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臺灣》告訴你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人生軌跡

2020-12-15 社會小二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認識鄭成功的愛國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2、認識「憎、廈、艦、銘、撰」等生字;積累「憎恨、銘記、撰寫、千軍萬馬、張牙舞爪、走投無路」等詞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學難點: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認識鄭成功的愛國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導入:在我們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許多愛國將領、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同學們通過讀書讀報、看電視、聽廣播、網上衝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說說你了解了他們中的哪些人?哪些給你的印象最深?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文章,它介紹的是——板書課題《鄭成功收復臺灣》並齊讀。

2、課題有什麼特點?(題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3、教師講解:除了這課,我們還學過哪篇文章的題目也直接告訴我們主要內容的?

4、簡介鄭成功。

二、自讀課文,理清條理

1、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1)讀課文,標註自然段序號。

(2)認讀生字,同桌互教互認互糾。

(3)把課文讀準、讀通順。

(4)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鄭成功的哪些事,然後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反饋。

(1)指名認讀詞語:

憎恨 廈門 艦船 銘記 撰寫

(2)傾聽。

(3)齊讀詞語。

3、小組交流討論:課文主要描述了鄭成功的哪些事情?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並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4、交流學習結果。

(1)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起因:( 1 — 2 )自然段

經過:( 3 — 8)自然段

結果:( 9 — 10)自然段

總結:( 11 )自然段

(2)敘述順序概述課文主要內容。

三、小組合作,探究文本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思考問題,畫出相關語句,交流體會。

2、交流展示。

原因一:準備充分,滿懷信心。

「後來,鄭成功成為統率幹軍萬馬的將領,便移師金門、廈門一帶,決心進軍臺灣,趕走荷蘭侵略者。」

「這支前進中的龐大艦隊……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原因二:鄭成功正確的戰略。

「鄭成功利用海水漲潮之機,繞過了敵軍設置的炮臺和重兵把守的港口。從鹿耳門登上臺灣島。」(出示相應的地圖)

「鄭成功沉著鎮定,指輝我軍戰船和敵艦展開激戰。」

原因三:官兵英勇善戰。

「英勇的我軍將士冒著敵軍密集的炮火,駕駛戰船向敵艦衝去。」

「我軍將士乘勢用鐵鉤鉤住敵艦,爭先恐後跳了上去。」

原因四:臺灣人民的擁護。

「有一臺灣同胞向鄭成功獻計道:『赤嵌城飲用之水都是從城外高地流下來的。只要切斷水源,敵軍就會不戰而亂。」

「臺灣同胞男女老幼個個喜氣洋洋……歡慶回到祖國懷抱。」

3、傾聽。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聯。

5、自由抒發對鄭成功的讚揚、敬佩之情。

四、總結

學生傾聽.

教師總結:臺灣永遠屬於中華民族,臺灣終將回到祖國的懷抱。民族英雄邦成功收復臺灣、建沒臺灣的偉大功業,我們水遠不會忘記。任何人想把臺灣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我們決不答應。

五、布置作業

L、把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過程複述給親人聽。

2、補充詞語,並說說前三個詞語的意思。

義( )辭( ) ( )牙( )爪 走投( )( )

千( )萬( ) 舉( )四( ) 天( )地( )

( )先( )後 驚恐( )( ) 成( )結( )

豐( )偉( ) 載( )載( ) ( )頭( )尾

負隅( )( ) 喜氣( )( ) ( )頭( )氣

板書設計:

