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農村的變化也越來越大,從生活方面的衣食住行,到精神方面的「詩書畫意」,每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變。而在這種種變化的推動下,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人們在一起聊天的機會多了,各種農村俗語也就跟著出現了。之所以叫農村俗語,就是指流傳於民間的通俗語言,其內容是農民在生活實踐中,歷經反覆檢驗而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作為一種悠久的歷史文明,俗語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關於天氣的氣象俗語,有關於生產的農業俗語,有關於人情的事理俗語,有教導知識的學習俗語,還有順口溜和歇後語等等,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傳承,俗語也會吐故納新,不斷的吸收新鮮的事物,比如說「吃不了兜著走」「且行且珍惜」等等,就是最近這幾年,才開始流行的新俗語。
最近和村裡人聊天的時候,經常聽到他們說,「燕子不進苦門家,夜貓不進無病宅」,從這句話的表面意思來看,無非就是說燕子不進貧窮的家庭,夜貓不進沒病的宅門。那麼,這句老話真的有道理嗎?咱們今天就來好好分析一下。
先來說說「燕子不進苦門家」。大家都知道每到春天,燕子就會從南方飛到北方,然後在農民家裡搭窩建巢,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燕子在搭窩的時候,都選在有錢人的家裡搭,而那些一貧如洗的農民家裡,卻沒有一個燕子願意來,很多人就認為燕子能分辨貧富,所以就有了燕子不進苦門家這麼一說,那麼,它真的有分辨貧富的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
燕子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它在搭窩的時候,會考量環境、安全以及食物對自己的影響,之後才選擇在哪裡搭窩。在以前的農村,條件不好的農民家裡,一般都沒有多餘的糧食,燕子要在這裡搭窩的話,首先要面臨的就是食物的問題。而有錢人家的糧食比較充足,燕子要在這裡搭窩的話,就不需要擔心食物的問題了,所以,很多燕子就在富人家住了下來。
接下來,再來說說這「夜貓不進無病宅」。夜貓其實就是常說的貓頭鷹了,在以前的農村,農民的思想比較封建,喜歡相信些莫須有的事情,比如說夜貓飛到誰家裡了,人們就認為這家人會生病,其實這只是以訛傳訛,並沒有傳的那麼神奇,而且還帶了點迷信的色彩,所以大家千萬不能當真。
你們聽過這句俗語嗎?你們還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