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知識城或入局自貿區!從黃埔南沙競合看廣州突圍

2020-12-18 界面新聞

文|南方+記者 柳時強

編輯|萬映雪

校對|牟元凱

中新廣州知識城,又一次給人們驚喜。不同於以往,一同亮相的還有南沙。廣州近年來最為火熱的兩個區域,再次引發自媒體關於廣州「C位之爭」的大辯論。

起因源於廣州黃埔區官網發布的一則招標公告,提出爭取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申報納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提質擴容範疇。

在我國自貿區七年六擴容、廣州屢次提出打造自由貿易港、廣州布局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帶動」等諸多背景下看這一消息,不難理解,南沙自貿片區擴容勢在必行,中新知識城如成功入局,黃埔南沙的競合關係將加速廣州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格局的形成。

12月9日召開的黃埔區委全會提出:將與南沙科學城共同推動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聯互通,同時將開通從中新廣州知識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條無人駕駛航線。同一天召開的南沙區委全會則提出:強化南沙科學城與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關鍵科技創新節點互聯互通,協同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軸。

自貿區擴容有難度,120平方公裡是「紅線」

自貿區建設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因此選址也大多位於對外開放及國際貿易歷史較為悠久的沿海地帶。對標最為先進的沿海地區的政策及開放水平,也是中新知識城的目標。

南沙海關關員在南沙保稅港區醫藥倉庫巡倉。 馬寅棟攝

該公告指出要對深圳、上海、海南等地區的政策進行研究及梳理,找出適合廣州開發區自由貿易發展的創新路徑,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建議。擬定中新廣州知識城納入廣東省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報方案。

這並非中新廣州知識城或黃埔的一廂情願。1個月前,商務部在北京舉行中新廣州知識城專題新聞發布會,解讀中新廣州知識城下一個黃金十年的發展思路,明確提出著力打造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

自貿區與自貿港代表了中國開放合作的最高水平。

去年12月,廣州市政府研究室就發布南沙自貿片區提質擴容的課題研究項目招標公告。並明確提出要尋找南沙自貿片區在廣州市內實現面積擴容的原則、方向和理想區域。

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但中國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方向和決心沒有改變。根據今年國務院批覆北京、湖南、安徽三地自貿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貿區擴展區域方案,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至今,我國自貿區總數已增至21個。經過7年建設,目前我國自貿區分布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東至江浙滬、西至四川陝西,從沿海到內陸,跨東中西區域,分布於全國各地。

2015年4月,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總面積116.2平方公裡,其中南沙片區60平方公裡。120平方公裡是自貿區建設工作之初商務部所設定的標準,基本上代表了自貿區的面積上限。因此,各省份基本是參照120平方公裡的標準。

去年8月,我國增設的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6個自貿區面積齊刷刷定在119.9平方公裡。再看此前的自貿區面積,大部分也都集中在119.9平方公裡左右。即使是上海自貿區擴容,也未突破120平方公裡這一約定俗成的「紅線」。

自貿區總數在增加,但老牌自貿區同樣希望謀劃擴容。2013年上海自貿區設立之初,面積也僅有28.78平方公裡;2014年12月上海自貿區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裡。而在去年8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公布,新片區規劃面積為119.5平方公裡。不止擴容,《方案》還賦予新片區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創新管理權限,強調要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廣州港南沙港區。

產業承載需要更大的地理空間,因而有一定基礎的自貿區,紛紛考慮將自貿區擴容納入議事日程。在全國自貿區之中,面積最小的是廣東自貿區,只有116.2平方公裡,因此擴容的消息也一直傳出。而前海蛇口更是好事將近:

2019年今年6月,廣東省發改委官網發布了「關於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第1847號代表建議答覆的函」,其中就提到,原則上支持廣東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支持汕頭申報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議。

根據省商務廳發布的消息,今年廣東將制定推出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開放4.0版方案,爭取前海蛇口片區和前海深港合作區「雙擴區」。

一江之隔的廣州,同樣希望以自貿區擴容的形式推動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南沙自貿片區擴容,為何選擇中新知識城?

