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大陸堅持兩岸融合發展道路不動搖,絕不容許有任何「臺獨...

2020-12-22 臺海網

國臺辦發言人 馬曉光 資料圖

據新華社消息,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0日就民進黨當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係內容應詢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一些政客製造兩岸對立,阻撓兩岸交流合作,企圖從地理和法理上切割臺灣與大陸的關係。他們加緊勾連外部勢力破壞臺海和平,「以疫謀獨」。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鼓譟所謂「修法」「公投」,圖謀「法理臺獨」。這些都嚴重損害臺灣同胞福祉,嚴重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嚴重威脅臺海和平穩定。

馬曉光強調,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臺獨」是逆流,是絕路。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絕不容忍任何外部勢力幹預中國內政。

馬曉光表示,我們將繼續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努力促進兩岸同胞交流合作,融洽兩岸同胞感情,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我們積極幫扶廣大臺商臺企紓困和復工復產,支持廣大臺胞在祖國大陸享有更多發展機會和獲得感。我們願意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加強交往,繼續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對話協商,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當天上午,蔡英文在臺北就任新一屆臺灣當局領導人,開始第二個任期。

就國臺辦發言人的表態,《海峽新幹線》臺灣時事評論員邱毅指出:

國臺辦發言人開宗明義指出,民進黨當局拒絕「九二共識」,拒絕一個中國的原則,破壞了臺海現狀及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責任就在民進黨當局這一邊。反過來看,民進黨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回到一個中國的正軌,兩岸的現狀就可以維持,兩岸的和平發展就可以持續。

這份表態還指出,大陸不斷在為兩岸的和平統一創造空間,但是絕不容許有任何「臺獨」興風作浪的可能,也絕不允許包含美國帝國主義在內的任何外國勢力橫加幹預中國的內政。此前,一小撮「臺獨」分子妄圖在臺灣現行的法規下,刪除「國家統一」等字眼,就是在打「臺獨」擦邊球的行為,而大陸絕不會允許這樣一種「臺獨」空間的存在。國臺辦發言人強調「臺獨」就是一條死路,就是一條絕路,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蔡英文要在臺立法機構裡成立「修憲委員會」,準備有所動作,所以國臺辦要先發制人,嚴正警告。

這份回應還告訴很多臺企臺商和臺青,祖國大陸正在全力做紓困、全力重啟經濟,所以復工復產復學都不必擔心,並強調兩岸民間的交流絕對會在一個更加融合發展的前提之下進行。可以說,這份回應有攻有守,既嚴正駁斥蔡英文的說法,也讓臺灣民眾安心、放心。

《海峽新幹線》特約嘉賓、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楠指出:

第一,無論臺灣島內的政治生態和政治局勢如何變化,我們始終牢牢掌握著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並且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掌控能力只會更牢固。雖然蔡英文當局依靠操弄「反中」意識形態和「貼美抗中」路線獲得連任,但仍然無法改變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勢。而兩岸關係繼續向前發展的勢頭,也不會因為一小撮「臺獨」分裂分子的上躥下跳而被改變。

其次,我們對兩岸關係的立場與態度是一貫的、清晰的,兩岸同屬一中是兩岸關係互動的政治基礎,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就難以開展正常的互動交流。民進黨當局如果企圖繞開這個政治基礎,那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第三,中國大陸依舊堅持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不動搖。大陸高度關注疫情過後大陸臺商臺企的復工復產,也非常願意為更多臺胞臺企西進大陸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上周大陸提出的11條對臺措施已經充分表明了大陸堅持兩岸關係融合發展、堅持推動兩岸民間交流互動的決心和能力。

展望未來四年,兩岸關係發展必然面臨很多的風險與挑戰。比如當民進黨當局面臨經濟民生困境、民意支持度不斷下滑窘境時,很有可能會像當年陳水扁一樣衝撞兩岸關係紅線、在「激進法理臺獨」道路上瘋狂飆車,也有可能隨著中美博弈的升級、在外部勢力的幹涉甚至是慫恿下「借勢謀獨」、鋌而走險。這些危險行徑將會使兩岸關係、臺海局勢面臨更大的波折,但我們也非常有信心能有效管控風險。

一是中國大陸有足夠的實力與能力遏制任何「臺獨」分裂行徑。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們的工具箱將會越來越豐富多元;

