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預印本論文: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2020-12-19 騰訊網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11月17日,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科學文獻預印本存儲平臺SSRN上發布了一篇預印本論文。這篇論文題為「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早期隱秘傳播及進化」,其研究團隊認為,新冠病毒最早可能在印度次大陸發生人際間傳播。

根據這篇論文的信息,三名作者分別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Libing Shen、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Funan He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生物科學與分子生物學院的Zhao Zhang。

SSRN網站截圖

SSRN上這篇論文目前是預印本,這代表論文已提交給《柳葉刀》,但還沒接受大多數全面的評議,尚未正式刊登。不過《南華早報》稱,這項研究的部分內容已得到了同行評審,並發表在了《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期刊上。

這篇論文在科學界引起了一些爭議,有印度科學家態度堅決地否定這一結論。論文的作者表示,他們團隊歡迎學術討論,只有經過嚴謹的討論才有可能實現驗證或證偽。

《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根據論文內容及摘要介紹,研究團隊在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中搜索了突變最少的毒株,根據奧卡姆剃刀原則,突變最少的毒株應該是所有毒株系統樹的根。他們根據這一類毒株研究了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適應性進化過程,並分析了其在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多樣性。

摘要稱,他們將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期間從人類宿主身上收集的4571個基因組序列分為2449個毒株。對其進行研究後發現,最早在武漢發現的毒株序列NC_045512並非變異最少的毒株,不是所有毒株的祖先序列,有41個毒株的全局變異更少。研究小組認為,這一結果表明武漢不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際間傳播的地點。

研究團隊指出,基於新冠病毒較低的突變性,他們在澳大利亞、孟加拉國、希臘、美國、俄羅斯、義大利、印度和捷克這8個國家發現了變異最少的毒株。由於病毒不可能同時從所有這些地方傳播給人類,他們認為第一次暴發地區的毒株應該有最大的遺傳多樣性,這表明其存在時間更長。

該團隊在統計分析了17個國家及地區的病毒序列及毒株後發現,印度和孟加拉國的毒株多樣性最高。論文指出,印度次大陸可能是最早發生人際間傳播的地區。結合新冠病毒的突變率,研究小組認為最早的新冠病毒人際間傳播可能要追溯到2019年7月或8月。

論文截圖

論文指出,2019年5月至6月,印度中北部和巴基斯坦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第二長的熱浪,在該地區造成水資源匱乏,使得野生動物為爭奪水源而殘殺,增加了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接觸機會。研究團隊認為,病毒有可能是借著這個機會傳播到世界各地,直到2019年12月在武漢被發現。

三名作者表示,他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為新冠病毒研究、防控提供一些線索和新思路,病毒的真正起源依然是個未解之謎,需要不斷通過研究去揭示。

全文目前還只是預印本,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SSRN的預印本平臺上,這意味著這篇論文尚未得到全面評議,沒有正式在《柳葉刀》上刊登。不過《南華早報》稱,這篇論文的部分內容已經得到了同行的評議,並發表在《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期刊上。

印度科學家矢口否認

這篇論文發表後,很快在科學界中引起了一些爭論。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統計學和人類遺傳學教授馬克·蘇查德(Marc Suchard)對研究的嚴謹性提出了一些質疑。他認為,研究的原則和具體方法不太符合其使用的系統發生分析標準,不太可能從任意選取的病毒序列中找出真正的祖先序列。

蘇查德表示,三名研究者所採用的系統發生學研究方法確實很有希望幫助人們了解病毒的出現與傳播,但這其中同樣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大衛·羅伯遜(David Robertson)宣稱,研究理論「有很大缺陷」,「對研究新冠病毒沒有幫助」,不過他沒有說明到底有什麼樣的缺陷。

一名印度科學家則堅決否認研究的結果。據《南華早報》報導,印度病毒學家穆克什·塔庫爾(Mukesh Thakur)表示自己不認同論文的結論,稱這看起來「是對結果的誤讀」。但塔庫爾並未作出進一步說明。

這篇論文的作者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表示,他們團隊歡迎科學界審查他們的論文,這是公開學術探討的重點,有助於確立科學結論。他說:「只有這樣,論文的結論才能被正當地駁斥或接受。」

中國首先報告新冠,不代表中國就是源頭

新冠病毒的源頭及其最早的傳播時間現在依然是個謎,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早在武漢出現疫情前就已在全球部分地區傳播。

