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馬來西亞菜,首先就會想到肉骨茶(Bak Kut Teh)。說「肉骨茶」,可能很多人會誤認為是一種茶品名稱,其實,此「茶」非彼「茶」,雖然肉骨茶名為"茶",不過,卻是一道豬肉藥材湯,湯料卻完全沒有茶葉的成份,反而是以豬肉和豬骨,混合中藥及香料,如當歸、枸杞、玉竹、黨參、桂皮、牛七、熟地、西洋參、甘草、川芎、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胡椒,熬煮多個小時的濃湯。「肉骨」是採用豬的肋排(俗稱排骨);而「茶」則是一道排骨藥材湯。 20世紀初,由馬來西亞福建籍華僑首創。其後,盛行於東南亞一帶。
來馬來西亞,不吃肉骨茶,就等於白來了。而吃肉骨茶的地方一般都很接地氣,並非是高大上的酒樓,反而是那些街邊的排擋。9月初的沙巴之行,充分感受了馬來西亞的熱辣風情,而每到一地,探尋美味乃是頭等大事。這肉骨茶 便是清單上的必吃之行。住在加雅街,隨處可見掛著肉骨茶的商鋪,但要注意的是,這些肉骨茶一般是早上不開門的,因此,夜幕降臨便是吃肉骨茶的好時光了。
※新記肉骨茶
一般異國他鄉,最怕的就是語言問題,但在大馬,其實這個都不要太擔心,華裔還是很多,因此會普通話的也比比皆是,尤其是餐廳,都會有一些服務員會講中文。一般看到是中國來的遊客,便會有會中文的服務員來幫你點菜了。要注意的是這種街邊排擋一般都只收現金,也就是馬幣,支付寶微信什麼的是不支持的。下午4點開始營業,我們在晚上10點多去吃,仍然生意很好。
新記的肉骨茶,分為湯鍋和乾鍋兩種,樓主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肉骨茶還有乾鍋做法。幹過的肉骨茶,就是完全沒有湯汁了,已經基本熬成了深色,因此肉非常的入味,新記的肉骨茶,覺得好像並非排骨,倒是三層肉居多。
湯鍋,裡面基本什麼都有,魚丸、豬肚等等,湯色也比較濃。
新記給我最驚喜的居然是這個椰子布丁,上來就是一整個的椰子,打開後,裡面是雪白的奶香布丁,椰漿味濃鬱,冰涼爽口,價位也很實在。
還點了一杯不知是什麼冰品,也不錯喝。到的比較晚,一些菜品都已售罄。
※佑記肉骨茶
同樣也在加雅街上,跟新記相距估計就200米左右,所以,住宿還是一定要選加雅街上,吃吃喝喝極其方便。同樣,佑記也是下午4點才開門。私想,是不是因為早上都要熬煮肉骨茶的原因?
佑記的肉骨茶,就都是小碗的形式, 不混搭,茶湯是一樣的,配料另外加,相比於新記,佑記的更清新一些,個人比較喜歡。茶湯顏色看著沒那麼深,帶著淡淡的清香。點了豬肚、肉丸、排骨。仍然是因為去得太晚,豬尾等都已售罄。每一晚肉骨茶還會給你多配一小碗茶湯。
豆腐、油條,這兩樣覺得沒有國內的好吃。
來瓶當地的虎牌啤酒,特別舒服,點了這麼多也就52馬幣。大馬在吃的方面是真心便宜,尤其最後一天的海鮮,簡直是良心到哭。
來,廈門的小夥伴跟著我一起發音:Bak-Kut-Teh,這個音譯也是現在在大馬肉骨茶的叫法,所以,其實,如果你在大馬講閩南話,可能還比國語英語好使呢!當然,這是題外話。來了大馬,肉骨茶不可不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