二是兩岸關係的幾十年發展已經積累了非常深厚的民心民意基礎,期盼兩岸和平也是島內民意的最大公約數,這也會成為遏制「臺獨」的重要力量。「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岸關係的發展必然會經歷風風雨雨,但未來的兩岸關係一定會撥雲見日、繼續向前。

相關焦點

  • 回顧與展望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趙博)全國臺灣研究會29日在北京舉辦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4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指出,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加緊「去中國化」動作,刻意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但不論局勢如何變化,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始終掌握在我們手裡。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堅持「九二共識」絕不動搖,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絕不動搖,堅持反對與遏制「臺獨」分裂圖謀與行徑、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絕不動搖。
  • 「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京舉辦
    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堅持「九二共識」絕不動搖,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絕不動搖,堅持反對與遏制「臺獨」分裂圖謀與行徑、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絕不動搖。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王升指出,2020年,無論是島內政局還是兩岸關係都是不尋常的一年。
  • 高屋建瓴 意義重大——專家解讀習近平總書記最新對臺講話
    多位大陸兩岸問題專家表示,習總書記的講話表明大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的立場絕不動搖,同時也向臺灣同胞傳遞了拉近心理距離、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善意和誠意。講話高屋建瓴,意義重大深遠。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幽燕表示,總書記的講話表明,大陸方面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立場清晰堅定,一以貫之,不會動搖。
  • 港媒:兩岸有特殊性 臺灣不可能效仿蘇格蘭公投
    主張「臺獨」的民進黨,雖然歷經2008和2012兩次大選失敗,但以蔡英文為首的新一屆民進黨中央,依然以「臺獨」作為該黨黨綱,沒有絲毫改變和動搖。而且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主張裡,依然以「臺獨」掛帥,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阻力因素。而國民黨馬英九當局,雖然堅持「九二共識」,但其政策基調卻是著力強調「一中各表」。
  • 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大陸不應再「手軟」
    導讀:眾所周知,美國一直想把臺灣地區當作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不斷從多個方面壓制中國大陸發展。而臺灣民進黨當局似乎很享受被美國利用的感覺,並試圖將美國當成「靠山」來「謀獨」,致使臺海局勢逐漸升溫。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民進黨當局上臺來,臺灣政治環境極為惡劣,不少年輕的臺灣民眾被民進黨當局所洗腦,年紀大些的迫於島內白色恐怖「不敢大聲說自己是中國人,有著強烈回歸大陸願望的大多都是老一輩。
  • 這次不用大陸出手,島內已有人發「兩岸統一」信號
    本期看點: 不用大陸出手,島內已有人發出「兩岸統一」信號,「追求兩岸統一」不應當成為禁忌,「臺獨」不會更好,更不會成功。國民黨應追求「兩岸統一」,並不表示就是投降,而是要追求全中國的富強、自由、民主與繁榮。何況,若是能為臺灣人民找出更好的發展,追求兩岸統一又怎會是個「禁忌」?再說,「臺獨」難道會更好,而且能夠成功嗎?
  • 2020兩岸關係回顧(二):兩岸民間交流凝心聚力,助推和平發展
    臺當局加速推動「去中國化」,大肆破壞兩岸交流合作,同時加緊勾連國際反華勢力,向「臺獨」方向不斷邁進,嚴重衝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兩岸日益複雜嚴峻形勢下,大陸始終堅持「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持續深入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兩岸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在今年疫情最嚴峻的1至2月,有10萬多名臺胞到大陸交流。
  • 【臺海新觀察】兩岸統一 大道之行
    祖國和平統一大勢不可阻擋  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新時代對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引發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熱烈反響,持續引領兩岸關係向前發展。一是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深化。
  • 臺灣年輕人「北漂」大陸尋夢 「新兩岸族」發揮融合力量