7月,巴西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專家組宣布,在對巴西聖卡塔琳娜州首府弗洛裡亞諾波利斯市的下水道水樣分析中發現,2019年11月的下水道樣本中存在新冠病毒,比今年1月21日美國報告的美洲大陸首例確診要早了兩個月。

《洛杉磯時報》9月曾報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院和診所的研究顯示,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就在距武漢千裡之外的洛杉磯出現。研究人員推測,美國首例新冠肺炎出現的時間可能比美國官方確認的要更早。

「在中國報告疫情前洛杉磯可能就已出現新冠病例」,《洛杉磯時報》9月報導截圖

11月16日,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INT)在醫學期刊《腫瘤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在分析了959名志願者留下的血液樣本後發現,111人在今年2月前就有了新冠病毒抗體,其中有四份樣本是去年10月第一周採集的。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去年9月可能就在義大利傳播,這有可能「重塑疫情的歷史」。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23日也指出,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很早時候,就在世界不同的地點和時間感染了一批人。他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有不止一個首例病例,因為該疾病很可能源於好幾種動物的傳播。

這一系列科學發現,都狠狠地打了部分炒作所謂「中國病毒起源」論調的西方政客的臉。中國外交部也已多次強調,中國是首先報告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是新冠病毒的源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柳葉刀》新論文: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柳葉刀》新論文: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環球時報記者 於文】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預印本平臺ssrn.com近日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印度次大陸可能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
  • 新冠源頭找到了?《柳葉刀》: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我們暫時都不清楚,有的國家一直認為責任在中國,可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要知道,隨著研究的深入,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武漢不是起源地,而是另有出處。《柳葉刀》論文認為,病毒來自八個國家作為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在官網發布一篇論文,論文中明確指出,此次新冠疫情,最初開始的地方是「印度次大陸」,並非是武漢。該研究團隊指出,新冠病病毒,突變菌株越來越多,存在的時間越長,越能夠適應人類世界,反之,則越來越接近病毒的原始狀態。
  • 新冠病毒研究最新報告—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11月17日,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一篇論文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最早發生在印度次大陸,論文作者為美國與中國的3位專家。 該研究團隊說,追蹤冠狀病毒株起源的傳統方法——一種稱為系統發育分析的方法——不起作用。他們使用了一種新方法,只計算每個病毒株中的突變數。
  • 柳葉刀論文:新冠病毒最早傳播的地點可能在印度、次大陸
    柳葉刀論文:新冠病毒最早傳播的地點可能在印度、次大陸 海外網11月30日消息,據Worldometer實時數據,截至北京時間30日19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63165813例,死亡病例1466925
  • 新冠肺炎論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國115篇,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預印本平臺:科研文獻最快發布的主戰場據《每日經濟新聞》梳理的文章發布平臺看,除了廣為人知的《柳葉刀》外,bioRxiv和medRxiv的發稿量最大,合佔總稿量的45%。其次是《柳葉刀》,佔比23%,隨後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佔5%,《自然》排名第四,佔比4%。
  • 疫情之下,讀預印本論文的正確姿勢
    預印本系統的歷史預印本,顧名思義是還未正式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論文,一般未經同行評議(peer review)之類的質量把控。公益性的預印本平臺目的在於讓學者快速發布論文,因為按照傳統的論文審稿流程,一篇論文從投稿到發布需要數周到數年之久。冷泉港的bioRxiv在2013年推出,medRxiv於2019年問世。
  • 柳葉刀撤回論文作者曾促WHO叫停試驗,小公司掀知名期刊信任危機
    《柳葉刀》撤回氯喹治新冠論文。 新華社 圖當地時間6月4日,英國權威科學期刊《柳葉刀》宣布撤回一篇頗具爭議的「重磅」氯喹和羥氯喹論文,理由是作者無法保證原始數據源的準確性。該撤稿論文稱,氯喹或羥氯喹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更高和心臟問題增加有關。
