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尷尬的城中村:牆皮「嚓嚓」脫落,拆遷卻遙不可及
在廣州有件讓人倍感意外的事,大部分人都會翹首以盼的拆遷,在這裡卻有不少人避之不及,他們就是遍布在廣州的城中村居民。廣州的城中村稱得上是處處「商機」,只要有房,就等於有了穩定的收入源,一間屋子一個月房租動輒近千元,四五層的小高樓,一年穩定就有幾十上百萬的收入。
下新村就是一座典型的廣州城中村,它下轄於白雲區嘉禾街道,數十萬來到廣州的打工者曾在這裡住過。不過對於住在這裡的「廣漂」來說,下新村卻是座最尷尬的城中村,因為規劃的不合理,這裡「親吻樓」林立,有的地方由於終日潮溼外加年代較久,遇到雨天牆皮就會「嚓嚓」脫落,可關於它拆遷的消息,卻似乎顯得遙不可及。
其實對於一些村民來說,他們對拆遷還是心懷期待的,畢竟只要一拆遷,他們不僅能得到一筆不菲的補償,還能搬進寬敞明亮的大房子裡生活。其實和廣州的眾多城中村一樣,下新村的很多村民都在外邊買了房,常年不住在這裡,但對於自己原本生活的地方,還是有不少人希望它能越變越好。
反而是很多住在這種環境下的打工者,卻不希望下新村被拆掉,這是因為他們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找到一處落腳不容易,萬一真遇到了拆遷,自己下一步該去哪就很難抉擇了。再者說來,畢竟不是所有租客都像一些報導裡說的那麼奇葩,拆遷了找房東分拆遷款,拆遷對於他們來說,幾乎就意味著一無所有。
不過對於下新村來說,拆遷的遙不可及似乎是一件情有可原的事,這裡雖然距離地鐵6號線很近,但卻不是它的必經之路,而且這裡距離市中心不算太近,周圍也沒有能吸引開發商的資本。這就導致雖然下新村有一部分舊房和違建被拆掉了,但大面積的拆遷卻從未被付諸,在城市大刀闊斧的發展改造浪潮下,難得的保留了下來。
其實在國內不少城市,和下新村有著相似處境的城中村不在少數,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些與大城市面貌格格不入的城中村,存在著就是最大的尷尬。但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能在異鄉有這樣一處地方,給予遠到者最柔軟的包容著實不易,它們的存在,或許就是外鄉人對一座城市依戀的最大原因。
對於城中村的拆遷,你有什麼看法嗎?如果你是生活在城中村中的一員,你會希望自己的城中村被拆遷嗎?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