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暗訪餐廳光碟行動踐行情況:火鍋店兩顧客共調配6碗小料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記者暗訪中發現了一些沒實現「光碟」也未打包的情況

光碟行動

北京進行時

8月18日,首都文明辦等三部門發出「制止餐飲浪費、踐行光碟行動」的倡議。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暗訪了北京的20餘家餐飲店,光碟行動踐行得如何?來看我們的調查吧——

發現

點餐適量成為時尚

8月17日晚6時30分,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四川駐京辦招待所餐廳,因已經到了「飯點」,店裡逐漸熱鬧起來,上座率達到了80%左右。借著就餐,記者在店內觀察了近一個小時,其間有多批顧客用餐完畢,基本沒有剩菜剩飯的情況。坐在記者鄰座的一對夫妻點了4個菜,吃到最後,水煮魚還剩下不少,兩人主動叫了服務員「打包」。

店內服務員告訴記者,現在客人點餐大都很適量,「基本不會剩餘」。對於個別剩下菜品的,服務員也會在結帳時主動詢問「是否需要打包」,儘量做到不浪費食物。

記者走訪中發現,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一家「西四包子鋪」門店點餐檯前也醒目地張貼著「光碟行動」的宣傳標語。該餐廳服務員向記者介紹,自家店內的餐品主要以灌湯包等快餐為主,客人點單很少有剩餘現象,有時個別有剩餘的也都會打包帶走。

想法和行動間仍有距離

8月19日,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朝陽大悅城,在隨機選擇的「鹿港小鎮」餐廳觀察。晚上7時許,緊鄰靠窗座位的一桌三人用完餐後離開,桌子上的四盤菜均有約三分之一的剩餘,並未被打包帶走。

同樣的時間,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的一家海底撈火鍋店內,有兩名年輕人各自調配了3碗不同口味的小料,一共6碗拿回了桌上。

「年輕人出來搞對象可能好面子,請客吃飯不剩下點就怕被人說小氣。」服務員介紹說,店裡最常被剩下的就是小料和蔬菜。

8月19日晚上8時30分,記者在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薈聚購物中心的江邊城外烤魚店看到,一張桌子上的兩名年輕女孩點了一盤烤魚,但用餐結束後,一條烤魚只吃了一面,另一面絲毫未動,烤盤裡的配菜也剩下不少。「這樣逛街的小姑娘一般都不會打包,覺得拿著礙事兒。」服務員說。

這樣不經意間造成的浪費,和記者的隨機街採形成了對比。因為很多年輕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外出就餐不會浪費的,看來意識落實到行動上還需要接受考驗。

一家包子鋪牆上貼著提示標語 北京青年報記者 黑建軍 圖

年齡大的市民更節約

「70後」的張先生說,自己一家人下館子都是按量點餐,一般不會浪費,就是有剩菜,也一定會打包帶回家吃。

而據其他幾位市民反映,最主張「不浪費」原則的往往都是家中的老人,「剩得少,幾個人分分就都吃了」、「剩得多打包回去,下一頓熱熱再吃」……已經成為了老一輩飯桌上的口頭禪。

8月18日中午,前門附近的全聚德店內,在記者觀察的一個小時時間內,沒有見到浪費現象。「您還剩一些烤鴨沒吃完,我幫著打包一下,可以帶走吃。」在記者不遠處的一桌客人正要起身,就有服務員主動將剩菜打包,並拿了兩包醬料放在塑膠袋內。

當晚8時許,在朝陽大悅城大漁鐵板燒餐廳內約有40餘名食客,距離記者最近的一桌是一對夫妻與兩位老人的家庭聚會,四人點餐量不少,但最終實現了「光碟」。

舉措

提醒少點餐+推出半份菜

19日晚上8時許,三裡屯附近的SOHO大廈內仍人頭攢動。在一家湘菜館門口,有食客進門時,服務人員會熱情地推薦自家招牌菜「貢椒魚頭」,「魚頭有三斤多,但能吃的只有一小部分,菜品量都不大,四個人差不多點六個菜就夠了。」

