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的鋼琴作品涉及體裁十分廣泛。
蕭邦創作了許多練習曲、前奏曲、夜曲、圓舞曲、諧謔曲、敘事曲、瑪祖卡舞曲、波羅乃茲舞曲、奏鳴曲等作品。
人們從這些體裁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採用了一種創作更大型、更複雜的作品把特性樂曲推向大型樂曲的發展趨勢,並且以典型的浪漫主義音樂語言將鋼琴樂器的表現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蕭邦通過大量使用半音化的創作技法,使維也納古典樂派建立的自然音體系開始瓦解,他為後世作曲家斯克裡亞賓、德彪西等人的鋼琴音樂創作開闢了道路。
(一)瑪祖卡舞曲與敘事曲
蕭邦的瑪祖卡舞曲被舒曼譽為「藏在花叢中的大炮」,共59首。瑪祖卡是蕭邦創作中最具波蘭民間鄉土氣息的體裁,蕭邦的瑪祖卡大體源於三種性格的波蘭鄉村舞曲。
蕭邦的敘事曲源自歷史久遠的敘事詩,蕭邦共創作了4首敘事曲,每首作品的篇幅非常宏大,主題材料之間都有強烈的音樂對比和矛盾衝突。
因此,他採用了相當複雜的邊緣曲式結構,這也充分體現了他駕馭大型鋼琴作品的創作能力。
蕭邦的敘事曲與浪漫主義文學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在曲式結構上突破了傳統曲式形式的界限,他在敘事曲創作中最大的創意就是將奏鳴曲、迴旋曲、變奏曲等多種曲式結構交織在一起來表達一種真摯情感。
(二)前奏曲
前奏曲是古老的鍵盤音樂體裁,蕭邦的練習曲與前奏曲可稱為姐妹篇,其特點是即興、快速、短小。
通常在賦格曲之前,或在組曲之中,蕭邦按關係大小調的排列創作了24首前奏曲,創造性地將前奏曲發展成獨立的體裁,他的前奏曲是有特色的小品,每一首都有特定的背景,是沒有標題的標題音樂。
蕭邦創作的前奏曲帶有非常個性化的浪漫主義氣質。
(三)蕭邦的夜曲
夜曲是蕭邦創作體裁中最為內省的一種,是蕭邦最真誠的內心流露。
這一體裁的創始人是英國作曲家丁·菲爾德,他的鋼琴夜曲多為優雅、傷感。
蕭邦成熟期的夜曲大多表達他內心孤獨、憂鬱、傷感的一面,也有明朗詩意、柔情夢幻的一面,甚至不少樂曲還有激昂悲憤情緒的表露,充分展現了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蕭邦的夜曲大多為三段體,充滿戲劇性力量的悲憤音調通常籠罩中段,與抒情性的前後樂段形成強烈對比,使夜曲不僅僅表現「夜」的情緒而獲得了新的性質。
比如《c小調夜曲》(作品48號)、《E大調夜曲》(作品62號)等。蕭邦在夜曲中得以盡情訴說自己的內心感受,他的悲哀,他的思鄉。
聽蕭邦的夜曲,使人想起法國詩人繆塞的詩句:「這最美的歌是最悲哀的歌!」
在音色的探索上、和聲的運用上蕭邦有很大的突破,但內涵不深。
蕭邦賦予了夜曲體裁一種豐富的音樂內涵,這種音樂表現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鋼琴演奏者的歌唱性彈奏能力和踏板使用的有效方法。
蕭邦經過和聲的擴充、外形的修飾,使歌唱性臻於完美,開拓了豐富而含蓄的想像力,使之成為一種浪漫派音樂創作的理想形式。
此外,蕭邦在技術上建立了「鍵盤地形學」的萌芽思想。
他認為人們的五個手指長短強弱不一,而鋼琴上的黑白鍵也有高低長短之分。
他在編訂指法時,儘量將不同長短的手指與不同長短的琴鍵組合起來並發揮各個手指的特點,讓強弱手指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