廣東自貿區屢次出現擴容消息,多個城市積極爭取,不僅是為了獲得政策傾斜,更重要的是加快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和對接國際經貿新規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自2015年4月掛牌運作五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投資開放、貿易便利、金融創新、粵港澳合作、政府管理體制等領域,形成了527項改革創新成果,202項制度創新案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55.6億美元,超過全省1/4,年均增長34%;7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設立388家企業,吸引145家企業總部;每平方公裡引進外資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0倍。

南沙自貿片區是廣東自貿區中面積最大的片區,但南沙新區的規劃面積達803平方公裡,而自貿區只有60平方公裡,佔比不到10%,自貿區規劃佔比較小。

南沙海關關員在南沙保稅港區跨境電商倉庫巡倉。 韓健全攝

自貿區讓南沙的發展走上了新階段。以重大改革促深化開放,南沙自貿片區5年累計形成678項制度創新成果。

2014至2019年,南沙地區生產總值由1026億元提高至1683億元,年均增長10.4%。今年前十個月,南沙新引進17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014年至2019年,南沙區內註冊企業由8400戶增加到12.4萬戶,年均增長71.4%。

無論是世界500強企業,還是懷揣熱情和夢想的初創企業,他們選擇南沙的理由離不開這裡不斷增強的澎湃動能。

企業紛至沓來,就是這些制度創新成果落地的最好成績。

從南沙自貿片區的產業定位看,以及發展新階段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承擔任務的角度,都顯示了南沙要持續創新、提升服務水平,對土地面積的需求就會上升。

但從屢次招標研究的方向看,符合自貿區制度創新的產業基礎成為了擴容區域選擇的優先條件。

2014年,有傳廣東申報自貿區的方案是的「3+1」框架:由四個區域組成,分別是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深圳前海,以及廣州白雲機場保稅區。這4個區域中,南沙新區的規劃面積最大,達803平方公裡,其中陸域面積585平方公裡。

照當時這個方案,廣東自貿區的申報面積將超過930平方公裡,且將成為第二批地方自貿區中,申報面積最大的一個。但從後來批覆的方案可看到,調整很大。其中調整幅度最大的是廣州板塊:白雲機場空港保稅區從申報的自貿區板塊中消失,南沙新區也不是全域打包進來。

那麼,為什麼是知識城?

回顧過去知識城十年發展,不僅因為知識城歷次受到重大規劃青睞。

更因為知識城雖非自貿區,但自貿區的科技創新、先進位造、產業合作、投資管理等領域的153項政策,已在知識城複製落地。知識城是創新創造高地,獲批國家唯一的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集聚中國(廣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等100多家機構。根據規劃,到2022年,知識城科技研發投入強度將達到4.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00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如此看來,知識城的確有成為自貿區擴容地的底氣和實力。

站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中新知識城,如何走向下一個十年?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賈康先生認為,知識城有一個不可迴避的使命,就是要創造國際一流的高標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示範區。此外,「改革的再深入」要成為一個帶頭的亮點,在生產關係自我革命這方面於深水區啃硬骨頭,才能真正通過制度創新打開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的空間。

制度創新恰恰是自貿區的核心與靈魂。

正在建設中的南沙自貿片區。

擴容的另一種選擇,爭取自由貿易港

在全面開放格局不斷完善之時,各地對於自由貿易港的探索與建設也呼之欲出,儘管自貿片區擴容仍有難度,廣州謀劃了另一條思路,謀劃建設自由貿易港。

與自由貿易區相比,自由貿易港的開放水平更高,在貨物流通、資金流通、金融服務等方面將更加靈活。

這一計劃在2015年3月就已顯露端倪,在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主題推介中,廣州首次提出要力爭用3-5年時間,建成新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主樞紐、自由貿易港和對外交往中心。

在2017年,南沙自貿片區作為廣東省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就提出按「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要求,在新的起點上,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建設南沙自由貿易港,推進南沙開發建設取得新的突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示範區。

彼時,南沙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建立自由貿易港方案。

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南沙成立、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建成、南沙港鐵路加速謀劃……這些因素的加持使得南沙把建立自由貿易港納入到工作計劃中來。

從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貨櫃吞吐量、港口裝卸服務等基礎性航運物流服務的硬體環境方面,廣州與世界著名港口差距不是很大,但軟實力與新加坡、中國香港、紐約等知名國際自由貿易港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即使在國內都不佔優勢。

以啟運港退稅政策為例,2012年8月,國家明確對從青島、武漢啟運報關出口,並經上海洋山保稅港區離境的符合條件的貨櫃貨物,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2014年,國家又進一步擴大啟運港退稅政策範圍,將啟運地口岸擴大至8個港口。2018年1月,結合前期試點情況以及本市提出的政策建議,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號),將適用啟運港退稅政策的啟運港口岸進一步擴大至13個啟運港,離境港由原上海市洋山保稅港區擴大至上海市外高橋港區,並突破直航限制,增設沿途經停港。

