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ry Hill Architects的創始人,澳大利亞建築師Kerry Hill於周日(8月26日)去世。
他的去世得到了公司珀斯辦公室主任的證實。
Justin Hill先生拒絕進一步消息透露。
Kerry Hill於1943年生於澳大利亞的珀斯,於1968年畢業於西澳大學。他設計的作品可謂野味十足。特別是像峇里島的serai度假勝地、峇里島的阿瑪努薩度假村、馬來西亞datai酒店、新加坡cricket協會建築、澳大利亞ogilvie別墅設計、還有涵碧樓、斯裡蘭卡-阿曼加勒這些作品,都讓人無時無刻想要前去膜拜欣賞。
Amanemu豪華度假村和溫泉水療中心,在去年的新加坡建築師協會(SIA)建築設計獎上獲得了年度建築獎。
Hill在贏得2010年2010 President's Design Award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好的建築「能夠對感官說話,不能單靠外表」。
「我感到榮幸和感激。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了30多年,我覺得我終於被接受了。」
當被問及他對建築的吸引力時,Hill說:「我是一個建築師,就像狗是一隻狗一樣,這是我生命中的一切。」
他還被描述為「一個言行不語」的人,對建築有「不妥協的承諾」。
在President Design Award網站上,他引用了關於新加坡建築界的一句話:「新加坡的建築界有一種日益增長的感覺,同時客戶越來越意識到良好的設計銷售。設計文化正在成熟,我對此感到樂觀。未來。」
Kerry Hill的設計思想源於現代自然主義,他的作品試圖探討現代主義在當今這個時代及地域與文化文脈中的關聯性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這些作品涵蓋不同的風格與場所,建築類型從住宅建築到公共建築,獨特的風格,即使經過二十年、三十年也不會覺得老舊,仍是充滿氣質不凡的價值!無一不讓全球高端消費者讚嘆不已,Kerry Hill以其獨到的手法,在高端度假酒店領域已樹立起無人能及的領導者地位。
代表作品
青島涵碧樓
2014年10月12日,萬眾矚目的青島涵碧樓正式開業,這個大陸首個七星級旅遊度假酒店在歷時4年時間之久,總投資近5億美元下終於揭下了它神秘的面紗,那它背後的傳奇故事又被多少世人所知呢?青島涵碧樓是臺灣鄉林集團布局大陸的第一個文化創意度假酒店,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超五星級酒店。該酒店位於青島市黃島區,背依鳳凰山,三面環海。酒店由國際首屈一指的建築大師Kerry Hill擔綱設計,以大開大闔的現代極簡風格,將繁複炫目的裝潢一一摒棄,讓住客充分感受與碧海藍天融為一體的悠閒與放鬆。
傳說中的涵碧樓,她座落在青島一個叫鳳凰山張屯嘴的地方,2008年臺灣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來青島考察時,據說選址就用了短短的30分鐘,可謂一見鍾情,因為他喜歡這個鳳凰山吉祥的地名,喜歡這裡的環境碧海藍天,更喜歡這裡的百姓質樸、直帥和坦然…
青島黃山島鳳凰山腳下的張屯嘴是個海灣,背靠鳳凰山,三面環海,國內第一個涵碧樓就座落在海灣面向探出海面的礁石軸線上,然而在這樣陡峭的絕壁巖石海岸線上建一座酒店,不僅對投資人是一次考驗,其實對建築師——澳大利亞著名設計師Kerry Hill(凱瑞·希爾)也是一次挑戰。無論從建築體量的巨無霸,還是從幾乎垂直高達20多米的落差坡度海岸線,以及從沙灘上延伸出去的礁石形成的淺灘巖石看,在這裡打造一個超級體量的海上涵碧樓,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臺灣第一度假酒店品牌——涵碧樓落地大陸,最大的問題是考量設計師用什麼建築概念、什麼尺度?臺灣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最初將這個投資選址情況和建築師Kerry Hill做對接時,居然被他婉言,這是他出乎預料的! Kerry Hill做了半個世紀的建築,還未遇到過這麼龐大的海岸酒店。青島涵碧樓是臺灣日月潭涵碧樓的十倍之多,也就是說青島涵碧樓的建築體量,幾乎和他這輩子做的酒店數量總和尺度還要大,同時還要考慮中國青島的人文地理和度假酒店市場以及中國政府對建築規範的限制等,這著實把老爺子嚇住了!!
