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時選購瓷磚,業主們就會從瓷磚坯、瓷磚厚度、瓷磚吸水率幾個方面去鑑別。今期我們來談論一下瓷磚的各種「學問」。
1、瓷磚坯越白越少雜質?
好多人認為,瓷磚坯越白越好、越白越純、雜質越少,質量更好。瓷磚的天然原料有十幾種,如果瓷磚坯體由石英、粘土、長石等白色原料高溫燒制而成,一些有色的雜物就會過濾掉,因此坯體比較白。
原料產地不同也會影響磚坯的純白度。例如:廣東的土質偏白,去除雜質後更加純白;夾江的粘土偏紅,同樣的工藝流程,燒制的磚坯就沒有廣東磚坯那麼純白了。
2、瓷磚吸水率越低越好
瓷磚會因吸水率過高而開裂甚至脫落,所以消費者更多關注在瓷磚吸水率上,很多人認為瓷磚吸水率越低越好。吸水率是檢驗瓷磚內在結構質量的重要環節,但並不代表瓷磚吸水率越低就會越好。
瓷磚因內部結構密度疏鬆造成易吸水,經氣溫變化熱脹冷縮後會導致表面開裂,甚至發生脫落現象。
但吸水率過低的瓷磚也會因為鋪貼方式不當造成脫落現象。一般的鋪貼方式是使用泥漿作為粘合劑的,而泥漿中含有的水分會被吸收並凝固,無法形成瓷磚對牆面的抓握力,瓷磚脫落的機率也會增加。
在相關檢驗標準中,瓷磚產品的吸水率需要大於自身重量的10%。因此,不能道聽途說,覺得瓷磚吸水率越低越好。
4、瓷磚越厚越堅固?
很多消費者認為,瓷磚的厚度會影響質量,越厚的瓷磚耐用、不易產生開裂、崩角等現象;而越薄的瓷磚更易破損。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瓷磚並非越厚質量越好。
國標對瓷磚厚度的標準是不能超過13.5mm,這說明了厚度在13.5mm之內的瓷磚,其耐磨、抗折、抗壓等指標是符合國標的。
從瓷磚性能來看,薄型瓷磚並不比傳統瓷磚性能差,在生產上也節省了近一半的原材料,從而降低了綜合製造費用,間接對節能減排作出了貢獻。瓷磚除了作地磚使用,也有作牆磚使用的,薄型瓷磚重量輕,安全性能反而更好。
因此,消費者在選購瓷磚時,不應該只著重厚度,密度也應該關注,在同款瓷磚、同規格的產品下,瓷磚越重即密度越高。最簡單的方法是通過背面顆粒細膩程度來分辨,瓷磚密度高顆粒越細膩,瓷磚的破壞強度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