但在廣東,直到今年10月1日起,以珠三角9市37個港口為啟運港、以廣州南沙保稅港區(現已升級為南沙綜合保稅區)為離境港的水運貨物才開始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

南沙已成為大型汽車綜合服務區。

廣州仍然躊躇滿志。

2018年2月25日出爐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公示中,就提出在南沙、黃埔、空港經濟區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今年以來,從南沙保稅港區升級為南沙綜保區、再到獲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今年,海南自貿港方案的印發,又給南沙有了新啟發。發揮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先行先試優勢,鞏固強化各自特色優勢,強化改革創新經驗複製推廣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南沙將率先打造海南自貿港與大灣區聯動發展共同體。

自由貿易港的建設,需要諸多落地條件的支撐,包括經濟實力,尤其是相對高端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以大型港口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通達的內外部交通網絡,特別是足夠豐富的海上航線網絡;具備足夠的全球貿易經驗沉澱等。

這些條件,作為「千年商都」「華南門戶」的廣州,均有著一定的基礎。但值得注意的是,毗鄰香港仍是廣州乃至整個廣東探索自貿港的明顯優勢。如香港除了酒類、菸草、碳氫油類及甲醇這4類商品外,一般進口或出口貨物均無需繳付任何關稅。

復旦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秘書長尹晨表示,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過七年時間的建設,下一步制度集成創新的重要切入點便是讓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雙循環核心市場主體的母港。

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的觀點是:在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向全球最高開放水平趨近的過程中,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平臺作用仍是至關重要的。自由貿易港的制度創新集成,應該是對國際自貿港先進經驗、全國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及海南本土探索的系統集合。自由貿易港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具備內在的統一性,兩者可以協同演進。

南沙乃至廣州,仍然需要爭取自由貿易港,但不止需要爭取自由貿易港。

黃埔南沙之爭,廣州「兩極帶動」的新棋局

從地圖上望去,在中國南方,由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和廣州南沙三個正在開發的規劃區已然形成三角互拱之勢,而它們背後,則分別連接著澳門、香港和廣東。雖然根據規劃,它們扮演著不同角色,但有合作,亦有競爭。從廣州層面而言,如何塑造自貿區的新優勢,自貿區的擴容區域選擇是一個抓手。

近日,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接受南方日報等主流媒體專訪時,首度透露了廣州構建數字經濟核心區「一核引領」,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帶動」,空港、海港、鐵路港「三港輻射」,特色經濟價值園「多點支撐」的發展戰略布局,謀劃打造沿江、東南部、西部產業帶。

以中新知識城、南沙科學城為代表的廣州黃埔、南沙,是廣州努力建構獲得超速的動力和全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方向。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構成了「兩極帶動」的關鍵要素。

10年前,中新知識城正式啟動時被定位為廣州頭號工程,而當下的南沙自貿片區建設是廣州一把手工程。

競爭難免,知識城將全力建設「三集群兩高地」的創新發展格局中,生物製藥產業集群、集成電路產業化集群、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這三大產業集群,同樣也是南沙正在著力塑造的產業新優勢。

作為廣州「東進南拓」戰略發展的兩大主戰場,更多的應該是合作。南沙黃埔攜手,官方層面也多有信號釋放。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8年至今,兩區黨政代表團考察交流已有4次,而制度創新是兩區交流中最為頻繁出現的議題。

當大灣區高端要素與創新資源正不斷向環內灣集聚,廣州能否聯動黃埔與南沙,在打造面向全球的大灣區超級CBD中奪得先機,形成大灣區「增量功能」集中承載區的示範區,或許是當前廣州突圍的一個新思路。

當廣佛同城走入第11個年頭開始探討財稅分成,當廣深組CP閃耀大灣區共同引領都市圈合作再升級時,廣州市內的兩個轄區合作,應當不難。

中新廣州知識城謀劃入局自貿區,無關乎廣州「C位之爭」,攜手推動廣州以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擔當發揮核心引擎作用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相關焦點

