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被點燃,可穿戴設備「叫好又叫座」?

2020-12-22 中國電子報

一直 「叫好不叫座」的可穿戴設備,近期開始持續升溫。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總出貨量達到1.25億臺,同比增長 35.1%。中國市場出貨量為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可穿戴設備市場兩位數的增長不僅表明市場需求強勁,還表明了許多人正在首次獲得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再「叫好不叫座」?

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儘管今年受到疫情衝擊,但全球可穿戴設備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消費者對智能手錶、手環、耳機等可穿戴設備需求強勁。

IDC數據顯示,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20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35.1%,總出貨量達到1.25億。排在前四名的廠商依次為蘋果、小米、華為、三星。

而對於中國市場來說,今年第三季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616萬臺,同比增長16.6%;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677萬臺,同比增長10.6%。

推動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蘋果、三星、華為等品牌的智能手錶和真無線耳機新產品發布,激發消費者購買慾。二是受全球疫情的影響,由於旅行、外出就餐和其他休閒活動的支出減少,消費者在電子產品上的支出有所增加,這種支出的變化則是另一個催化劑。

三星電子公司高級副總裁Taejong Jay Yang表示,雖然由於疫情爆發,大多數消費者今年計劃減少支出,但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額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0%以上。這個數據表明,即使數百萬消費者在重新評估自己的消費習慣,但他們仍然會優先考慮可穿戴技術產品而不是其他產品。且在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人會購買可穿戴設備用於監測個人健康,今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額增長了30%以上。

IDC研究表明,可穿戴設備市場兩位數的增長不僅表明市場需求強勁,還表明了許多人正在首次獲得可穿戴設備。這意味著,未來可穿戴設備用戶將有更大的設備更換機會。同時,由於一些用戶具備多種設備(如耳機和手錶)的需求,可穿戴設備市場將持續升溫。

智能手錶創增速新高

從具體品類的增長態勢來看,2020年前三個季度,全球智能耳機和手錶市場取得了較大增長,手環取得了小幅增長。

在中國市場,IDC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成人手錶市場出貨量450萬臺,同比增長76.8%,創下近一年來增速新高。其中智能手錶市場在Apple Watch的新品帶動下恢復增長,同比實現25.5%的增速。

IDC中國研究經理潘雪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中國成人手錶市場發展將朝著輕量智能化和場景融合化發展。

首先,成人手錶的功能拓展性和生態開放性是大勢所趨,需要第三方開發者的技能賦能,推動其使用場景的豐富性。然而基於手錶在低功耗、長續航以及數據傳輸量小等使用需求和特點,輕量化的作業系統將成為成人手錶大規模邁向智能化的重要一步。

其次,成人手錶作為貼合人體的智能設備,是消費IoT硬體的重要一環,其交互方式將不僅局限在語音和屏幕交互上,更會在體感、傳感等交互方式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智能手錶和各場景的入口設備(包括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智能音箱、智能車機等)的聯動和融合,也使其成為未來豐富人機互動方式的重要一環。

而從品牌角度看,中國市場表現最好的前五廠商分別為華為、小米、蘋果、步步高和索尼。

華為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為941萬臺,同比增長60.5%,市場份額佔比28.6%,同比提升了8.1%。TalkBand 6產品推動其手環產品線再創新高。手錶方面,不僅華為GT系列保持了強勢表現,榮耀手錶也在新品的推動和線下渠道的跟進下實現顯著增長。小米第三季度出貨量為724萬臺,同比下降7.7%,市場份額佔比為22%。小米新品手環5助力小米位居國內手環市場第一位,且持續發力海外市場。蘋果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586萬臺,同比增長66.1%,市場份額為17.8%。Apple Watch 6和SE系列進一步拉動其手錶產品創下出貨量新高,而AirPods系列在逐漸向高端型號遷移的同時,依然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步步高旗下小天才在兒童手錶市場上依然強勢,在第三季度這一兒童手錶傳統銷售旺季,穩居兒童手錶市場第一的位置。索尼作為音頻廠商,憑藉其逐漸智能化的耳機產品線發展,躍居到市場第五位。