最初的計劃,這個酒店從投資上至少不得少於1億美元,但從2010年4月26日動工興建以來,預算從1億美元,追加到2.5億美元仍然收不住,直到今天追加到30億人民幣仍然有收不住的趨勢。傳說Kerry Hill要賴正鎰請他出馬必須答應他三個條件。一是尊重原創,不得改圖;二是設計費不能砍價;三是不能催他,等他排出空檔才能設計。(這估計是其他設計師做夢才能想的事情),Kerry Hill還開出這一輩子都未敢開的設計費超級大單6000萬的設計費,如此天文數字的設計費,不得砍價&不得改圖&不得催圖,還有誰?
對青島涵碧樓建築的極簡語言設計,也許是Kerry Hill的一個優勢。然而,對於他貨櫃貨櫃概念輸入,我在未到現場之前,還在期盼大師的酒店主樓入口形象,一定會讓人眼睛一亮。然而,當我看見主建築入口時,不知道是對大師的先入為主的過度期待?還是對大師的敬仰?看後居然呆住了,不免自問,這是他的東西麼?我研究過世界現代建築的精髓文化,即建築要融入具有地域血緣的傳承與生長,也就是將這個地方的建築與當地環境相融合,可以將建築做的很低調、很質樸,我以為Kerry Hill似乎都做到了。
酒店門臉的進入方式,是以「U」字型的建築前面設置了一灘四方形水景,中間的松樹頗有點迎客松的迎賓景象,按照Kerry Hill的理解,對青島涵碧樓進門第一印象,按照中國人的風水理念,必須有聚水、聚財和聚寶盆的美好寓意。由於主樓的表情過於拘謹、呆板和沉重,看上去和政府辦公樓頗有幾分相似。進入大堂的透明落地玻璃後面的巨大尺度天井,居然是一處旱景,如此巨大的天井,仿佛是用日本枯山水手法處理的,這也是出乎我的預料。並非用通常現代景觀去接連大堂和後廳,跟涵碧樓的文化內涵出處不知是否幾分相像。大堂空蕩蕩的,一條橫向的非洲花梨木臺子刻意往西偏移,正中間是放了一排中式茶几椅,後面是幾棵松樹的枯山水天井。
總服務臺設置在大堂的左側,給人最初印象,似乎拒人千裡之外。既沒有進酒店大堂賓至如歸的親切感,又沒有通常酒店大堂的應釋放的溫度和溫暖。這難道是老外在酒店大堂設計刻意賣了一個「關子」?還是一個疏忽?尤其是平鋪直敘的西班牙米黃大理石地面和西班牙米黃大理石柱,以及平鋪直敘的天花,缺少視覺韻律和節奏的大堂似乎平淡無奇,一時找不著合適的語言去形容。
按照中國人的理解,酒店大堂必須是濃墨重彩,是必須有些鏡頭感和畫面感的,但Kerry Hill在這裡卻沒有,一筆帶過,難道大師的鏡頭感和畫面感都藏在後面?
順著大堂往兩邊走,右邊是往下走入三層的樓道與樓梯,左邊是往裡走的陽光通道與酒吧和酒窖,走到終端是這個樓與這個樓建築軸線的延伸段。也就是主樓與43套別墅群的結合部,從大型酒吧間朝南的陽臺可以眺望大海,所有別墅群一覽無餘。這裡的酒吧有號稱中國酒店最長的吧檯(長達36m),有刷新180°無敵觀海景寬度超過60m的落地窗。這就是大師對大海的尊重與眷戀,提升了大海廣闊視野最佳的觀景區,36M長的酒吧檯和一溜的酒吧吊燈形成了一種超強的儀式感;你會覺得設計師像個超級舞臺場上缺少表演經驗的天才歌唱家,仿佛一開始束手束腳,表情古怪;但隨著他的「聲線」拉開,也讓我們見識了他後發制人的魅力和實力。走到這裡,才仿佛看見大師在默默發力,在做景、敘事、做文章;在這裡設計感高潮跌宕起伏。原來,老外的設計思維原來是與我們是相反的,大凡我們認為大堂要有畫面鏡頭感,但他偏偏不給,刻意讓大堂平淡無奇;當我們認為酒吧可以簡潔點,但他卻要大做文章。
進入負一層自助餐廳就更加印證了筆者對大師的判斷,他似乎可以在酒店大堂設計上賣個關子,目的就是讓遊客在感受到最初的視覺不滿,到飢餓感促使遊客到自助餐廳用餐,才發現大師好像在用飢餓療法來滿足大家的視覺和胃覺。