在另一家餐廳,店員告訴記者,雖然因為顧客的飯量、消費能力存在差異,過度勸阻擔心會影響生意,但他們仍會堅持進行一定的提醒。

也有餐廳多年前就推出了半份菜,服務員對喜歡多點菜的顧客都會進行提醒,防止浪費。滿福樓是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附近的一家涮羊肉老店,網上評分很高,推出的菜品基本上都有半份的量。

領班劉先生告訴記者,該店從二三十年前就將菜品分為一份和半份出售,「這樣做是為了不浪費食材。」

此外,該店還對店員進行培訓,教導店員在點菜時為顧客提供菜量建議,以免浪費。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浪費食物的行為,滿福樓有了新舉措,「我們在顧客吃完飯時提醒顧客打包,不同意的話就跟顧客講道理。遇到很難說服的顧客,工作人員還會送上飲料,以獎勵的形式勸導顧客打包。

專家

需從小培養節儉意識

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現在市民的「光碟」意識越來越高,但社會上的餐飲鋪張浪費現象仍然存在,其實人的節儉意識並非一朝一夕形成,需要一個「長短結合」的過程。

「我所說的長,指的是青少年的養成教育,這一點特別重要。比如在德國,他們相對來說就比較少有餐飲浪費現象發生,在孩童時代,德國人就讓孩子參與到農業生產中來,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去農場體驗的課程。從學習簡單的知識,到形成一個愛糧節糧全方位的認識,這是很重要的一環。」李教授表示,這樣可以讓大家從小養成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習慣。

李教授說,「對一些愛面子、講排場的人來說,有『我自己掙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的想法,對一些糧食浪費行為不以為然,應從小讓他知道愛惜糧食的可貴性。」李教授認為,現在應該培養大家「把飯菜吃光」才是一種時尚的做法,把「光碟行動」作為一種文明理念,要達成這樣的效果,需要一個長效機制。

