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競職業登上國家體育競技的舞臺,電競選手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讓眾多網癮少年們似乎找到了"逐夢"的方向!也為自己玩遊戲找到了絕佳的藉口!少年們馳騁在遊戲中,自覺水平6到飛起,動輒"電競冠軍夢",殊不知自己戰五渣的水平連職業的門檻都進不去!
PDD講述職業選手幾要素
近日,在國內首檔電競類節目中,PDD對於"成為電競選手"這一點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其中在講述"成為職業選手幾要素"當中,興趣和職業要分清這一點備受關注,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對於喜歡玩遊戲的少年們來說,能夠成為電競職業選手肯定是最好的結果,有夢想也是好事兒,但是你真的足夠了解電競這個行業麼?它不僅僅是你所以為的整天只要打打遊戲就可以了,他的背後和那個運動員們一樣,都要付出辛苦和汗水,所以不要再以為整日沉浸在遊戲中,就能夠提升技術了!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成為不了電競選手
而且對於一名職業電競選手來說,需要有強大的自律性!也就是能嚴格控制自己!所以這基本上就對於那些自控力不強沉迷遊戲的人說拜拜了!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兩兄妹沉迷遊戲,連續玩了五六天,結果導致情緒混亂,分不清現實和虛擬!最後生活健康都被嚴重損害!自己都掌控不了的人,怎麼掌控遊戲成為電競選手呢?
職業電競不需要沉迷遊戲
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自己本人其實是認不清現狀的,更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更重要的是缺乏自控力,沉迷遊戲!
所以面對這個問題作為家長,就應該正視這個問題,為了孩子去了解這個領域,別再被孩子的一句"打職業"矇騙了,引導孩子有一個正確的電競職業觀念,任重而道遠!
不僅僅是家長,現在一些遊戲大廠也都開始注重孩子玩遊戲的這個問題了,而且為了防止未成年沉迷遊戲,遊戲大廠在這方面也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以騰訊為例,他們推出了一款協助家長幫助孩子培養監控遊戲習慣的成長守護平臺,而且在今年6月份宣布未成年人保護措施進入3.0階段,擴大了人臉識別的應用範圍。據說當系統判定帳號高度疑似未成年人使用時,便會即時發起人臉識別驗證,未通過的帳號將會被納入防沉迷系統監管,以期最大程度幫助到廣大家長。
電競不是遊戲,不能隨便
總之呢,想要成為電競選手,可不是隨隨便便打打遊戲就能實現的。而就想冠軍媽媽鄧亞萍所說的,家長們應該趁此機會告訴孩子們分清"興趣"和"職業"的差別。別拿自己的興趣愛好錯當成電競職業,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