拓展更多應用可能

伴隨5G加速到來,傳感器和算法技術的升級,不僅持續吸引更多用戶嘗試或更新腕式設備,也在推動監測數據種類多樣化的基礎上,為今後在運動、健康乃至醫療方面的服務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可穿戴設備市場與運動、健康和醫療行業的聯動,將成為提升設備附加值和拓展設備營銷渠道的重要方向。

主流廠商都看到了巨大的長期潛力,因此對醫療保健行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目前幾乎所有廠商都在可穿戴產品上增添監測與健康相關的功能。

蘋果的Apple Watch Series 6配備了ECG應用程式和血氧監測等健康功能。三星今年首次亮相了Galaxy Watch 3,包括血氧監測儀,以及睡眠和血壓追蹤等功能。

11月,小米科技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牛奶」的創新模式推動科學飲奶,小米智能可穿戴設備檢測人體數據,並通過監測數據和人體健康綜合指數,通過營養健康科學算法、智能科技物聯技術等來精準地匹配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並通過進一步提供更好的營養補給來增強國民身體素質。

12月,華為創立西安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創新研究方法,為智能穿戴產品創造更多科學體驗。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可穿戴設備應加強與運動應用服務合作。例如通過手環產品實時了解身體指標變化並進行追蹤分析,成為越來越多線下健身房加強會員黏性的方式之一。此外用戶規模較大的運動應用也逐漸推出自有品牌的手環產品,打造運動場景服務閉環。

可穿戴設備也可與大健康行業機構合作,腕式可穿戴設備也逐漸開始與保健、保險業的合作,從而增加與其用戶的互動體驗,提升服務增值空間。與此同時,規範的保健和保險類企業能夠為腕式可穿戴設備提供更多數據分析應用的場景,進一步拓寬營銷渠道。

三星Taejong Jay Yang表示,三星將繼續與其他醫療保健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繼續研發和改進產品。今年,三星與一家保險公司合作開發了AIA Vitality醫療應用,通過提供保險折扣鼓勵人們過上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腕式設備產品與專業醫療機構的合作,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發展的趨勢。專業醫療機構能夠提升腕式設備產品的數據準確度和專業性,而與新興科技行業的合作將為傳統醫療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更多嘗試性案例。手錶在數據監測的豐富性和服務功能的接入體驗方面更具優勢,因此成為多數與專業醫療機構合作案例中所選擇的產品。

