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期刊《Nature》宣布開放獲取(OA),版面費7萬多!值不值?

2020-12-22 研途知事

Nature出版集團近期宣布:從明年開始,研究者可以付費在Nature及其幾十種子刊上發表論文(圖1)。首批試點僅向德國境內研究機構開放,中國對此計劃很感興趣。按照Nature的定價,一篇文章收費折合人民幣7萬多,是其它刊物費用的2~4倍。

目前科研論文的主流收費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作者免費發表,讀者付費閱讀;另一種是作者付費發表,讀者可以免費閱讀。第二種也叫做開放獲取(open access, OA)。

作為學術界頂級出版商,Nature出版集團目前已有多個OA刊物,包括著名的《Nature communications》(簡稱NC)和《Scientific Report》(簡稱SR)。NC創刊十年來,發文量逐年增長,2019年發表了將近5500篇,按照一篇文章收費折合人民幣3.5萬元計算,一年收入1.9億多。SR就更別提了,幾乎已淪為水刊,就是給錢就發。嘗到甜頭的Nature出版集團似乎一發不可收拾,將其王牌期刊《Nature》開放獲取。

作為《Nature》旗鼓相當的對手,《Science》官網對此事也進行了報導(圖2)。

花7萬多版面費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大家覺得值不值呢?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7.4萬,Nature33種期刊開放獲取新政引爭議,社區斥其「寄生...
    該協議允許參與機構的作者在 Nature 及其 33 種系列期刊上免費發表開放獲取(OA)文章,參與機構還可以獲得對 Nature 系列期刊的閱讀權限,包括 Nature Review 系列期刊和所有即將推出的 Nature 品牌刊。
  • Springer Nature 開放獲取期刊推薦 | 植物科學篇
  • 《自然》雜誌籤署首個開放獲取協議,一篇論文7萬5,所有人都能免費...
    文丨學術頭條近日,《自然》(Nature)雜誌的出版方 Springer Nature 宣布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數字圖書館(Max Planck Digital Library,MPDL)籤約開放獲取(OA)出版協議。
  • 《自然》雜誌籤署首個開放獲取協議,一篇論文7萬5,所有人都能免費下載
    根據為期四年協議的條款,籤約的機構將一次性支付 34 種期刊文章的免費閱讀和開放獲取,以及另外 21 種《自然綜述》的文章。發表每篇 OA 論文的平均成本約為 11200 美元(約合 7.5 萬人民幣)。這遠遠高於其他精選期刊收取的每篇論文 OA 費用(其價格在 6000 美元以下)。
  • Nature合作在線期刊《園藝研究》明年將上線
    自然出版集團與南京農業大學6月7日宣布將於2014年出版在線期刊《園藝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該期刊將採用開放獲取形式,2014年1月在nature.com正式上線發行,並將在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接收投稿。此次合作是在本周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的麥克米倫科學和教育集團上海辦公室成立儀式上宣布的。
  • 2018年Altmetric百強論文,7篇出自Springer Nature旗下開放獲取期刊
  • 國內期刊版面費高,專業影響力低,投稿免費的SCI期刊難道有錯?
    雖然科技部下發不唯SCI論文的公告,鼓勵大家發表國內的科技期刊,然對於高校和科研機構對於國內的期刊並不感冒,因為中國國內大部分的科技期刊不僅專業性要低,而且版面費還高,特別是最近幾年,資訊時代的興起,科研論文中介興起,職稱論文大幅灌水,同時也讓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發表論文和專利最多的國家,相對於SCI的相對嚴格的審核制度,國內所謂的中文核心期刊水份太大,正是很多論文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
  • Nature文章明年起可免費下載,不過前提是作者得交7.4萬元
    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宣布,自2021年起,論文作者在向Nature及其32種旗下期刊投稿時,可以選擇以OA (開放獲取)形式發表。通過這種形式發表的論文向全社會開放,無論用戶所在機構是否支付了訂閱費,一律可以免費下載。不過,前提是論文作者需支付9500歐元(約合人民幣7.4萬元)的文章處理費。
  • Nature 系列發布三本新期刊
    能源供給是現代社會面臨的一個關鍵的核心問題:何處獲取能源?如何使用能源?是否有足夠的能源滿足需求?Nature Energy 致力於發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從各方面來探索這些問題,這涉及能源生成和儲存、能源配給和管理、不同參與者的需要和需求,以及能源技術和政策對社會的影響等。