「據統計,餐飲浪費現象有38%來源於大型聚會,我認為應該重點關注這個方向,尤其是要管住公務聚餐,通過制度的剛性約束,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但是像婚宴、商務接待這種大型聚會就比較難以作出硬性要求,所以需要更多地宣傳引導,讓『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深入人心』。也可以通過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等做法,有效減少食物浪費。」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光碟行動踐行得如何?暗訪京城餐廳
    8月18日,首都文明辦等三部門發出「制止餐飲浪費、踐行光碟行動」的倡議。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暗訪了北京的20餘家餐飲店,光碟行動踐行得如何?來看我們的調查吧——發現點餐適量成為時尚8月17日晚6時30分,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四川駐京辦招待所餐廳,因已經到了「飯點」,店裡逐漸熱鬧起來,上座率達到了80%左右。借著就餐,記者在店內觀察了近一個小時,其間有多批顧客用餐完畢,基本沒有剩菜剩飯的情況。坐在記者鄰座的一對夫妻點了4個菜,吃到最後,水煮魚還剩下不少,兩人主動叫了服務員「打包」。
  • 暗訪京城餐廳光碟情況:仍有個別人「缺乏自律」
    記者暗訪中發現了一些沒實現「光碟」也未打包的情況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暗訪了北京的20餘家餐飲店,光碟行動踐行得如何?來看我們的調查吧——  發現  點餐適量成為時尚  8月17日晚6時30分,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四川駐京辦招待所餐廳,因已經到了「飯點」,店裡逐漸熱鬧起來,上座率達到了80%左右。
  • 9個小編,3碗小料
    《暗訪京城餐廳 今天大家光碟了嗎?》看標題,又是暗訪又是京城的,極大調動了讀者的胃口。冠蓋滿京華,藏龍臥虎之地,可暗訪的東西太多了。當然,你不是外賓,你是了解國情的。你知道白紙黑字印出來的不可能是你想的那些。何況標題還有後半句「今天大家光碟了嗎」。這是一篇關於提倡節儉、反對浪費的報導。
  • 年輕人吃火鍋調3碗小料,記者批為浪費,節約等於失去調料自由?
    在全社會節約糧食的號召下,各行各業紛紛響應,採取措施踐行節儉。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在風風火火的行動之下,也鬧出了不少奇葩事。 不久前,有媒體暗訪了北京的幾家餐廳,揭露了浪費亂象:去了一家粵菜館,發現幾個人吃完飯後,4個盤子裡都剩下了三分之一的菜,走的時候沒打包,浪費!
  • 年輕人吃火鍋調了3碗小料,記者批浪費,節約等於失去調料自由?
    就像是不久之前,有一個媒體暗訪了一家北京的餐廳,他的本質是想要揭露大家的浪費亂象,可是沒有想到,他的做法有一些用力過度。可以說是不管怎樣只要剩了東西就算是浪費,這樣的做法著實是讓大家受不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制止餐飲浪費,踐行「光碟行動」,順義市場監管人在行動!
    近日,區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光碟行動」落實情況督導檢查和「制止餐飲浪費,踐行光碟行動」宣傳活動,切實提升餐飲單位責任意識,引導顧客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引領「文明用餐」新風尚。
  • 2020光碟行動|杜絕浪費,火鍋店有高招
    新湖南客戶端8月26日訊(記者 朱倩) 近日,號召人們珍惜糧食、拒絕餐飲浪費的「光碟行動」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記者走訪多家餐飲機構發現,門店內醒目處多了不少號召「光碟行動」的宣傳標語,以節約為榮的風尚正在形成。
  • 吃海底撈一次調3碗小料,是惡意浪費還是正常消費呢?
    很多機構和直播平臺等也紛紛響應,提倡健康消費,相繼叫停大胃王吃播,並採取刪除、關閉帳號等措施,同時很多餐飲業都在行動,在點餐環節履行提醒義務,並對意造成浪費的自助餐行為建立誠信機制,標明菜品的配料、成分等供顧客需要。但就在全國都在提倡「制止餐飲浪費、踐行光碟行動」的時候,北京青年報記者通過暗訪發現海底撈年輕人一般各調3碗小料,引發了熱議。
  • 「光碟行動」在密雲蔚然成風
    密雲區各部門、各領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節約糧食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實際情況,採取多種方式踐行「光碟行動」,努力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孩子們也用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節約理念,做到不挑食、不剩飯,每餐爭做「光碟小達人」。
  • 北京:踐行9大場景指引 深入推進「光碟行動」
