的先河,其斷定依據源自前人著作《神農本草經》和《神農食經》。前者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後者載:「茶茗久服,令人悅志。」
  • 古有神農嘗百草,那麼嘗百肉的人是誰?答案就在《山海經》
    傳說上古時代,條件非常艱苦,人們生病了,也沒有藥來治。幸好有神農氏站了出來,他發現有些植物可以治病,但是呢,有很多植物也是有毒的,為了了解各類植物的藥用價值,不惜以身範險,親自品嘗百草。這就是我們中國著名的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大家可謂是耳熟能詳了,自不必多說。那麼這裡我一直有個疑問,不光「草」有藥用價值,肉其實也有藥用價值啊,比如說豬肉,味甘鹹,性平,有滋陰潤燥,補腎養血的功效。你看,肉也是有藥用價值的,也不是可以亂吃的,那麼既然古有神農嘗百草,那麼嘗百肉的人又是誰?
  • 一分鐘讓你了解喝茶有什麼好處(杯中雲煙系列之四)
    《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茶為一種植物,最早為藥用,可食用,解百毒,益健康。一)消食化積,提神醒腦茶中的咖啡鹼能刺激胃液分泌,從而促進腸胃消化功能。
  • 茶真的是神農發現的嗎
    茶,這片古老而神奇的東方樹葉,源於中國南方之嘉木,傳遍全國,飲於世界。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著名的保健飲品,是中華民族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關於中國飲茶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起源於上古神農氏,是他採百草過程中發現的,並用來解毒的。
  • 上古三皇:女媧,伏羲,神農,三人有何關係?還真有!
    他們都存在於上古時代,雖歷時久遠,但仍舊被世人口口相傳,把他們的故事延續至今。今天,我們就說一下炎帝神農氏嘗百草,除百瘟、訓百獸,種五穀,幫助人們改善生活的相關傳說故事。1、神農炎帝的來歷和背景:神農氏又稱炎帝(第一代的部落首領)、姜姓。
  • 《神農本草經》:本草源頭之作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都是明清之後的輯複本,說明這部開山之作、源頭之作,影響了千秋萬代。燦若北鬥《神農本草經》,全書共約13000字,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序錄,類似現代藥學著作的總論。不去則倍之,不去則十之。取去為度」。服藥時間,因病而異:「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神農本草經》所奠定的中藥基礎理論成為後世2000年的藥學發展的主旋律,一直指導著臨床實踐。
  • 「遊山西·讀歷史」老頂山: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
    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記載,「百穀山與太行、王屋皆連,風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稱佳境,昔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因名山建廟。」百穀山就是今天長治市東北的老頂山,方圓40餘平方公裡,有五頂、九脊、十八道溝谷,40餘座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