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成很注重學習和創新。信息時報記者 周秋敏 攝
人物:陳立成,倉邊路海韻深井燒鵝酒家點心部主管,製作廣式點心24年,被行業內人士稱為「餡王」
信息時報訊(記者 周秋敏 實習生 康雪睿)衣袖挽起,腳步輕快,在倉邊路海韻深井燒鵝酒家,記者看到了微笑著朝我們走來的他,雖已過了人流最旺的早市,他依舊忙碌。他是海韻深井燒鵝酒家點心部主管陳立成。在點心界,成哥有個響亮的名號——「餡王」。
曾漂洋過海做廣式點心
1989年,陳立成開始入行學習做廣式點心。1990年至1997年,他來到北京路太平館工作。此後,他又先後在番禺市橋、越秀區沿江路的大型酒樓從事點心製作工作。
2007年,一次機緣巧合,陳立成經他人介紹,到澳大利亞當起了點心師傅。「當時在裡斯本的餐廳,加上我共有5個點心師傅,但4個師傅做點心都是外行,所以好的點心師傅在那裡很吃香。」陳立成說,在澳大利亞,點心師傅的工資相當吸引人,但由於一些原因,這段為期不足1年的工作經歷並不愉快,所以最後,他還是攜妻子回到中國。
這趟澳大利亞之行讓陳立成開闊了眼界。「廣式點心在國外很受歡迎,許多外國人也很熱衷,那時賣3.8澳元一籠,每天可以賣四五萬澳元。不過大多數外國人不會拿筷子,他們只會用勺子,所以他們對點心的要求只有『夠熟』。而且外國人特別喜歡無骨的蝦餃、幹蒸類點心,排骨、鳳爪都無人問津。他們還會一邊喝啤酒一邊吃廣式點心。」陳立成笑著說,他認為懂得欣賞廣式茶點的外國人,一般都有較高的素質且見識廣博。
盼廣式點心有更大發展
做點心24年,如今,陳立成是海韻深井燒鵝酒家點心部的主管。他每天5點起床,6點開始工作。
談到自己最擅長做的點心,陳立成露出了靦腆的笑容,他說:「我最擅長的點心是傳統的『四大天王』,就是蝦餃、幹蒸、鳳爪、排骨。通常用料好,點心也會做得很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食客們飲食需求的變化,不少經典的廣式點心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對於一些失傳的點心,陳立成不免感嘆:「以前的四寶雞扎由於成本高,加上製作工藝繁瑣,現在很難在酒樓裡吃到了。還有豬油包、棉花糕,現在都基本失傳了。」
雖說是傳統的廣式點心師傅,陳立成一點也不落伍,他會到其它酒樓吃點心,看到新鮮的東西也忍不住想去做,「我之前在愛丁堡看到那些西式點心都很好看,我回家以後就自己研究,希望有一天能推出市場。」陳立成認為,廣式點心要「籠絡」年輕人的味蕾,就要求變求新,在款式和包裝上進行創新。
陳立成表示,他期盼今後能多借鑑餐飲行業內優秀的硬體設備、服務、工藝等,讓廣式點心有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