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認識鄭成功的愛國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2、認識「憎、廈、艦、銘、撰」等生字;積累「憎恨、銘記、撰寫、千軍萬馬、張牙舞爪、走投無路」等詞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學難點: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認識鄭成功的愛國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導入:在我們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許多愛國將領、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同學們通過讀書讀報、看電視、聽廣播、網上衝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說說你了解了他們中的哪些人?哪些給你的印象最深?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文章,它介紹的是——板書課題《鄭成功收復臺灣》並齊讀。
2、課題有什麼特點?(題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3、教師講解:除了這課,我們還學過哪篇文章的題目也直接告訴我們主要內容的?
4、簡介鄭成功。
二、自讀課文,理清條理
1、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1)讀課文,標註自然段序號。
(2)認讀生字,同桌互教互認互糾。
(3)把課文讀準、讀通順。
(4)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鄭成功的哪些事,然後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反饋。
(1)指名認讀詞語:
憎恨 廈門 艦船 銘記 撰寫
(2)傾聽。
(3)齊讀詞語。
3、小組交流討論:課文主要描述了鄭成功的哪些事情?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並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4、交流學習結果。
(1)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起因:( 1 — 2 )自然段
經過:( 3 — 8)自然段
結果:( 9 — 10)自然段
總結:( 11 )自然段
(2)敘述順序概述課文主要內容。
三、小組合作,探究文本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思考問題,畫出相關語句,交流體會。
2、交流展示。
原因一:準備充分,滿懷信心。
「後來,鄭成功成為統率幹軍萬馬的將領,便移師金門、廈門一帶,決心進軍臺灣,趕走荷蘭侵略者。」
「這支前進中的龐大艦隊……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原因二:鄭成功正確的戰略。
「鄭成功利用海水漲潮之機,繞過了敵軍設置的炮臺和重兵把守的港口。從鹿耳門登上臺灣島。」(出示相應的地圖)
「鄭成功沉著鎮定,指輝我軍戰船和敵艦展開激戰。」
原因三:官兵英勇善戰。
「英勇的我軍將士冒著敵軍密集的炮火,駕駛戰船向敵艦衝去。」
「我軍將士乘勢用鐵鉤鉤住敵艦,爭先恐後跳了上去。」
原因四:臺灣人民的擁護。
「有一臺灣同胞向鄭成功獻計道:『赤嵌城飲用之水都是從城外高地流下來的。只要切斷水源,敵軍就會不戰而亂。」
「臺灣同胞男女老幼個個喜氣洋洋……歡慶回到祖國懷抱。」
3、傾聽。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聯。
5、自由抒發對鄭成功的讚揚、敬佩之情。
四、總結
學生傾聽.
教師總結:臺灣永遠屬於中華民族,臺灣終將回到祖國的懷抱。民族英雄邦成功收復臺灣、建沒臺灣的偉大功業,我們水遠不會忘記。任何人想把臺灣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我們決不答應。
五、布置作業
L、把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過程複述給親人聽。
2、補充詞語,並說說前三個詞語的意思。
義( )辭( ) ( )牙( )爪 走投( )( )
千( )萬( ) 舉( )四( ) 天( )地( )
( )先( )後 驚恐( )( ) 成( )結( )
豐( )偉( ) 載( )載( ) ( )頭( )尾
負隅( )( ) 喜氣( )( ) ( )頭( )氣
板書設計:
鄭成功收復臺灣
起因:自幼立志,驅除荷虜。
經過:率兵東徵,收復臺灣。
結果:寶島回歸,同胞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