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繪製世界地圖亮相 南極大陸上畫恐龍(圖)

2020-12-11 搜狐網
上左圖:《坤輿萬國全圖》。(資料圖片) 右圖:耶穌像 下圖: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

  從今年7月24日以來,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選拔一直吸引眾多關注的目光,40萬件院藏文物中「大浪淘沙」下來的18件國寶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昨日,南京博物院14件「鎮院之寶」特展在南京博物院現代藝術館亮相,由武警貼身保護、高科技安保儀器「護航」的這批國寶終於揭下了神秘面紗。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這次是首次公開亮相!」南京博物院圖書館主任、研究館員王明發介紹,「它流傳到南京博物院確實經歷了一場非常曲折的旅程。

  據王明發介紹,《坤輿萬國全圖》是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所繪製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博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而且根據這幅圖的註解,也能證明中國在明朝甚至以前的時期裡就已經了解包括南美洲在內的許多地方。

  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館員龐鷗曾經深入研究過《坤輿萬國全圖》,根據他的研究發現,《坤輿萬國全圖》非常先進,它以地球為一圓球,把東、西方兩個已知世界彙編在同一幅地圖上,並引進了南極洲、南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概念,並且第一次在中文地圖上,使用了赤道、回歸線(圖中稱「晝長線」、「晝短線」)、極圈、南極、北極等名詞。

  在本次展出上,記者發現《坤輿萬國全圖》運用了多種色彩來點綴地圖:南北美洲和南極洲,染以淡粉紅色;亞洲呈現淡土黃色;歐洲和非洲近乎白色;少數幾個島嶼的邊緣是朱紅色;海洋以深綠色繪出密密層層的水波。在畫面上,各大洋中還繪有16世紀不同類型的船隻9艘。而在各個海域中,最為吸引人眼球的無疑是一些活潑的動物了,其中就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15種。而在南極大陸上,則繪有陸上動物8種,其中就有犀牛、大象、獅子、鴕鳥、恐龍等等。對於南極大陸為什麼會有這些動物,專家推測,當時尚未有人真正去過南極大陸,這也許是利馬竇本人的一種臆測。

  「這圖原來是清宮舊物,清朝皇帝退位時動蕩而流出宮外。當時一位外國人想出資購買,消息被商務印書館的經理孫伯恆得知後,立即通知了當時的北平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最終以重金購回,藏在了當時北平歷史博物館。"九一八"事變後,為確保文物的安全,1936年,這幅珍貴的世界地圖才來到南京博物院珍藏。」王明發向記者介紹了這幅畫的輾轉流離。  

18件國寶只有14件展出

  3件寶貝在國外巡展

  在南京博物院18件「鎮院之寶」中,青瓷神獸尊、錯金銀重絡銅壺、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由於在國外「遊歷」巡展,只有印刷品陳列展出。而《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拼嵌畫像磚由於已經鑲嵌在牆內,因此本次展出的是複製品。

  據南京博物院原院長、文博專家徐湖平介紹,在這18件文物中,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和西漢「金獸」的出土,這也是他親自參與發掘並徵集的。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縣南窯莊馬湖店村農民萬以全在挖水渠時一鍬下去,發現一個閃閃發光的金獸。金獸下蓋著一個精美奇特的銅壺,壺內裝滿了金器,其中9塊半金餅重達2864克,15塊馬蹄金、麟趾金重達4845克,11塊金版「郢爰」重達3260克。黃金總重量超過20千克。萬以全把這些珍寶捐給了國家。

  《耶穌像》向世人展示中國刺繡

  「沈壽的《耶穌像》是中國著名的狀元張謇後裔張緒武先生捐贈給南京博物院的。」徐湖平回憶起《耶穌像》的入藏過程。

  據徐先生介紹,沈壽1874年生於吳縣,清時曾任農工商部繡工科總教習,並赴日本考察刺繡和刺繡學校。民國三年(1914),沈壽應張謇之邀,赴南通辦女工傳習所,並任所長。此時適逢即將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向中國徵集展品,沈壽決定利用「仿真繡」的手法,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刺繡。為了讓世界公眾更加容易接受中國的精湛技藝,她選中了一張義大利明信片上印的耶穌畫像為原本,開始了再度的創作。