通常的自助餐廳廚房與餐廳比例是3:7,暨3是廚房;7是餐廳;而在這裡確幾乎是5:5,暨廚房與餐廳各佔一半。Kerry Hill的用意是讓遊客不僅能吃好、喝好,品嘗更多小吃,而且他將西方非常衛生乾淨精緻的廚房文明,以全透明開放的姿態,迎接每一個來此就餐的遊客。讓大家不僅感受到自助餐廳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還讓中國人來現場感受一下來自西方廚房的通透、衛生、一塵不染;由此體驗一種來自西方零距離廚房操作文明,讓我們看見所有的廚師在操作臺上的規範和一身清潔形象。Kerry Hill認為,只要在餐廳做點實事,集中滿足大家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和口感比什麼都重要,如此直白的表達讓我們感嘆萬分……
在靠近別墅島方向的一側,大師總算找到了中國元素——算盤珠的垂直設計。這是用黑陶燒制的一款黑珠,隨著餐空間切入而遮擋遮簾,高低錯落的黑珠,隱隱約約,倒是有些禪意的釋放。看到這裡,我發現不是老外不是不了解中國文化,而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對中國文化的輸入和理解,儘管老外沒我們地道和精通,但他們比我們更敢用、更會用;因為他們沒有任何條條框框,用西方邏輯思維來梳理中國傳統文化仿佛是老外的一個優勢。
Kerry Hill對青島涵碧樓的布局,似乎得益於超級體量的尺度概念,每一套客房都在100㎡,9m開間的落地窗都面朝大海。在小客廳與床之間,設置了360°旋轉電視都是很不錯的感覺和不俗的創意。
當數印象最深的是電視櫃下面的壁爐之火,在冬天點上,再倒上一杯紅酒,那就是一個溫暖的家。天氣晴朗時,也可以在面朝大海的陽臺泡上一壺好茶,和三五好友共度美好的下午茶。浴缸與衣帽間都設置了移門,可開可關。最富有感覺的是衝淋間和馬桶間,兩個獨立的空間,它們緊鄰天井,席地拔起的竹子隨風探戈,2.60m高的落地窗,仿佛讓人感覺在竹林裡沐浴。尤其到夜晚,從客房走廊一側,就能隱隱約約看見從天井隨風吹拂的竹林投射在高仿彩釉玻璃上,頗有一絲禪意和意境。
只是老外並未真正了解中國在用衛生間的習慣,畢竟脫的光光的,面對天井的暴露,面對竹影的晃動,面對明晃晃的燈光,難免還是有點心理障礙的。不如在落地窗掛上帘子,能適應的,就勇敢面對天井的自然暴露,面對自然的問候和關注;不能適應的,則可以放下帘子,充分享受自己習慣的私密空間,安心衝淋,封閉和打開都可以讓遊客自由選擇。Kerry Hill未想到他對中國人使用衛生間的心理,並非像西方人那麼直接,含蓄是中國人的一個特色。
當然,最令人難忘的是西側的SPA區,挑出海平面的落地玻璃的無敵海景,讓每一間SPA都能看見大海和海岸線。這裡需要替大師自豪的是,他利用潮汐的漲潮與退潮,將海水直接引入SPA,與海水潮漲潮落融為一體。在SPA現場,我們甚至能聞到海水淡淡鹹味。天然的海水池與天然溫泉池形成一淡一鹹的SPA體驗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健身區域,我們透過落地大窗可以眺望整個海岸線和6棟面向大海的連體別墅,潔白的沙灘,在陽光照耀下,變得金光閃閃。碧藍的海,碧藍的天,在海風的吹拂下,一浪接一浪的海水,像奔騰的千軍萬馬,連綿不斷,一浪蓋過一浪。
上海安縵
項目初期,有趣且大膽的想法能否有效地實施,Kerry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否將複製、再建作為主要的方式對古院進行解構。如何清晰界定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古院曾經所在的村莊幽靜深遠,Kerry利用村中狹長的通道將這裡設計成裡弄和門廊,供人們步行往來。腳步慢下來,得以欣賞沿途的風景。
「家」的概念促使Kerry嘗試留住蘊含在古院中的內涵特質,再融入適量的現代居住元素,令古院更適宜當代的使用需求,回歸居住的舒適感。
