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100M2/20s/F16/ISO200
前兩天轉了張LX100M2的圖便有朋友來問我這款相機如何,我一直認為在高端便攜數碼的時間裡松下LX100M2不應該被忽略。相反的,如果你要購買一塊高端便攜數位相機那他甚至應該列在選擇第一陣營。
為一雙鞋做內容正好帶上了這臺LX100M2
這個系列誕生於2005年開創了屬於自己的16:9規格CCD時代,2016年發布的LX100成為了第一款擁有m4/3傳感器的便攜數位相機。其實這樣說來這個系列真的是既有傳承又有性能了。
今天談及的LX100M2是它的升級款。如果說m4/3在微單領域優勢不明顯,那麼在高端便攜相機領域則應該是另外一種狀態。只是可惜這幾年小巧的1英寸大行其道,松下也推出了自己的一英寸相機LX10迎合市場。這兩年全畫幅的S1吸引力所有人的目光。LX100M2就這樣被忽略了,但其實這款相機才是松下在DC領域的招牌。好吧,我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款一些被忽略的LX100M2吧。
松下LX100M2
傳感器與基礎參數
LX100M2採用了一枚總像素為2177萬的M4/3傳感器,有效像素為 1700萬。從目前的產品數量來看採用M4/3傳感器的便攜數位相機只有松下一家。
相機參數表
而目前比較主流的是使用1英寸傳感器(13.2 x 8.8 mm)。這其中佳能的主要幾款G系列以及索尼主要的幾款黑卡系列均使用了這個系統。當然還有松下的LX10以及FZ系列。這個系統的優勢在於小巧便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口袋化。當然我這裡沒有將RX10以及FZ1000這類相機涵蓋在內,他們的意義這裡按下不表。1英寸是個很重要的裡程碑,他保持了原有卡片機的外形尺寸之後讓傳感器尺寸有些的提升。但相較於M4/3其實還是有些差距的。這也就是我為什麼其實在高端便攜相機裡m4/3其實是有著絕對的優勢。
索尼黑卡RX100M5
當然,還有一個相機擁有更大的傳感器,也就是目前主流品牌都會使用到的APS-C畫幅。我這裡不是定焦而是變焦。我這裡說的是2017年發布的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還有一臺徠卡,缺少性價比就不提了。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擁有很好的畫質但機身反映相對較慢。與LX100M2以及1英寸的便攜數位相機來說體積是他的尬點。所以未必適合大多數用戶。
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三類產品各有千秋,但如果取一個畫質與體積的平衡,那LX100M2可以算是虛左以待無出其右了。傳感器的變化源自於2012年採用1/1.7" (7.44 x 5.58 mm)傳感器的LX7時代就此終結之後,取而代之的LX100開始使用我們如今看到M4/3傳感器,還有LX10採用1英寸傳感器。當然LX100不僅僅採用了松下招牌的M4/3傳感器。還傳承了另一個LX的優良特性——操控。
傳感器尺寸
松下LX有著輝煌的過去。2008年的LX3讓他成為了當時旗艦級便攜數位相機的標杆。在APS-C單反還不是所有攝影愛好者都可以擁有的時代裡,他成為了很多攝影愛好者的主力機。我大抵認為這款機型的優勢除了畫質,主要還是在他的操控。模式撥盤、光圈快門的自定義撥盤,還有一個比價有特色的是畫幅的撥盤。在當時多數數位相機沒有M擋的狀態下這款相機和佳能的G系列等成為了很多攝影愛好者的主力機型。但是相對與G系列LX則有著更好的便攜性。
曾經的松下LX3
為什麼徠卡從2005年松下LX1開始就一直跟隨著推出一模一樣的D-LUX系列其實不是沒有道理的。有時覺得徠卡不僅喜歡犯懶還很雞賊。2005年明明晚了兩個月的產品卻取名為D-LUX2。不明就裡的朋友還以為松下追隨了徠卡,而後如法炮製直到LX100系列的到來。
徠卡D-LUX2
LX100以及今天我們說的LX100M2承襲了過往LX系列的操控優勢,這點上LX10有所欠缺。而更重要的是LX100開始,EVF取景器成為這款系列的標配。另外支持wifi傳輸控制、USB充電這些當下比較流行的配置。如果還要吹毛求疵的話可能就只有不可翻轉的液晶屏了。其餘部分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吐槽的。
取景器部分
鏡頭前側增加了光圈環以及自定義環可設定ISO、白平衡以及濾鏡模式。我比較喜歡將它設置在變焦功能上這樣就有點類似於使用松下G系列微單的使用感受。LX100M2的鏡頭焦段採用了採用24-75mm,這樣一個萬精油焦段,最大光圈同樣為F1.7-2.8。這也就是我會推薦這款相機的另外一個原因。
鏡頭部分
24-75這樣一個焦段之所以萬精油,是因為他從旅行到隨身記錄都可以拍攝。去年底我拿著這款相機去了趟日本,三天的時間,這款機器基本屬於主力機。做一些旅行筆記做一些生活記錄真的是恰到好處。我這裡隨著文章結束,簡單放一些,希望可以對這款相機可涉獵的題材有所了解。
LX100M2/1/60s/F1.7/ISO800
而操控與傳感器之外,這款相機的畫質也確實不錯。之前有做過細化的評測對於感光度和解析度都有測試,我放在下方可以參考。而如之前所囉嗦的這款機器無論從性能還是從操控上都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只是可惜,松下這兩年的重頭在全畫幅,一下子讓人們忽視了這款相機的存在。但如果說要推薦一款旅行或者隨身機的話,除去黑卡或者那些專業的APS-C定焦之外這款相機是另一個選擇。而且有其非常突出的優勢,如操控如畫質。所以回到文章之前所言,這實在不應該被忽視的相機。
LX100M2/1/125s/F2/ISO200
LX100M2/1/125s/F2.5/ISO200
LX100M2/1/320s/F5.6/ISO200
LX100M2/1/50s/F2.8/ISO1600
LX100M2/1/320s/F5.6/ISO200
LX100M2/1/125s/F2/ISO200
LX100M2/1/125s/F4/ISO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