  沈壽創造性地運用了虛實針、旋針等新針法,並根據人物肌膚絲理的需要和油畫明暗層次的變化,精心選用自己染就的100餘種不同色澤的絲線,將這幅《耶穌像》繡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更為巧妙的是,沈壽還將這件繡品中所用的100多種不同色彩的絲線各取一根,在繡像的上方繡成一個十字架,供觀眾審辨,以此證明這幅繡像的所有部位無一處是繡後染色的。《耶穌像》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被評為一等獎,使得這屆世博會成為對中國影響非常大的一屆世博會。

(責任編輯:趙健)

相關焦點

  • 利瑪竇在南京繪製世界地圖 帶來地理新觀念
    他在我國繪製了多版世界地圖,其中有一種是他在第二次到南京時所繪製的《山海輿地全圖》。這些世界地圖給中國人帶來了全新的世界地理知識與觀念。首次把世界地圖傳入我國利瑪竇是明末義大利傳教士,在我國的傳教生涯開始於1582年。這年8月,他從印度進入澳門,開始踏上我國的土地。
  • 1820年人類發現南極洲,為何提前兩百年畫在明朝第一張世界地圖上
    中國古代第一張官方完整的世界地圖是明朝萬曆時期的《坤輿萬國全圖》,由當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主導繪製,被當時的大明官方所接受。以現在的眼光看,明朝晚期這張世界地圖是有很多比例失調和缺陷的,不過除了澳洲外,世界地理格局已經非常清晰了;然而很有趣的是這份當時世界通行的地圖南端出現了一個廣袤白色大陸,而南極大陸卻直到兩百多年後的1820年才被發現,這提前兩百多年畫上去的大洲,到底是咱中國古人、西方學者哪一邊的預言?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據史料記載《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和明代科學家李之藻合作的一副世界地圖,於1602年在北京付印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利瑪竇在繪製《坤輿萬國全圖》時參照了西方世界地圖,但並沒有採用將歐洲作為世界中心的一貫做法,而是將東亞地區居於世界地圖中央,這樣一來中國便位於了世界的中央,這也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新模式。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   此次,《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於4月16日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展覽中亮相。它是南京博物院從未外借的「國家寶藏」,每次公開亮相後,都需要至少休整3年。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與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 《坤輿萬國全圖》開創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模式
    經歷了文物南遷,全國解放後,這幅地圖最終留在南京博物院。  《坤輿萬國全圖》長3.8米,寬1.9米,南北美洲呈粉紅色,亞洲呈淡土黃,歐洲和非洲近似白色。山脈用淡綠色勾勒,海洋用深綠色繪出密密波紋。在各大洋中,繪有16世紀不同類型的帆船9艘;在各個海域中,繪有鯨、鯊、海獅等15種動物;南極大陸上則繪有大象、犀牛、獅子、鴕鳥、惡龍等8種動物。
  • ...時代巨製的歷史地圖明代萬曆年間繪製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
    明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年),利瑪竇到達廣州,自製《萬國圖志》。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利瑪竇到京師獻圖,深受明神宗喜愛。萬曆三十年(1602年),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繪製成圖,曰《坤輿萬國全圖》。萬曆三十六年(1608),明神宗下詔摹繪12份,傳於現世。
  • 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 《坤輿萬國全圖》亮相浙江美術館
    央視節目《國家寶藏》中,曾出現過一張明朝萬曆年間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這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唯一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被歐洲人稱之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一直以來,這張地圖從未外借過,據說每次公開亮相後,都需要至少休整三年才能再展。
  • 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亮相浙江美術館
    這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唯一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被歐洲人稱之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一直以來,這張地圖從未外借過,據說每次公開亮相後,都需要至少休整三年才能再展。昨天,縱168釐米、橫382釐米的《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中重磅亮相。
  • 《坤輿萬國全圖》繪製於1602年,卻畫著兩百年後發現的南極洲?
    《坤輿萬國全圖》一直被認為是李之藻在義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的幫助下繪製的,《利瑪竇中國札記》有記載,說其「母圖」是基於1570年的《奧特裡烏斯世界地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為,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歐洲先進入了大航海時代,而且是哥倫布先發現了美洲,《坤輿萬國全圖》中有關於美洲的地圖,再加上地圖是李之藻在利瑪竇的幫助下製成的,那麼這種說法也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 看過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就明白,清朝統治者究竟有多蠢!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由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時期,華夏大地上一片繁榮的景象。尤其是一些現代科技開始露出苗頭,與西方國家開始進行一些交流。明朝人已經知道除了這一片大明朝板塊之外,還有很多遙遠的西方國度,一張《坤輿萬國全圖》就體現出當時明朝人對世界的認識。
