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想,房子在裝修時應該呈現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是比較個性化的裝修風格,還是把它當作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外在延伸?看了這套樸素的房子才發現,真正能夠溫暖人心的家,絕不是靠豪裝。
房子外景
這是一套日本建築師的住宅,同時兼具工作室的功能,建於10年前。
從外面來看,由於有一個高度差,面對馬路的位置做成一個停車場,方便日常出行。
屋主為了保護隱私,同時要營造一個開放的室外空間,將建築設計成L形,西邊用一面獨立的牆跟鄰居的視線隔開,面對馬路的南邊則用木板牆擋住外面的視線,就這樣圍城了一個庭院,可以在裡面自由地休憩,不用擔心被周圍的人看到。
木板牆下面種植了常春藤等爬藤植物,它們生長後,跟建築融為一體,布滿綠色,夏天的時候,可以散發出涼爽的空氣。
雖然建築位於一個居民區,但是當你進入這個空間,就仿佛置身於避暑勝地。沿著停車場鬱鬱蔥蔥的植物往前走,再順著臺階向上走幾步,左拐就能看到狹窄的大門。這段走廊的上面有屋頂,可以遮風擋雨。
通過這個走廊,然後右拐走幾步,就到了庭院的空間,這種曲徑通幽的設計,給人一種神秘感,當看到庭院的場景後,讓人感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興奮。
庭院
左側的獨立牆切開了西側相鄰房屋的視線
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跟家人在庭院吃飯,喝下午茶。隨著樹木長大,陰影面積越大,坐在下面越涼快。
從庭院看向餐廳
獨立牆做了一個儲物櫃來存放戶外用品
廚房、餐廳、客廳同處一個空間,面向庭院是敞開式的大門口,採用木質移門,沒有窗戶和窗簾,當把門收起來的時候,對外是完全打開的狀態,做飯和吃飯的時候隨時都能享受到庭院的綠意,看著花開花落,聽著蟲叫鳥鳴,感受著自然界一年四季的變化。
對於這一塊區域,相信沒有人不為之感到心動,既私密又開放,喝著茶,看著書,多麼愜意,多麼放鬆。
右側的牆是抗震牆
從客廳向外看的視角
客廳內景
140釐米的大圓桌,配上白色圓形的吊燈,在桌中間放一個透明的玻璃瓶,插上一片楓葉,美觀又有藝術感。
南側窗戶和通往庭院的窗戶
南側窗戶位於客廳沙發旁邊,採用了天然材質的紗窗,風吹起來時會沙沙作響,既可以切斷視線,又能保持空氣流通。
面對通往庭院路上的窗戶位於電視櫃旁邊,窗臺上放了一瓶綠植,以此來歡迎客人。
1樓將廚房、餐廳、客廳、工作室連接在一起,家具和裝飾採用了大量的天然木材,住起來自然而舒適。
這個房子沒有一個正式獨立的門口,從庭院進來,就是跟室內連接起來的敞開式空間。
玄關
從庭院直走進來就是玄關,做了一面牆的儲物櫃,左邊是出門更換的衣物,右邊放鞋子和傘等雜物,採用了木質推拉門,使用起來很方便。
往上一個臺階就是工作室的空間。左邊一面牆是書架,右邊是一個工作檯,上面的架子放文件,桌子下面有一個大抽屜,放置一些書籍和文具。
工作室
廚房
工作室對面就是廚房,用一堵牆隔開。
在庭院旁邊有一個小菜園,屋主跟妻子一起種植了各種各樣的時令果蔬,吃著自己種的菜,更容易讓人感到幸福。
小菜園
廚房視角
從廚房的位置看向客廳和院子,做飯也變成一件非常讓人享受的事。
男主在客廳拉琴
看完這個裝修案例讓人發現,一個舒適溫暖的家,不需要太大的空間,也沒必要刻意展示裝修風格,而是打造成一個讓人身心愉悅的居住環境,親近自然,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