    中國傳媒大學後勤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學期以來,校園食堂發生了不少變化:饅頭、肉餅、玉米等主食均可切半銷售;購買拉麵可選擇小碗、中碗或大碗;餃子也由原來的按兩銷售變成按數量售賣;所有菜品均配有公示牌,由食堂監督員和志願者共同監督;每個收盤處,被倒掉的菜品都會被統計分析,對於剩菜較多的就餐者,監督員會現場與其溝通原因,再根據反饋進行調整和改進。
  • 記者考察餐飲浪費,醬料調3碗烤魚不打包遭狠批,網友:沒新聞了
    在全社會節約糧食的號召下,各行各業紛紛響應,採取措施踐行節儉。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在風風火火的行動之下,也鬧出了不少奇葩事。不久前,有媒體暗訪了北京的幾家餐廳,揭露了浪費亂象:去了一家粵菜館,發現幾個人吃完飯後,4個盤子裡都剩下了三分之一的菜,走的時候沒打包,浪費!又去了一家烤魚店,發現兩個姑娘只吃完一面烤魚,剩下的也沒打包,浪費!最後來到海底撈,發現有年輕人調配了3碗不同口味的小料,浪費!
  • 吃多少點多少、剩菜打包帶走 光碟行動有新招
    中午十一點多,南京江寧這處中式餐飲店內已經有不少顧客。與傳統的按份銷售套餐不同,這家店實行稱重買單。三四十種菜餚,顧客自助挑選,小到一塊紅燒肉,幾根菜葉,一片饅頭,都可以自選放入盤中,最後稱重計費。   餐廳營業員告訴記者,顧客吃多少選多少,挑選自己喜歡吃的,人均消費大概十六七元。
  • 福州高校各使妙招 踐行光碟行動
    福州晚報記者 梁凱鴻 實習生 鄭錦鑾  近日,記者走訪了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等5所高校食堂發現,這些高校各使妙招,踐行光碟行動成效顯著。  在福州大學玫瑰園餐廳內,記者看到,學生們在「你的『糧』心不會痛嗎?」「節約無難事,人人皆可為」等宣傳標語下,文明、有序地用餐。
  • [江蘇] "光碟行動聯盟"南京餐企履行節儉用餐服務
    截至昨天,已有26家在寧餐飲企業加入聯盟,並紛紛行動起來,制定出各自的「光碟計劃」,承諾提供半份菜、點菜提醒、免費打包、獎勵光碟行為等有利於節儉用餐的服務。  今天,快報聯合省餐協,為加入聯盟的餐飲企業頒發聯盟標誌,各家聯盟企業明天將在餐廳醒目位置張貼標誌,並在標誌上標明各自的「光碟行動」,接受大家監督。
  • 北京餐廳推廣「光碟行動」,廚餘垃圾減少四分之一
    現在去餐廳吃飯,服務員都會提醒適量點餐,這樣挺好,現在我們都以『光碟』為榮。」在北京一家餐廳就餐的顧客嚴先生說。北京市餐飲行業堅持多年「光碟行動」。8月11日,記者走訪北京部分餐廳看到,餐廳內張貼的「文明就餐公約」之一,就是「珍惜糧食,不浪費」,很多餐廳都提供「小份菜」,點餐時服務員會提醒「差不多了,不夠再點」。
  • 拒絕浪費 小份菜半份菜受寵
    在餐館吃完飯,當服務員看到盤子和碗都是空的,會為下次來就餐的顧客獎勵半份菜品……這是西寧市城西區唐道637海底撈火鍋店為響應「光碟行動」而推出的一項舉措。  城西區唐道、萬達入駐的餐飲企業較多,連日來,城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由局黨組成員帶隊,通過在餐廳內張貼文明用餐提示語,推出半份菜,免費提供打包盒等舉措積極踐行「光碟行動」。
  • 今天你光碟了嗎?光碟行動、餐後打包正在成為新主流
    適度點餐餐館多見光碟俠「我們家的菜量比較大,建議兩位可以先點一葷一素兩份主食,吃了不夠的話可以再加。」在旺角城的一家西北菜館裡,服務員小周提醒顧客適量點菜。應女士是個資深「食客」,一周有6天都在下館子。她說:「平時工作日吃飯基本上都光碟,除非分量太大吃不完,或者味道不好吃。周末聚餐人數多時,拿不準分量,容易點多造成浪費。」正如應女士所說,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與分量較為固定的小吃店、快餐店、日料、西餐相比,聚餐性質強的火鍋店、自助餐更容易出現剩餘的情況。
  • 「光碟行動」開展4年:大多市民能做到適量點餐(圖)
    2013年初,為倡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光碟行動」在全國推行,倡導市民打包剩飯,「光碟」離開,各大高校、餐館紛紛響應。  近日,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聯合天津、河北等相關協會,再發「光碟」倡議。活動倡導餐廳擺放「適量點餐,剩餐打包」的提示牌或宣傳畫,提供免費打包服務,並提醒消費者適量點餐、剩餐打包,有條件的企業提供「小份菜」。
  • 曬空碗、亮光碟,轄區企業踐行光碟行動
    在東城區,各街道持續倡導光碟行動,廣大居民、餐飲單位、樓宇企業熱烈響應,用實際行動支持光碟。近期,在中糧·置地廣場,樓宇、企業通過曬空碗、亮光碟、宣講會等多種形式,踐行光碟行動。曬空碗:千餘人爭做「光碟俠」 「您的碗中沒有剩餘,感謝您對光碟行動的支持,這是送您的獎券,您可以到出口處領取環保購物袋。」10月份,和平裡街道轄區企業聯合黨委開展了「曬空碗」宣傳活動。工作人員對用餐完畢後無剩餘食品的員工,現場發放獎券予以獎勵;對用餐有剩餘的員工,進行溫馨提示:下次記得吃光喲。
  • 上海五角場商圈餐飲店各種手段響應「光碟行動」
    自助壽喜燒店給顧客送「光碟」神秘禮,高級菜館的乳鴿半隻半隻賣,老字號蘇州麵館的湯麵可選擇「緊湯」或「輕面」……近日,為了「光碟行動」,五角場商圈的餐飲店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  浪費減少了,客單價和營業額可能隨之下降,對於疫情後亟待恢復生意的商家來說,為何願意做這件「虧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