  • 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製,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明代最詳細的中文版世界地圖義大利人利瑪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他於公元1581年來到廣東肇慶傳教。
  • 明代利瑪竇繪製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看看明朝時期的世界吧
    2018-07-09 15:55:43 來源: 老帕話說歷史 舉報   利瑪竇繪製的
  • 來看看國寶《坤輿萬國全圖》,明朝人眼中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在古代,人們把地圖叫做「坤輿」,而把地圖叫做「輿圖」,顯然「坤輿」有其特殊的含義。長380cm,寬192cm的《坤輿萬國全圖》採用了16世紀最流行的橢圓投影繪製法。裡奇改變了傳統的歐洲居中地圖模式,以東經170°線為中心繪製地圖。如此一來,中國所在的東亞正好處於地圖的中央。兩人緊張地畫了一年之後,才畫完地圖。
  • 清朝燒掉的明朝世界地圖 將萬裡之地盡收眼底 摹繪本成鎮館國寶
    但是很多人是否好奇,古代沒有衛星,是怎麼畫出世界地圖的?其實早在明朝的時候就出現一張著名的世界地圖,這幅圖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十分接近了。這張地圖就是著名的《坤輿萬國全圖》,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作者為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和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 。
  • 不是利瑪竇,是鄭和時代中國人繪製了《坤輿萬國全圖》?
    在中國的南京博物院,完好地收藏著一張明朝萬曆年間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那是由義大利人利瑪竇帶來的《萬國圖志》,在此基礎上,於萬曆三十年(1602)和中國學者李之藻合作繪製而成。在這張地圖上,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了美洲大陸的存在。
  • 傳教士繪世界地圖,百姓認為中國乃天地中心,利瑪竇只好刪子午線
    這只是一幅小地圖,還是用英文標註的,為了更好地向中國人傳授地理知識,利瑪竇於1584年後,先後完成了中文標註的《山海輿地全圖》、《世界圖志》、《山海輿地全圖》、《坤輿萬國全圖》等10多幅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是一張長380cm,寬192cm的平面圖,上繪製了一個橢圓形的世界地圖,此為主圖,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很接近了。南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甚至還有南極洲,山脈、河流、海洋等也被詳細地繪出。
  • 古代地圖簡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繪製地圖的國家之一
    ,該圖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紙質地圖。1973-1974年,在湖南長沙的馬王堆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在三號墓中出土了三幅繪製在帛上的彩色地圖,即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地圖。根據同時出土的木牘記載,該地圖是漢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繪製完成的。這些地圖集中反映了秦漢時期中國製圖技術的高超水平,其中地形圖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以實測為基礎的地圖,駐軍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彩色軍事地圖。
  • 我國將繪製世界首份南極大陸最高點地形圖
    相關數據已到手,中國將在全球率先繪製南極大陸最高點的地形圖。在昨日的「雪龍號」返滬儀式上,記者了解到我國將在明年完成首個南極內陸站建設,並在未來數年中逐步完成120萬年古冰芯的鑽探工作。兩張圖「解剖」冰穹A被譽為「南極之巔」的冰穹A,已成為中國南極科考首個內陸站的選址地。
  • 國寶《坤輿萬國全圖》,看看明朝人眼中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經晚清進士金梁鑑定,地圖應該是明朝萬曆年間利瑪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它的重要價值在於第一次向中國人展開世界的全貌。 這樣的話,中國所在的東亞正好居於地圖中央。經過一年的緊張繪製,兩人方才完成了這幅地圖。 地圖中五大洲名用紅色書寫,國名和地名用墨色標註。各大洋繪有16世紀風格帆船9艘,各個海域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15頭,南極大陸上還繪有陸上動物大象、獅子、駝鳥、恐龍等8頭。除了橢圓形的世界地圖外,四角均有附圖。
  • 利瑪竇:把中國置於世界地圖中央
    1610年5月11日,星期二,晚上7時,利瑪竇逝世。1552年10月6日出生的他,享年58歲。喪禮舉行了四天。前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畫家遊文輝為利瑪竇畫了一幅像,四年後,這幅畫像被帶回羅馬,和聖依納爵·羅耀拉以及聖方濟·沙勿略的畫像一起,在耶穌會教堂供人瞻仰。在教友的申請和高官的支持下,神宗皇帝賞賜他一塊墳地,人們在位於平則門外的二裡溝為利瑪竇修建了頗有氣派的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