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木顆粒板、生態板、多層板、這3類板材都是建材行業老生常談的話題,給顧客說多了,我都膩味了,可還是得不時的拿出來聊聊提醒大家。一年下來在數場建材展會中不難發現,櫥櫃衣櫃商家有十幾二十家,一天下來,顧客能在這十幾二十家中看個4、5家已經是達到飽和了,而且只是「看」,因為除了櫥櫃衣櫃,你還要訂別的東西,所以想要在短時間做到真正了解的很難,特別是剛踏入裝修看建材的小白們。
所以導致在建材展會中經常出現一種現象:顧客就比誰家用的木頭多、整塊且價格便宜就是好!而居家菌今天想跟大家說這是種錯誤的認知,偏偏很多商家就是利用了這個不正確的認知在短時間的展會中進行忽悠,結果造成了市場上的奇怪現象:越是雜牌,生態板多層板就做得越多,越是名牌就越不做這個東西。
實木顆粒板 目前我們市場上主要有這幾類板子:顆粒板(刨花板,防潮板),密度板(中纖板),生態板(木工板,大芯板),多層板(膠合板),指節板,原木。
而我們看到,基本上有一定名氣的品牌,無論是全國性品牌還是區域強勢品牌,櫃體一般採取了顆粒板,門板可能是各種材料,那麼,為什麼要這樣選擇啊,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1、顆粒板的抗變形能力,抗開裂能力是高於除密度板之外的其他板子的,抓合力是高於密度板和部分生態板的,防潮能力是高於密度板的,雖然防水性低於原木和多層板,強度低於多層板、指節板和密度板,但是對於目前定製櫃體來說,都是三合一扣件上的,並不是現場做隔牆,所以,他缺陷的物理性能是可以忽略的,從物理性能上看,顆粒板做櫃體是最適合定製類產品的。
2、從環保性能上看,我們總是進入一個誤區,哪個木頭條子大,哪個就環保。這個是一個根源性的錯誤,所有的板子都是木頭做的,不管他條子有好大好小,都是木頭做的,而木頭本身的甲醛含量在0.1毫克左右,剩下的甲醛的多少,實際上是粘板子的膠產生的及生產過程的工藝控制好壞產生的(包括原木),那麼,採用什麼樣的膠粘板子或什麼工藝實際才是決定板子環保的關鍵,現在有尿醛膠,三氨膠和MDI膠,甚至MDI膠裡面就不含甲醛,那麼膠裡面的甲醛含量決定了這塊板子的環保,而和板子的類別及木條的大小關係並不大。而顆粒板和密度板是國家鼓勵的環保產業(這個環保在這裡的含義是節約樹木資源),也是國外發達國家常用的家具板材(在國外根本沒有大芯板,生態板,多層板也不做家具,原木用量很少),投資門檻也比較高,所以出現了一些知名的板材大企業,而這些大企業的環保指標非常穩定,對於家具大品牌來說,這個是最核心的進貨指標,否則出了問題這個責任可大了,他們可不是雜牌,絕對不敢生產環保不達標的產品,這個問題太敏感。而生態板根本就不是國家鼓勵的產業,多層板實際原來的名稱叫膠合板,主要是利用他的防水性能和強度拿來做外包裝,建築模板,隔牆之類的東西,根本就沒有多少知名品牌,而小板材廠用的膠多是尿醛膠,性能並不穩定。那麼,對於大品牌來說,有更環保的板子,為什麼不選擇啊?他們並不需要靠忽悠顧客我們木頭大去銷售產品。
3、生產性能。顆粒板和密度板尺寸比較精確,內部密實,便於大規模機械化電控化生產,而生態板多層板尺寸精確度不夠,特別是生態板內部不密實,好的設備根本無法使用,只適合一些比較差的設備和現場施工(現場施工一般不會用顆粒板,設備不行,多用生態板和指節板),同時顆粒板不需要表面做漆,這個比指節板省了很大一部分。
4、成本性。在同等環保指標的情況下,生態板和多層板的成本要高於顆粒板,但是,注意,我說的是同等環保指標,並不是說億維雅、愛格、克諾斯邦等進口品牌板材的顆粒板比現在小廠用的生態板或多層板便宜(因為這根本不是同樣的環保指標)。那麼,品牌廠家是專業人士,不會出現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情況,無論是物理性能,生產性能,環保性能都要更好一點,為什麼不去用更便宜的?
好吧,其實很簡單,這就是大品牌為什麼櫃體基本都選擇顆粒板的原因,當然,因為顆粒板不能造型,所以他們的造型門板多用密度板和實木原木造型。
隨便提醒一下,我並不是說所有的顆粒板都是很好的,顆粒板一定要買那幾個大品牌(進口品牌:億維雅、愛格、克諾斯邦;國產品牌:大亞、露水河)的,並且一定要鑑別真假(假貨很多),小廠的顆粒板和假的顆粒板品質是很差的。
那麼,小廠為什麼喜歡用生態板和多層板啊?
實際上很簡單: 實際上用同樣的配置大品牌的生產成本是低於小廠的,他們的採購成本和機械化生產成本都低,貴的只是渠道費用,品牌費用,服務費用及經營費用,小廠因為採購成本和生產成本的問題,根本不能完全跟風,比如我們沒有進商場,也無扣點,實際上就多了服務費用,如果那個小廠完全和我們配置一樣(不僅僅是櫃體板),且是真貨,那麼銷售價格差距絕對不會超過5%,在這點差距下,顧客一般不會選擇。
那麼,又要把價格賣低又要賺錢,就只有兩個方案,第一個是做假的名牌顆粒板,這個有一定的風險。第二就是去推薦大品牌所不用的板子,進行錯位經營。讓顧客無從比較,甚至這個板子從外觀上看賣相是好於顆粒板與密度板的,也會有賣點。
說了那麼多,選擇權還是在顧客手裡,希望對那些正在挑選建材或是準備裝修的親故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