  • 闢謠:新冠病毒人為製造?引發陰謀論的印度神論文將撤稿
    這篇論文說了什麼了不得的事呢?看標題就是要搞大新聞:「2019新冠狀病毒棘突蛋白中含有獨特的插入序列,並與(愛滋病毒的)HIV-1 gp120和Gag蛋白有奇特的相似性」。作者是印度德裡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
  • 《柳葉刀》新論文:高樓層住戶更易感染新冠病毒?下水道和排氣扇都...
    這個病毒具有高傳播率且傳播迅速,所以必須搞清楚所有可能的感染風險。 大型建築有隱性風險,例如塔樓或醫院,只不過暫時還沒引起很多重視。雖然人際傳播仍然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但研究表明,如果高樓的管道系統有缺陷,裡面的居民很可能會被感染。人們應該對此重視並採取適當措施來確保自己的安全。
  • 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基因組測序顯示,這些在穿山甲身上新發現的冠狀病毒與感染人的新冠病毒有大約85.5%至92.4%的相似性,分屬2019-nCoV相關冠狀病毒的兩個子譜系。
  • 全球多地發現新冠病毒變異:它變得更易傳播更致命了嗎?
    印度發現73個新冠病毒毒株新變種 8月15日,印度報業託拉斯報導,印度當地研究人員在東部奧裡薩邦發現了73個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變種。據報導,作出這一研究結果的團隊來自新德裡的基因組與整合生物學研究所(CSIR-IGIB)以及奧裡薩邦首府布巴內什瓦爾的醫學研究所和SUM醫院。
  • 美國疫情最早何時出現引爭議 新冠病毒可能早在去年流感季就已傳播
    美國疫情最早何時出現引爭議 新冠病毒可能早在去年流感季就已傳播
  • 新研究:緯度和溫度與新冠傳播有關聯 這些地區或有風險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新研究:緯度和溫度與新冠傳播有關聯,這些地區未來或有風險當地時間3月9日,論文預印網站SSRN發表了馬裡蘭大學醫學院人類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網絡(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論文,發現新冠肺炎疫情與緯度、溫度之間存在相關性。
  • 《柳葉刀》:新冠病毒會攻擊全身血管內壁,最終導致多器官衰竭
    《柳葉刀》:新冠病毒會攻擊全身血管內壁,最終導致多器官衰竭  olivia chan • 2020-04-21 18:40
  • 新冠病毒再次變異?印度發現73個毒株新變種,馬來西亞出現傳播速度...
    此外,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近日表示,該國出現傳播速度快10倍變異毒株。與此同時,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南美大國巴西,情況也不妙:巴西總統小兒子感染新冠病毒。圖片來源:新華社達斯還補充說,了解新冠病毒的詳細特徵對於治癒新冠肺炎患者很有幫助。這項研究將有助於了解新冠毒株的脆弱性,以及印度東部,尤其是奧裡薩邦的病毒變異動態。截至當地時間15日,奧裡薩邦共確診新冠肺炎病例54630例,其中死亡324例。
  • 海內外廣泛轉發:白巖松專訪《柳葉刀》總編霍頓
    報導稱,世界衛生組織在1月30日就把這次疫情定義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向世界發出的警告,很不幸的是很多國家並沒有重視預警,造成數萬人死亡,而這種情況本可以避免。有些人正在指責中國是疫情傳播的源頭,其實指責並沒有用也並不是真實的。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冷靜下來與中國政府合作來了解疫情,來竭盡所能確保疫情不會捲土重來。
  • 排毒期長達37天,《柳葉刀》最新研究刷新新冠認知
    可控之說有據可循,早在武漢地區小規模疫情蔓延的初期(1月22日),中國已與世衛組織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緊接著,新冠肺炎的臨床與研究相繼開展,關於新冠病毒病原學特點、流行病學特點、病理特徵、不同類型新冠患者的治療手段等均在逐步明朗化。
  • 石正麗新論文聚焦中國地區蝙蝠冠狀病毒:探討起源與跨種傳播
    長期研究蝙蝠冠狀病毒的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等人在新冠病毒(SARS-Cov-2)的溯源工作方面繼續推進。當地時間5月31日,來自美國環保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杜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聯合發表了一項研究,題為 「中國蝙蝠冠狀病毒的起源與跨種傳播(Origin and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of bat coronaviruses
  • 新冠病毒是人造?科學解釋為何陰謀論錯得離譜-虎嗅網
    新冠肺炎病毒,人造的?先是2015年發表於Nature論文被扒出:稱中美科學家5年前,就曾製造出類SARS新冠病毒。但事情還在延續,另一篇火速出爐的印度研究,點燃導火索。這篇發表在bioRxiv上的預印本論文,直接將矛頭指向了「病毒人造說」。
  • 關於新冠病毒的這十個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不過,多項研究表明,華南海鮮市場或許並非新冠病毒的唯一發源地。 1月31日,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了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研究人員的論文,聲稱新冠病毒插入了HIV基因結構片段,這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的,暗示是人造病毒。這種說法遭到了全球科學家一致的批評,同日《科學》發表文章稱這種說法是「陰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