  • 從黃埔南沙競合看廣州新格局
    中新廣州知識城又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焦點,起因源於廣州黃埔區官網發布的一則招標公告。公告提出爭取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申報納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提質擴容範疇。中新廣州知識城如成功納入,加之近日黃埔提出與南沙科學城共同推動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聯互通,開通從中新廣州知識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條無人駕駛航線,南沙提出強化南沙科學城與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關鍵科技創新節點互聯互通,黃埔南沙的競合關係將加速廣州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格局的形成。
  • 投資客買黃埔還是南沙?
    黃埔區的潛力其實不光是因為需求多,舊改發力也是很大的推動,大家都知道廣州要拆掉整個黃埔。從租金就可以看出來了,城中村拆了,租得起的或者合租的會選擇周邊小區,租不起的,只能繼續往東找房子,導致黃埔區的租金最近上漲很多,帶花園電梯的小區兩房都要三四千了。
  • 跑步進黃埔?廣州人才捨不得讓深圳人買科學城、軟體園、中新知識城
    前陣子,芳姐和強哥去黃埔科學城踩了踩盤。 還順帶去天河軟體園(科技園)看了看,再順帶去中新知識城看了看。 3萬多的科學城、5字頭的軟體園,2萬多超高贈的知識城...房價真是碾壓深圳人的心啊!
  • 跑步進黃埔?廣州人沒那麼容易讓你買科學城、軟體園、中新知識城
    前陣子,芳姐和強哥去黃埔科學城踩了踩盤。還順帶去天河軟體園(科技園)看了看,再順帶去中新知識城看了看。可是,廣州突然撕開一道小口子,黃埔也加入了「人才」可買房的陣地。要知道,黃埔老城區、科學城可是一頭連著天河、一頭連著珠江新城,怎麼看都是個準市區的板塊。黃埔年GDP可是已經超過了老城區越秀呵!
  • 廣州未來產業核心區 - 黃埔發展趨勢解讀一
    自《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發布以後,整個廣州的規劃可以這樣看: 廣州會按照三個國際戰略樞紐劃分:花都:國際航空樞紐,由於整體規劃屬於航空類產業,流動性比較大,對於區域發展以及經濟等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買房投資,建議暫時不要考慮。
  • 大灣區城市卡位戰:靠規劃肉搏,廣州不如押寶南沙
    廣州向來低調、沉穩,要說競爭,不是它的個性。但如果非要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站穩腳跟,押寶南沙就對了。前有GDP體量最龐大的天河區,後有盤踞廣深科技走廊的中新知識城、科學城所在的新黃埔,為何偏偏要把希望押注在南沙身上?要印證南沙的潛力並不難,想想看,廣州把它作為南拓的城市戰略發展重心,大灣區三大自貿區中南沙也是其中之一。南沙必定有過人之處。
  • 廣州黃埔:中產買房改善置業之地
    在廣州置業圈裡,有剛需增城、投資南沙的說法;因為增城性價比高,南沙發展潛力大;但後面還有一句「改善買蘿崗」就不是個個都知道了。中產換房子一般是對地段、交通、升值潛力有一定的要求。廣州的發展史,可以看作一個「城市東移」的過程改革初期,廣州經濟中心仍然是圍繞「市府」周邊的環市東周邊隨著標誌著廣州崛起的「六運會」開幕,廣州初代CBD-天河北正式誕生新世紀後廣州完成新的城市規劃,珠江新城以華南經濟中心的高度接過城央
  • 廣州新房成交量創四年新高,庫存創新低!黃埔反超增城南沙
    9月份開始,南沙和增城的一些新盤主打深圳客和東莞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購買力。還有就是廣州本地的需求,廣州樓市啟動以來,大家逐漸感覺到房價、地價都在漲,紛紛出手,需求量得到很大釋放。而在10月份,黃埔一手住宅成交量僅為1437宗,遠少於增城(2770宗)、南沙(2448宗)。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11月份黃埔新盤扎堆入市,以及舊改快速推進,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增城、南沙的客戶。新盤中,XX盤網籤459宗、XX盤網籤398宗,貢獻頗大。
  • 南沙房價「拖自貿區的後腿」?
    從2015年設為自貿區起,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自貿區總體方案通過,他們的命運,也從那一刻起被改寫。前海天然的主城區優勢加上城市經濟特別是南山區經濟的加持,特區中的特區,無論是建設速度還是規劃落地能力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 廣州兩個區的房價下跌,2021年,買房看哪裡?
