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購房者還是認為房價比較高,就連周鴻禕都說靠工資買房很難實現,除非創業或者跟著創業團隊佔股。我們都知道,創業的成功率並不高,大部分人只能是拿工資生活。又回到現實問題,工資並不能讓我們買得起房。
就在我們都說房價高的時候,一批專家卻認為,高房價是有益的。專家董藩就多次指出,房地產才是最大的實體經濟,比其他行業更重要。
為了彰顯其明確的樓市觀點,專家董藩認為:男人不買房其實就是在耍流氓,子女不為父母親買房,就是不孝順。
專家孟曉蘇也多次表示,房價上漲能帶給絕大多數老百姓帶來財富尊嚴。因為他的高房價有益的理論不斷,網友把他奉為「中國房產之父」
充值專家的話我們聽聽就好,有個邏輯問題,最後高房價是誰買單?是房企回購了,還是銀行回購了?都不是,還是要下一波購房者來買單。
既然生產了那麼多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姑且認可其帶來了財富尊嚴,那最後一個接盤者的尊嚴在哪?現在各地都爆出二手房庫存掛牌量高漲,三四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基本上停滯,房產中介全線去賣新房。業主感嘆:原來買了,就是賣不掉。
專家們可能是早期置業獲利者,當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後繼者進入。問題是新進的財富新貴們的數量並不多,大部分是本本分分的工薪族群,生活都已經很費力,哪裡還能接盤高價房。
對於不打算買房的人來說,早期購買房產而且不打算置換房產的人來說,高價房的影響就沒有多大,房地產繁榮的附帶效果就是城市基礎建設越來越好,確實能享受生活的便利。而剛需首套購房群體和剛需改善型購房者,高房價未必就能帶來什麼收益。
對於購房者來說,房價高低的標尺最好是符合收入標準。城市均價跟工資均價的對比,如果收入比在國際標準的6左右,想必還是能接受的。如果房價收入比太高,只能是囤積房產的人會覺得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