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紀錄片裡介紹過:小貓和母貓分離超過一星期,母貓就不認識了。
很多貓奴其實並不真正愛貓,只是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貓身上,給貓的本能行為加上很多「擬人化」的解釋,然而貓只是動物,有自己的本能。多年來我一直投餵單位院子裡的流浪貓,看著它們繁衍數代。據我的觀察,基本上幼崽成年之後,就會被母貓放逐,即使幼崽還親近母貓,也會被母貓恐嚇,特別是母貓再次發情之後,不發情的時候,有時候會保持「鄰居」關係。反倒是公貓會跟自己成年子女相處融洽。這是貓的本能,也是自然規律。
母貓對待小貓的態度有多種,這跟母貓的母性和它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關。情況各不相同,有的是驅趕小貓,有的是逃離小貓,看上去不要孩子了,為的是讓小貓獨立成長,並不是真正地討厭小貓了。
孩子你長大了,已經想打架了,去獨立生活吧
我們都喜歡幼貓,看到幼貓就想對家人說「好可愛,我們可不可以收養它?」但是,如果再進一步想想,我們抱走一隻小奶貓,就等於把一個小嬰兒從母親身邊硬生生地帶走了,無論我們給予小貓的懷抱是多麼溫暖和柔軟。
小貓就這樣,一隻只地被人類抱走了--母貓先是會尋找一陣子,然後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過上大半年,再次懷孕,孩子再次領養,這似乎成了貓生的正常現象。
小時候在農村,家養過一隻三花大母貓。母貓生的小崽送給了鄰居一隻。後來小崽長到六七個月了,經常在屋頂飛簷走壁,有時會路過我家牆頭,但從沒和貓媽媽接近過。我經常拿吃的逗小貓崽,逗熟了它就不怕我了。有一次我把小貓崽逗過來,抱著它往母貓身邊送。兩隻貓被迫接近,都炸起了毛,嘴裡哈氣,眼看要打起來。但我強行把它們貼在一起的瞬間,一切都變了。小貓崽聞見母貓身上的氣味,立刻放鬆下來,然後腦袋急急的在母貓肚子下蹭,竟然吃起了奶。母貓也懶洋洋的躺了下來。所以自然條件下,它們一般不會相認,因為隔遠了聞不到氣味認不出來。但是條件合適時,他們是有相認能力的,母子的氣味,它們永遠不會忘記。
媽媽懷裡,應該摟這麼小的孩子
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有時會是這樣的,對於長大了,還沒有被領走的小貓,有的貓媽會很疼它們,一直養到它們成為「啃老族」。個子都快跟媽媽一樣大了,還賴在貓媽懷裡吃奶--有時貓媽媽的奶比較多,突然被領走幾個孩子,奶漲得很,沒有貓吃,她也很疼,正好懷裡還有一隻沒領走的,這個孩子就能一隻吃很久。吃不到了,還踩著吃,而主人也喜歡它,不捨得送人。對於貓來說,這算是最幸福的了。

這娃很幸福,都快和媽一樣身長了,還吃奶呢。
學校的咪年年生年年生,最後幾窩留在學校裡,不讓抱養了。因為貓會抓人。故事發生在這隻大咪和她其中一窩僅剩的一隻橘色公貓身上。這隻橘貓,我們喚作小王子,大咪喚作咪砸(渾名騷雞[打得出來嘛…])。小時候小王子和兄弟姐妹(後來都凍死了)經常會跟著媽媽一起找我們要糧食吃,他總是怯怯的,跟大傢伙們躲在草叢裡,媽媽喵嗚喵嗚喚他們也不出來。我走遠點,小王子就開始咔吱咔吱咬著那些乾糧,不時嗷嗚幾聲。大概四個月過去了,分家了。小王子從最開始會嗷嗚嗷嗚要媽媽舔要媽媽保護他變得更成熟了。最後他和兄弟姐妹一起,浪跡走天涯。但他們沒有離開過學校。最多就是去外面捕捕老鼠,抓抓昆蟲。小王子漸漸認不出媽媽了。有次,我看到發情的小王子想要跟媽媽**(此話不表)。心裡絲絲震驚。最後,最後因為學校怕貓抓傷學生,通通扔掉了。
這是貓孩子都領走了,貓媽奶漲得不行,貓爸去替它解決漲奶問題(上圖)
還有一種情況,貓媽覺得,這娃太沒出息了,既然已經長大成「人」(音mao),就讓獨立生活,自己去闖蕩世界,所以,就會驅趕這樣的小貓,或者躲著它不見。有的貓媽因為孩子生得多,奶都吃光了,它們覺得自己血肉都要耗盡了,於是,它就主動躲著小貓,以前我們單位養的小七七,就是這樣的,它天天跳到隔壁胡同的房頂上曬太陽吃麻雀,就是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