市場研究公司IDTechEx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到近700億美元。

相關焦點

  • 徐工設備為什麼叫好又叫座?
    徐工如何叫好又叫座?產品實力靠口碑說話非洲地域遼闊,各類礦產資源儲量居於世界前列,被譽為「富饒大陸」,資源的開採和加工需要強有力的機械化設備支撐。GKS21B高空作業車搭載福田歐馬可M4高端輕卡、康明斯歐三排放發動機、採埃孚變速箱,因地制宜為當地施工帶來可靠的設備支撐。
  • 可穿戴設備市場:華為甩開小米、蘋果?
    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的一條微博,讓可穿戴設備再次登上熱搜。餘承東在微博中表示,華為腕上穿戴設備銷量增長迅猛,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小米,位居全球第一。實際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華為就開始在可穿戴市場頻頻發力了,這讓同樣位居國內可穿戴市場前列的小米、蘋果,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 智慧醫療成可穿戴設備突破口 力求務實服務
    可穿戴設備的概念熱炒了近兩年,如今幾乎成了智能硬體和網際網路領域最火熱的關鍵詞之一,各種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眼鏡等產品琳琅滿目,不過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一款產品叫好又叫座。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功能很「雞肋」,沒有實用功能,而且過於同質化,對消費者缺乏長久吸引力。在茫茫一片藍海的可穿戴市場,找準功能突破口很重要。
  • 商業化過渡期,探尋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前沿市場?
    商業化過渡期,探尋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前沿市場?快充和無線充)、無線互聯等最新技術和測試方案,一起探討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前沿市場。華為副總裁牛紅亮,高通高級產品市場經理丁勇,Nordic技術營銷經理林建鴻,是德科技FAE呂寶華,泰凌微電子副總裁王波,智芯科技CEO周文彬,卡珀林智能副總裁陳強七家企業大咖撥冗出席演講,探討可穿戴市場環境、技術產品、測試方案及未來應用趨勢和挑戰,助力可穿戴設備產品快速實現商業化。
  • 蘋果手錶能否激活可穿戴設備市場?
    原標題:蘋果手錶能否激活可穿戴設備市場? 蘋果手錶(Apple Watch)來了。4月10日正式接受網上訂購的蘋果首款智能手錶,迅速成為消費電子圈關注焦點。從目前情況看,蘋果手錶已在不少地方受到熱捧,在一些城市,蘋果店裡擠滿試戴人群,有的蘋果店門口甚至排起長隊。
  • 可穿戴設備市場蓬勃發展 戴森欲入局「智能口罩」
    慧聰家電網:近幾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受到了年輕人的熱捧。據IDC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8450萬臺,同比增長94.6%。其中,無線耳機、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需求強勁,分別佔據可穿戴設備前三位。
  • Fossil看好智能穿戴市場 2017年將推出300款可穿戴設備
    過去1年,整個可穿戴設備市場都沒有什麼好消息,智能手錶出貨量連續兩個季度萎縮,最大的可穿戴設備公司 Fitbit 股價仍然低迷。但時尚腕錶集團Fossil看好這個市場未來1年的增長。這家公司在今年的國際電子消費展(CES)上宣布,他們將在 2017 年推出300款可穿戴設備,包括手環和手錶,並且還說要增加新的品牌。這意味著Fossil把可穿戴設備看作是今年發展的重點,300款的目標數目不小。這家公司兩年前剛進入可穿戴市場,去年推出了共140款智能手錶、手環,比初定的計劃多了40款,但新一年的目標比去年翻了一倍。
  • 疫情使人們更重視健康,可穿戴設備市場火了
    Gartner表示,在整個2020年,智能手錶和健身跟蹤器等可穿戴設備都從新冠肺炎疫情中獲益,消費者在這類設備上的支出可能會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繼續上升。Gartner預測,全球2020年可穿戴設備的總銷售額為69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49%,這一趨勢可能至少還會持續幾年。分析師預測,2021年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額將達到815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18.1%,而2022年可能達到939億美元。
  • 可穿戴設備漸趨「以人為本」
    華為最新推出的旗下第一款可穿戴智能眼鏡Eyewear設計簡約,功能也不複雜:在鏡架中增加了揚聲器和麥克風,可以與手機連接,能打電話、聽音樂。亞馬遜最近推出的一款智能眼鏡功能類似,看起來就像普通黑框眼鏡,沒有任何增強現實、虛擬實境等繁複功能,也沒有配置顯示屏或攝像頭。這些智能眼鏡似乎缺少人們原本所期待的炫酷設計。
  • 從10種產品的成功研發窺探可穿戴設備市場