鄭成功收復臺灣

起因:自幼立志,驅除荷虜。

經過:率兵東徵,收復臺灣。

結果:寶島回歸,同胞歡慶。

相關焦點

  •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要收復當時荒蕪的臺灣?實屬無奈
    鄭成功,一位南明優秀將領。他的一生都在為光復大明作鬥爭,即使在統治者都已經身死的情況下仍然對大明的光復保有希望。如果他只是因為反抗可能得不到後世那麼高的待遇,他最重要的攻功績是收復了臺灣,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他被後世稱為民族英雄。然而收復臺灣的背後藏著一段讓人無奈的隱情。
  • 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什麼是出生在日本的中日混血?
    眾所周知,鄭成功是明末清初之時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收復臺灣的中華英雄。但鮮為人知的是,鄭成功是中日混血兒,他的母親田川松是地道的日本人,鄭成功本人也出生在日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明朝在隆慶帝之後逐步開放海禁,我國東南的不少百姓便出海討生活,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其中之一。經過多年的打拼,鄭芝龍成為西太平洋上強大的海上貿易巨賈兼走私集團老大,算得上「海盜王」。當時日本在江戶幕府統治下實行「鎖國」,只允許中國、朝鮮、荷蘭與日本進行貿易。
  • 中國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在日本也被尊稱為民族英雄?
    鄭成功為何在日本也被尊稱為民族英雄?鄭成功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也是聯繫兩岸的重要歷史人物。他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曾經控制了中國東南半壁江山;他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被奉為「開臺聖王」。為何在日本也被尊為民族英雄?他的塑像遍及各地,真實面目卻鮮為人知。鄭成功收復臺灣鄭成功對荷蘭殖民主義者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 鄭成功收復臺灣,成為民族英雄,然而事實真如書上所言?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鄭成功是一位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一、混血身世,家世顯赫鄭成功有父鄭芝龍,是憑藉海商發家,並且養有戰力極強的私兵。鄭成功經歷過明清戰事,目睹過荷蘭對臺灣地區的剝削,所以從小就志向遠大,中過「秀才」,練過拳腳,可謂是「文武雙全」。有這樣的天賦和家庭基礎,真是想在亂世不成名都難啊!
  • 為何日本人也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除了血緣關係還有這兩點
    鄭成功,南明政權的大將軍,東寧王朝的開國君主,更是我們所熟知的民族英雄。他亡國後的拼死抗爭和收復臺灣的義舉都為人所傳頌,他死後,臺灣民間紛紛建立鄭成功的廟宇,紀念這位大恩人。後來隆武帝被俘,其父鄭芝龍降清,不甘如此的鄭成功在沿海各地開始招募仁人義士、收編父親舊部,在次舉起反清大旗,並組織起多次反攻。然而他們的力量始終有限,在北伐南京失敗後,鄭成功決定先前往臺灣立足,這也就有了他收復臺灣的功績。其實早在兩年前,鄭成功就傳令各港不準與島上的荷蘭人通商,就這樣封鎖了殖民者兩年。
  • 明鄭政權,鄭成功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今日突然看到一個詞語「明鄭政權」,呵呵,要是不這麼提的話,還真想不起來有「明」什麼事,歷史上鄭成功的名聲要遠遠大於明末的這個小王那個皇子的,畢竟收復臺灣這一件事,就足以讓他站在歷史書的輝煌頁章上。鄭成功沒有投降滿清朝廷,甚至拒絕了父親鄭芝龍的勸降,趕走了荷蘭殖民者,讓寶島再一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可以說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可仔細一琢磨,才發現他還是明朝的臣子,並不是名義上的老大。
  • 鄭成功趕走紅毛真乃民族英雄,但還有一人比他更早收復臺灣!
    此時大陸正是清軍入關,戰火遍地之時,清軍直達江南,在廈門堅持反清復明的鄭成功,眼看滿清統一大陸已成定局,便將收復臺灣的大計付諸實施,以建立抗清根據地,並解救紅毛統治下的高山族等各族同胞,這裡的紅毛就是荷蘭侵略者。清世祖順治18年,即公元1661年3月23日,鄭成功率大小戰船200餘艘,軍隊25000人橫渡臺灣海峽。只見檣櫓遮天,旌旗蔽日,螺號遠揚,浩浩蕩蕩!
  • 中國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也會被日本人視為民族英雄?
    鄭成功於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被後人稱為「民族英雄」。但頗令人費解的是,隔海相望的日本竟也將鄭成功奉為「民族英雄」。文史學者研究了日本人特殊的考慮。其一,鄭成功有日本血緣。
  • 美麗臺南,濃縮寶島四百年變遷,鄭成功由此登陸收復臺灣
    到臺灣旅遊,其實應該把臺南作為首選。因為它不僅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也是全島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小吃文化名鎮,更因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驅逐荷蘭殖民者,由此登陸收復臺灣作為首府經營,這裡人文薈萃,幾乎濃縮了整個臺灣地區的四百年歷史變遷。臺南是全臺灣的美食博物館,赤崁棺材板是臺南特色必吃小吃!別看名字嚇人,但寓意升官發財!所以,臺南旅行就從探尋美食開啟吧!