在舒適的前提下,Kerry設計時試圖最大限度地保留古院原有的韻味。位於古院正中間的位置,是住宅的中心區域,外圍設有圍牆。
Dan Pearson,養雲安縵園林景觀總設計師
養雲安縵為了打造這片世外桃花源,花了不少心思。Dan Pearson作為酒店園林景觀的總設計師,因地制宜,為植物在園內的自由生長留出了不少空間。
漫步園中,你會發現,地面上不同種類的綠色植物都出自中國本土,和古樹輝映,也是安縵園林項目中的獨特之處。除了讓人驚嘆的園林藝術之外,養雲安縵也是目前中國歷史上最宏大的移建和復原項目之一。
先來說說最受期待的古代套房,他們散落在佔地 10 公頃的酒店內,每個都擁有自己幾乎獨享的草坪樹林構成的園藝景觀。
周圍古樟樹環繞,就好像它們依舊呆在江西,一切都沒發生。走到近處,需通過一條走廊才能進入室內很有儀式感。
古代別墅使用的都是用了江西原樣的材料,經過安縵御用設計師 Kerry Hill 的編排後建造而成。在舊時的大梁與立柱被完全保留下來,室內設計幾乎是在鐐銬上起舞。
除去建築本身,起居空間內設計極簡配色也更為明亮。為的是將現代的居住體驗,融入進老宅裡。
古代別墅還會擁有一個自己私有的餐廳,在這裡設計師使用了大量的留白。
在餐廳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酒店架構完全還原江西老宅,從梁到柱由內自外。
主臥室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空間,沒有過多功能性的堆疊,一切都看起來簡單的剛好。
窗內設計師創意的放入了一份盆栽,讓室外的園林景觀融入室內又兼顧隱私。門窗與建築本身都充滿時間感,呆在這裡只看建築都能過上一天。
衛浴空間的設計風格與起居室相似,只是地面又木質換成了石磚,還專為梳妝準備了一個小椅子。
龍頭等用品均為定製,以銅製成略有一點工業風。窗外是被圍牆圍住,盆景與古香樟等組成了景觀庭院。
現代套房與古代相差較大,類似日本酒店內日式與西式房間的區分。套房的客廳就用了安縵標誌性的極簡主義風格,且每個現代套房內都帶有兩個獨立庭院,新舊在這裡交替。
臥室與古代別墅都設計相似,只是位於不同的建築內體現出兩種不同的風格。
值得一一提的是,臥室兩側就是院落,晚上能與青蔥綠植相擁而眠。
新舊客房以相同的風格,不一樣的建築而區別,也在老與新之間找到了一個動態平衡。
Lakeside Cafe Terrace
SPA入口
泳池
客房
Club Lounge
東京安縵
首次在都市背景中呈現的東京安縵(Aman Tokyo),由六度為安縵度假酒店操刀的建築設計師KerryHill打造,將傳統日式和韻融入現代風潮之中。這座凌空都會的避世之所,融合了日本和式風格及現代設計。大量的光線搭配,經典日式材料包括樟木、和紙及山石的運用配合現代科技,營造出明暗互動的氛圍。
臺灣涵碧樓
涵碧樓位於日月潭涵碧樓半島,建築風格簡約,禪味濃厚,以極簡為建築設計核心思想的涵碧樓,建築設計由木頭、石頭、玻璃和鐵等四大建材編織現代禪意。自涵碧樓開幕後,已獲2004年世界不動產休閒類金獎及大會特別獎等諸多獎項,成為坊間諸多餐廳、旅館、商店模仿的範本。
馬來西亞海岸Datai酒店
設計得十分大氣,所處環境本是Jungle的野味十足,卻用大線條和方正勾勒出帝王的霸氣不失王者風範。
隱居和自然是酒店的設計理念,細節的設計完全為客人服務,每一個設計元素都是低調的、安靜的、遠離人群的。
斯裡蘭卡安縵維拉酒店
新加坡動物園
利用熱帶森林與湖泊等天然屏障代替柵欄,使遊客可以不受鐵籠和鐵柱的遮欄,而看得一清二楚,各類動物在沒有人為屏障的舒適環境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與遊客和平共處。新加坡動物園是世界十大動物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