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2月22日報導: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上海書展上,13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相繼首發。隨著2020年最後3卷的出版,「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卷全部出齊。今天下午,「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暨「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訂儀式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是以上海16個區的海派文化特色資源和代表人物為核心內容,闡明海派文化在本區的發源、積澱、流布、傳承、發展、復興的歷史軌跡和地理分布,展現其品味特質、體現其國際格局、反映其非遺傳承,重繪上海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圖。
「叢書以地圖的概念,把一個個海派文化地標、人物串聯起來。」「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編委會副主任兼總主編柴俊勇介紹,每本書有30多個故事,每個都記載了與上海這座城市發展相關的重大事件和特色地標的故事,敘述了作出不可磨滅貢獻的有關知名人士,共同構築了上海萬花筒般的城市精彩。
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也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特質所在。「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與特有的海派文化性格,是上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正在對整個世界發生著越來越長遠的影響。
叢書自2016年9月啟動編寫,歷時4年先後出版16卷。枕著蘇州河濤聲入眠的普陀卷《蘇荷競秀》,盡顯魔都調性的長寧卷《西區漫步》,貫穿千年文化大戲的奉賢卷《古華賢情》,挖掘上海之根的松江卷《錦繡雲間》……16區16卷都從不同角度為讀者全方位展現和詮釋海派文化,圖文並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聯席總編輯許仲毅說:「我們要讓每一個新老上海人更多地了解上海,喜歡上海,在閱讀中,感受上海的城市精神。」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圍繞「海派文化地圖」IP的主題講座策劃與數位化內容開發、海派文化微電影的拍攝製作發行、海派文化動漫作品的策劃設計、海派文化主題文創郵品的創意設計、《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的有聲出版以及線上線下推廣等,「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工作室和主創團隊分別與上海圖書館會議展覽中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微電影專委會、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航海郵局、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負責人籤訂了合作意向書,希望通過對「海派文化地圖」IP的眾創和推廣,更好地弘揚海派文化,打響上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