  • 船隻多為明朝時期遺留的大型海船,鄭成功照樣成功收復了臺灣!
    每當讀起余光中的《鄉愁》就能想起鄭成功收復臺灣。親愛的祖國,我終於回歸到你的懷抱。清朝收復臺灣後,才下令全面復界,持續二十二年的遷海政策始告結束。實施禁海遷界,給鄭成功造成很大困難。1658年,在進攻南京失敗後,鄭成功開始將目標轉向臺灣,意圖以臺灣為根據地進行抗清鬥爭。
  • 大明日落,鄭成功生命的最後時刻,收復臺灣之後的四個月
    鄭成功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然而,大家對於鄭成功的所有了解也僅限於此,似乎鄭成功的生命,就停留在他收復臺灣的那一刻。鄭成功也在收復臺灣後僅4個月即病逝。收復臺灣之後這四個月的鄭成功,生命最後時刻的鄭成功是怎麼樣的?大家不了解,也不關心。
  • 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不禁讓人感慨,臨死之前的他竟是含恨而終
    1961年,鄭成功帶領著軍隊在臺灣登陸,開始了對荷蘭侵略者的民族反擊,而當時的戰爭因為準備比較充分,也得到了臺灣民眾的支持,於是這場聲勢浩大的反擊戰在九個月的艱苦戰鬥下最終在1962年初將荷蘭人驅趕出臺灣。至此,荷蘭統治臺灣38年的時光永久地結束。鄭成功也成為了臺灣人民的民族英雄。
  • 從抗擊清朝到另起爐灶,鄭成功如何收復臺灣,建立明鄭政權
    後來在清朝的逼迫之下,鄭成功不斷的帶領軍隊向南推移,最終到達了東南沿海一代。到了之後他發現中國臺灣竟然是由荷蘭殖民者所侵佔著,於是他便下定決心趕走侵略者,歸還臺灣人民一片安寧。盤踞在臺灣的侵略者也進行過反抗,奈何鄭成功始終堅守,甚至圍困敵軍整整八個月,最終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復了淪陷三十八年的臺灣。
  • 歷史上的今天 緬懷明清時期中國民族英雄鄭成功
    在感嘆如今中國大陸與臺灣之前的關係之際,回憶往昔的今日。在曾經的寶島臺灣有這麼一位英雄,他力拒清廷、北伐南京、驅逐荷夷,最後在歷史的今日逝世,他便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鄭成功。 鄭成功(1624.8.26-1662.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 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為何日本人卻十分崇拜他?
    眾所周知,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他是一個忠心的臣子。而且他還為國家收復了臺灣,趕走了一直統治著臺灣的荷蘭人。這一行為無疑是振奮人心之舉,也讓世人明白,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誰也別想搶走。
  • 1662年1月28日,鄭成功在高山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收復臺灣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又名福松,本名鄭森,字明儼,詣明末大儒錢謙益時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南明桂王永曆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
  • 鄭成功小傳:收復臺灣的抗清名將,無顏見先人,抓破臉面而死
    (萬象特約作者:南山南)【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小傳:收復臺灣的抗清名將,無顏見先人,抓破臉面而死(國立臺灣博物館藏的鄭成功畫像)【海邊出生的中日混血】1649年,鄭成功在金門戰役中獲勝,被封為延平王,人稱鄭延平。(延平郡王府)【改叫思明州的廈門】1650年(26歲),鄭成功收復金門、廈門兩個島嶼。在進行賞罰時,殺掉了部下施琅全家,施琅逃走,投降了清朝。
  • 作為收復臺灣的中國英雄,鄭成功為什麼會有一半日本血統?
    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國姓爺」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的手中收復了我國寶島臺灣。因此鄭成功也被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共同尊為民族英雄,如今臺灣島內依然保留了很多紀念鄭成功的廟宇。但鮮為人知的是,鄭成功的身上卻有一半的日本血統。
  •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臺灣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是臺灣卻數次被外敵侵佔,又數次被收回,在歷次的收復臺灣戰爭中,尤以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振奮人心。公元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率軍進攻荷蘭在臺灣修建的熱蘭遮城,大破荷蘭軍隊,同年2月1日,荷蘭臺灣總督揆一無奈之下,籤署投降協議,並率領全體荷蘭人撤離臺灣。
  • 鄭成功收復臺灣對如今的對臺方式有什麼借鑑意義,你怎麼看
    鄭成功收復臺灣!01:鄭家的發家史鄭芝龍從16世紀40年代起,我國臺灣等沿海島嶼「海盜」群起,他們有精良的戰船和武器,獨霸一方,是整個臺灣海島區域成為法外之地,孱弱的明朝根本無力管轄臺灣海峽之事。期間清王朝知道鄭成功是個能幹的將材,幾次三番派人誘降,都被鄭成功拒絕,清庭又派他弟弟帶了鄭芝龍的信勸他投降。他弟弟說:「你如果再不投降,只怕父親的性命難保。」但鄭成功依然不為所動。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鄭成功遣張名振率水師戰艦數百艘入長江直逼南京,然後順江而下,分戰艦60艘,北攻山東登萊各州,直抵高麗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