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爾鐵塔在初建之時是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一件展品,展覽期間,鐵塔受到了公眾的廣泛讚譽,此後逐漸以其龐大的體量和鮮明風格的外形,成為了巴黎的象徵之一。圖為建造中的鐵塔。
艾菲爾鐵塔從1887年1月27日起建,分為四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臺,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顆鉚釘,模仿人體的骨頭而建,極為壯觀,屬於鏤空結構鐵塔,塔高為300米,總高320米。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典禮剪彩,鐵塔的設計師艾菲爾(圖)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逐漸地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將初名為「三百米塔」的鐵塔,改稱作艾菲爾鐵塔。
建成後,這個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鐵塔,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直到紐約克萊斯勒大樓的出現。艾菲爾鐵塔由250萬個鉚釘連接固定。於塔的四個面上共刻有72個法國科學家、工程師與其他知名人士的名字,居斯塔夫艾菲爾以此來銘記他們做出的貢獻。圖為1923年的鐵塔內部。
位於279.11米處的鐵塔觀景平臺是歐盟範圍內公眾能夠抵達的最高的觀景臺,在全歐洲範圍內僅次於莫斯科的奧斯坦金諾電視塔。鐵塔的總高度曾通過安裝天線而多次提高。這些天線曾被用於許多科學實驗,現在主要用於發射廣播電視信號。圖為鐵塔頂部。
艾菲爾鐵塔已經成為法蘭西文化裡的標誌性傳世佳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多人付費參觀的名勝古蹟。圖為1945年,巴黎解放後,路過的美軍眺望升起法國國旗的艾菲爾鐵塔。
1991年,建成一百多年的艾菲爾鐵塔連同巴黎塞納河沿岸整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