  • 開放獲取期刊eLife宣布預印本優先出版並公開發表審稿意見
    開放獲取期刊eLife公布引進一種新的出版模式的計劃。從2021年7月開始,期刊將採取「先發表,再評審」的政策,並將其所有同行評審報告公開。eLife於12月1日宣布了這項政策,根據這項政策,eLife將只審查和發表已經在預印本伺服器上發布的論文,如bioRxiv、medRxiv或arXiv。如果收到自由投稿但尚未在預印本伺服器上提交,期刊將會把它發布在bioRxiv或medRxiv上。
  • 《自然》雜誌籤署首個開放獲取協議,所有人都能免費下載
    近日,《自然》(Nature)雜誌的出版方 Springer Nature 宣布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數字圖書館(Max Planck Digital Library,MPDL)籤約開放獲取(OA)出版協議。
  • 下個月,還有這些IET期刊將轉為開放獲取期刊
    Wiley已與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建立開放獲取出版合作關係,推動IET自2021年1月起期刊出版向金色開放獲取模式轉變。 從2021年起,IET期刊將由Wiley以開放獲取模式出版,這意味著這些期刊刊發的所有論文一經發表即可免費閱讀、下載並分享到更廣大的讀者群。 轉換為開放獲取期刊後,作為作者,您的文章可以更快速地被發表,您也可以保留文章版權。
  • 學術界開放獲取矛盾又起,MIT、愛思唯爾談判宣告破裂
    近日,MIT 在官網發布消息稱,秉持著提供公平和開放獲取的原則,MIT 終止了與愛思唯爾達成新期刊訂閱合同的談判。原因在於,愛思唯爾沒有提出符合《MIT 有關出版商合約的指導性框架》的提案。MIT 宣布終止與愛思唯爾的期刊訂閱談判。
  • 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全新升級上線 科技期刊開放雲論壇暨期刊開放...
    「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作為我國科技期刊集中開放獲取平臺,以「公益普惠、開放共享、權威精品」為定位,以開放整合國內科技期刊為途徑,匯聚國內千餘種學術期刊,其中核心期刊佔比超70%,學科分布遍及理、工、農、醫四大科技領域,收錄期刊論文超500萬篇,面向科技人員免費開放,提供全文和期刊評價指標,實現即時下載。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一、 Nature簡介:英國著名雜誌《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導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裡最重要的突破。影響因子40.137(17年數據)。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儘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
  • 自然出版集團推出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
  • BMC F4 | 生物醫學領域高影響力開放獲取期刊
    BMC F4 | 生物醫學領域高影響力開放獲取期刊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DagSCJNXeal2taD225CQbw 一起來見過BMC旗下生物醫學領域的四大高影響力開放獲取期刊,了解它們2019年更新的最新期刊指數以及它們的主編們。
  • 《自然》期刊2021年將全部推行金色開放獲取—新聞—科學網
    作者或其所在機構在交付9500歐元(相當於約7.5萬元人民幣)文章處理費(APC)後,文章一經發表,即可被所有人自由和永久地訪問,作者或其所在機構將保留文章的版權。 同時,明年起,施普林格·自然還將推出一項新的OA試驗項目。該項目最初覆蓋6本期刊,作者投稿一次後,可選擇將論文以OA形式發表在其中的一本期刊上。
  • 你願意花2190歐元,試試Nature系列雜誌編輯的專業評估不?
    根據Nature的一項新計劃,學者可以通過支付近2190歐元,讓他們的論文在Nature系列雜誌進行同行評議,這可能為這家全球頂級的期刊集團全面開放獲取鋪平道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324-y2020年10月,Springer Nature 宣布其與德國馬普協會(Max Planck Society)籤訂了首個《自然》品牌期刊的開放獲取協議。
  • 文章處理費(APC)將覆蓋所有《自然》研究系列期刊,另試行新的試驗...
    2020 年 11 月 24 日 —— 施普林格・自然上月曾宣布,根據與馬克斯・普朗克數字圖書館(MPDL)籤署的一項開創性協議,德國的作者將能以開放獲取(OA)形式在《自然》及其研究系列期刊發表原創研究。這類轉換協議(transformative agreements)雖能高效地實現文章的開放獲取轉換,但有時會比較複雜,安排就位也要花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