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習性
虎尾蘭適應性強,性喜溫暖溼潤,耐乾旱,喜光又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排水性較好的砂質壤土較好。其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溫度為10℃。
繁殖方法
虎尾蘭繁殖方法可用分株和扦插繁殖。
分株繁殖
分株法是將生長過密的葉叢切割成若干叢,每叢除帶葉片外,還要有一段根狀莖和吸芽,分別上盆栽種即可。此法適合所有品種的虎尾蘭,全年均能育苗,但以春、夏時節最佳,可於春季結合換盆進行。
方法:
把植株從盆裡脫出,用利刀將子株和母株分離,要儘量避免損傷根系,讓割離的子株儘可能多的多帶些根系,切口塗抹硫磺粉或草木灰,稍晾乾後便可上盆。
子株分離後要置放於室內陰暗的地方,防止雨淋,並控制澆水,以免導致切口的腐爛,待新葉長出後才能轉入正常的養護。
上盆時在植株根部可撒一些細沙,以利成活。盆土要選疏鬆、肥沃、通透性能好的沙質培養土。每盆可栽2-3株。
扦插繁殖
扦插法適合大量繁殖,但僅適合葉片沒有金黃色鑲邊或銀脈的品種,否則會使葉片上的黃、白色斑紋消失,成為普通品種的虎尾蘭。
選取健壯而充實的葉片,剪成5-6釐米長,切下的葉片要置於乾燥陰涼的地方數天,讓切口乾燥後,直插或斜插於介質中,插入深度為切段長的1/3或1/2,插後澆一次透水。插於沙土或蛭石中,注意不可倒置。露出土面一半,保持稍有潮氣,一個月左右可生根。在15-20℃的條件下,約一個月就會從基部髮根或長出根狀莖,並逐漸長成新株。待小苗長出2-3片葉時可上盆定栽。
在夏季,插穗一月左右可長出不定根,之後從其基部萌發出新芽。待新芽長出葉子後,便可連插穗一起上盆移栽。其他季節扦插,生根的時間相對要長些。只要氣溫在15-25℃,何時扦插都可。對於根部已腐爛的虎尾蘭,如果上部葉片沒腐爛,照樣可以剪下來進行扦插,一樣可以成活。
金邊及斑葉品種利用葉插繁殖出的小苗為綠色苗,金邊及斑紋形狀消失,降低了觀賞價值,所以這些品種不宜用扦插繁殖,只能用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花盆選用
花盆盆質要求:可使用泥質花盆、塑料盆、瓷盆、陶盆栽培。
花盆大小:虎皮蘭可叢生定植於16至30釐米盆徑的盆中。虎皮蘭的根系並不深,但選用高腳花盆,有利於株形的美觀。
盆土配製
虎皮蘭喜疏鬆、中等肥沃、排水好的沙質土壤,但對土壤要求不嚴,排水好即可。家庭可使用如下配方:園土:腐葉土:沙的比例是5:2:3,泥炭土:腐葉土:沙土:珍珠巖的比例是4:2:2:2。
環境要求
陽光:虎皮蘭喜光,最好將植株放在陽光可以直射到的地方,若條件不允許,也可以放在離陽光比較近的地方。長時間置於陰涼處,會造成植株葉片發黃。
溫度:虎皮蘭對生長溫度要求比較高,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0℃,冬季不能低於10℃,北方地區注意保溫。
澆水方法
虎皮蘭喜溼潤偏幹的土壤,較耐旱。
春季是新生葉的生長季節,根頸部會有新芽生長,對水分要求稍高,可保持盆土溼潤。葉片長出以後以盆土溼潤偏於為好,即表土幹透後澆水。
冬季氣溫較低時,保持盆土的幹而不燥,冬天澆水宜貼盆沿澆,以免水澆人葉簇內引起腐爛。
施肥方法
虎皮蘭對肥料要求不高。春季新葉長出後需追施腐熟的液肥,或者選用1000倍的稀釋通用肥1~2次,10~15天施肥一次。
施肥時注意,應選用細嘴噴壺沿盆口漫灌,不要將液肥澆灌到葉簇內,否則會引起葉片腐爛影響生長。
換盆修剪
虎皮蘭相對於其他家庭綠植而言生長速度較快,當長滿盆時,可將老葉或生長過密的枝葉剪掉,保證陽光和生長空間充足。另外每兩年換一次盆,換盆時更換一半的新土,並修剪老葉。
注意事項
1、不要突然見光
許多家庭中的虎皮蘭可能放在客廳、書桌等,陽光較少的地方養護,此種情況 ,不宜突然將植株移到陽光下,應循序漸進,先移到光線較好的地方,讓其適應然後見陽光,以免灼傷葉片。
2、澆水要適量
澆水寧幹勿溼。平時多用清水擦洗葉面灰塵,保持葉面清潔光亮。根據不同的季節春節新植株萌發需要適當多澆水,保持盆土溼潤;高溫季節保持盆土溼潤,秋冬季節,適當控水,增加抗寒能力。
養花內參,專注於養花百科知識。
歡迎關注頭條號:養花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