    這群被稱為「新兩岸族」的年輕人朝氣蓬勃、敢想敢拼,對很多問題見解獨到。到底是大陸的什麼地方吸引了他們?他們又對大陸有怎樣的觀察和思考?《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對該群體進行大量深入採訪,試圖透過他們的經歷管窺今時今日海峽兩岸的融合與爭議。
  • "臺獨"大佬倡議兩岸成"兄弟之邦" 專家:一廂情願痴人說夢
    但在「5·20」臺灣政權交接之前的敏感期,他的相關說法並沒有得到任何一方面的買帳。  對於辜寬敏的文章,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陳亭妃表示,其實大家都希望說,兩岸關係就是能夠溝通、協調,在此架構下,希望能夠和諧、和平來相處,辜寬敏的說法是一種「期待」,她希望兩岸之間能「維持現狀」,不要改變,讓兩岸產生任何可能引發激烈對立的狀況。
  • 2019「六問」臺灣:兩岸關係發展好or差
    其中,高雄市兩岸工作小組由韓國瑜親任組長,預計春節期間正式成立運作。國民黨執政的15縣市與大陸交流合作全面鋪開,甚至是一些綠營執政縣市也準備與藍營縣市合作,加強與大陸的交流,促進、帶動自身經濟發展,如此,兩岸城市間的各項交流合作必將再上新臺階,兩岸關係將呈現一個新局面。    黨際交流將有新發展。
  • 人民日報海外版:堅持經濟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堅持經濟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望海樓)12月9日,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廈門、臺北同步舉行,700多位兩岸工商界人士參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向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會發來賀信,代表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年會召開表示祝賀,向峰會全體會員和與會嘉賓致以問候。
  •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業界指出,此舉在大陸法院尚屬首次,有助於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回應涉臺案件當事人多元司法需求,增進臺灣同胞對大陸的理解和認同。專家學者與臺灣青年共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我們金門人相信,通電、通氣、通橋這些有助於金門飛躍發展的大好事都是指日可待的,金門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會很快實現。」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副總會長蔡少雄21日在福州說道。
  • 兩岸關係發展面臨四大變數……
    未來一個時期,兩岸關係面臨更加複雜嚴峻的態勢。涉臺國際因素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增大,美臺勾連將達到十分危險程度。民進黨「一黨獨大」格局持續,大肆操弄「漸進臺獨」「法理臺獨」,島內分裂活動將更加猖獗。同時,大陸率先從新冠肺炎疫情中走出,經濟發展穩定向好,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影響力不斷增大。兩岸關係發展將面臨四個主要變量的影響。一、涉臺國際因素將成最不穩定變量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疫情對國際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加大對中國安全形勢的不確定、不穩定性,並向臺海方向傳導。
  • 大陸高規格紀念孫中山尋求兩岸最大公約數
    今天兩岸已各自擺脫被欺凌的過往,卻並未攜手統一,島內綠色政治勢力還在處心積慮,要讓兩岸彼此疏離。了解歷史就不難發現,今天橫亙於兩岸間的仇恨猜忌,乃是島內政治勢力為了一黨一己之私而蓄意製造。兩岸尤其是島內民眾必須擦亮眼睛,不被蒙蔽誤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
  • 海峽茶會引領兩岸茶業融合發展
    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6月17日電 (記者 張金川)兩岸近300家茶企的上千種知名茶品齊聚,並專設臺灣展區;海峽兩岸茶王賽亦設立臺灣茶王賽區,還專門設置茶王賽綜合展區,對獲獎產品進行展示展銷……作為兩岸茶文化交流、合作與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在福建省漳州市舉辦的第六屆海峽(漳州)茶會薈萃兩岸茶葉精品,繼續引領兩岸茶業融合發展。
  • 跨海十二年(二)兩岸熱議第十二屆海峽論壇
    自2016年民進黨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也導致了兩岸官方交流中斷。在民進黨當局無法與大陸進行正常的交流與溝通的情況下,就一概阻止民眾與大陸的交流交往,對赴陸交流的民間團體和民眾進行打壓「抹紅」,經常性地「查水錶」。
  • 13日,國臺辦震撼發聲,兩岸又添一樁喜事!蔡英文註定擋不住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一個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因「疫情」改變了世界,也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到來。同時,兩岸關係也因「疫情」變得異常緊張,到了劍拔弩張兵兇戰危的境地。如同有專家所言,兩岸有可能發生「極限爆炸」。
  • 陳先才:盧麗安現象彰顯兩岸統一大勢不可逆
    並表示愛臺灣,也可以愛祖國大陸。盧麗安迅速成為海峽兩岸廣受關注的熱點人物,「盧麗安效應」在兩岸引發了熱議。盧麗安效應所彰顯的絕不只是她個人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成為中共十九大黨代表那般簡單,而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趨勢。中國自古有言,天下分久必合。盧麗安現象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