    從10種產品的成功研發窺探可穿戴設備市場 佚名 發表於 2015-07-01 16:53:56   2015年是可穿戴設備爆發的一年,據預計,全球可穿戴設備行業2015年的發貨量將達到7210萬隻,較2014
  • 小米Q2印度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46% 保持第一
    據外媒報導,市場研究公司IDC周四稱,在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印度可穿戴式設備市場佔有領導地位,擁有高達46%的市場份額,繼續保持第一。報告顯示,第二季度印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突破100萬部,同比增長66%,環比增長40%,成為印度可穿戴設備領域表現最好的一個季度。前三大品牌保持住了他們各自的位置。手環佔據了第二季度印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近90%。除了手環,可穿戴計算手錶的出貨量也環比增長34%。
  • 可穿戴設備市場格局:華為國內封王,蘋果領跑全球
    文/楊劍勇IDC近日發布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排名前三廠商分別是華為、小米與蘋果。華為得益於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強勢表現,帶來可穿戴設備高速增長,在該季度,華為系列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60%至941萬臺,位列行業榜首。對於小米而言,儘管高性價比搶奪市場,但面對華為等強勁競爭對手,小米系列可穿戴設備在該季度同比下降7.7%至724萬臺,由2019年第三季度27.5%市場份額下降到22%,退居第二。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
  • 人民日報:可穿戴設備漸趨「以人為本」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可穿戴設備漸趨「以人為本」(科技大觀)近段時間以來,智能眼鏡的研發和設計呈現出簡單化趨勢。2012年,谷歌率先將微型投影儀、攝像頭、傳感器、存儲傳輸和操控系統等多種設備集於一個常規大小的眼鏡架。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科技巨頭相繼在智能眼鏡中引入各種前沿技術。然而時至今日,這些功能複雜的智能眼鏡趨於沉寂。智能眼鏡的發展歷程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一個縮影,反映了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
  • 智能可穿戴設備,雞肋or神器?
    這一具有科幻性質眼鏡的發布喚醒了科技巨頭對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探索,這一片未耕之地有著無限的活力與商機,這一年,也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智能可穿戴設備」意如其名,可以穿戴在身上的智能設備。市面上最常見的品類就是手環和手錶了。
  • 影視劇作品叫好又叫座,「四力」很重要
    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國影視劇市場發生深刻變化。據某視頻網站發布的2019年度指數報告顯示, 2019年影視劇拍攝播放數量呈現下降趨勢。IP劇整體佔比降低,流量明星號召力下降,缺乏情節、遠離現實的電視劇不再有市場,與此同時,一系列製作精良、情節緊湊、折射現實的電視劇獲得巨大成功。「品質上行,數量下行」成為了電視劇市場的新常態。面對需求越來越多元、品味越來越高的觀眾,如何讓作品叫好又叫座,是製作團隊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增強「四力」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途徑。
  • 推動可穿戴設備細分市場,高通攜手華勤、中科創達、Franklin...
    推動可穿戴設備細分市場,高通攜手華勤、中科創達、Franklin Wireless和Smartcom等拓展可穿戴應用
  • 可穿戴設備市場潛力巨大,蘋果和Nike也並不是第一次「牽手」
    這一款運動屬性的iWatch的面世,也標誌著蘋果將聯手Nike一起進軍可穿戴運動設備市場。能同時吸引兩大巨頭入局,可穿戴運動設備的市場究竟存在著怎樣的潛力呢?蘋果與Nike的這十載Nike版iWatch一亮相,圈哥的朋友圈頓時被刷屏。
  • vivo智能手錶專利曝光,這是要進軍可穿戴設備市場了?
    驅動中國2020年8月20日消息,縱觀現如今的可穿戴設備江湖,可以說手機品牌產商撐起了大半邊天,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幾乎都加入了智能穿戴設備的爭奪戰中,諸如蘋果、華為、榮耀、三星、小米以及OPPO……, 不過讓人稍感疑惑的是,其中我們並沒有發現vivo的身影,難道vivo真的無意可穿戴設備市場嗎
  • 創業者們正在從哪些角度切入可穿戴設備市場?
    儘管可穿戴設備正在逐漸流行,但目前存在機會的無外乎在有限的幾類領域內——體育運動、移動健康、增強實景、身份認證交易等。昨天由君聯資本和IT桔子在3W咖啡舉辦的」可穿戴設備的機會和挑戰「活動,向我們展示了幾支團隊和產品,看看他們是如何在可穿戴領域中找到切入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