    回顧2020年廣州的房地產市場,從10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到12月份市場持續火熱,11各區均有各自表現。 天河區規劃重點發展金融、新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黃埔區申請將中新知識城納入自貿區範圍,房價因此在短短幾個月內上漲1萬多。
  • 知識城,漸成大腿
    當下的廣州,黃埔是個明星,而黃埔,焦點是知識城。廣州知識城新僑國際學校、知識城中學、知識城華師附中、廣州實驗中學、廣州二中會元學校而《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更是讓知識城成為熱點,雖然更多實質性的規劃,需要慢慢落地推進,
  • 中新知識城:千億工程落地,購房補貼150萬
    近幾年老雷的朋友上車點,繞不開兩個片區:南沙-知識城無他,只因兩者均為國家政策下的紅利片區。規劃落地,首批千億工程動工中新知識城是繼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之後,中新兩國第三代合作打造的世界級新城;傾兩國力量及政策傾斜,
  • 廣州樓市:黃埔和南沙哪裡更值得投資,內行人是這樣分析的
    在廣州塔上班,想問黃埔和南沙哪個更值得投資做呢?回答:你好,投資方向考慮黃埔潛力更大,廣州發展是東向移動朝黃埔,南向移動朝南沙,所以南沙距離你太遠,黃埔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現在價格都比較高,240萬的預算有點低了,科學城長嶺居都比較難買到,可以考慮知識城或者是增城朱村,還是有很多選擇的,
  • 黃埔知識城掛牌一宗商地
    9月18日,廣州黃埔知識城掛牌一宗商地!地塊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南起步區創新大道以東、知識一路以北、鳳凰湖以西,佔地面積為11694㎡,容積率≤1.3,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15202平方米。地塊起拍價8711萬元,折合樓面價5730元/㎡。地塊將於10月26日10時起限時競價。
  • 廣州吹起上攻號角!南沙、黃埔之後,這是下一個價值窪地
    譬如最近大熱的南沙和黃埔。隨著南沙新地王的二次刷新,購房者加速入場,8月成交暴漲。,科學城二手甚至出現喊價「5萬+」的情況,連黃埔窪地知識城的房價也正式邁入3萬大關。放眼7434.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如果你的眼光只盯著黃埔、南沙等傳統觀念中的大熱地尋找價值窪地,未免太局限了。
  • 廣州知識城火熱的樓市,是否還值得買入?我想潑點冷水
    二是黃埔放開限購。其實早在2019年12月20日,黃埔住建局便發布人才購房新政,並於今年5月28日出臺了對應的實施細則,提出:只需符合「半年社保+本科學歷」的條件,即可在黃埔區購買一套商品房,且規定港澳臺居民在黃埔區範圍之內享受廣州市戶籍同等待遇,新加坡居民在中新知識城享受廣州市民同等待遇。
  • 解碼中新知識城首個巨無霸綜合體——廣州綠地城
    隨著新黃埔正式掛牌,成為廣州樓市成交的熱門板塊,據統計,同比去年1月1日-9月15日,新黃埔成交增長64%。對於如此熱門的區域,作為全球第一開發商的綠地集團二度落子黃埔,位於中新知識城的廣州綠地城(資料、團購、論壇)加入「金九」混戰,於9月19日正式開盤,首推76-144平兩至四房高知住宅,以實用的戶型和貼心的理想人居備,中新知識城千億配套以及計劃2017年開通的地鐵14、21號線備受買家關注。
  • 華師附中要來了,最真誠的知識城買房建議
    所以,產業發展的潛力,知識城沒得說,不會輸給南沙。有產業,就有錢,有錢就有配套,有配套就有持久的活力。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推演,理論能否成為現實,還要看執行力和機緣。身處黃埔這個開發區,知識城的財力之雄厚,沒得說。在華附官宣前,知識城已經規劃了很多學校。共規劃了48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滿足基礎教育需求,同時引進名校資源,目前公開引進的教育項目達11個,包括華中國際學校、廣州實驗中學、廣州二中會元、新加坡華僑中學等名校。
  • 十年騰飛 中新廣州知識城的「變」與不變
    繁華的夜景,「十年蝶變」,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啟騰飛新徵程。 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 6月30日晚,中新廣州知識城(下稱「知識城」)舉行建設十周年暨知識城國際科技中心啟用儀式。眾人歡呼,這個備受矚目、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的知識經濟高地喜迎「十年蝶變」,開啟騰飛新徵程。
  • 廣州買房:我是如何選擇取捨的
    以下區域,踩盤過程中因為不看好或者不適合我,在我做最終的選擇之前,已經從我的選擇範圍清單中刪除。 清遠,自住不現實,投資時機不對。花都,沒什麼產業,區域缺乏潛力。南沙,自住通勤遠,投資效率低。 如此一來,還在選擇範圍內的區域剩下天河、番禺、黃埔。這三個區域是各具優勢,各有特點的。 天河,毫無疑問,是核心中的核心。番禺,位於天河南沙之間,優勢位置加人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