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期間,陸川縣珊羅鎮田龍村出現韭菜滯銷情況,媒體報導後,愛心企業與市民紛紛湧向田龍村搶購,滯銷韭菜變暢銷。藍常斌/攝
金秋十月,在玉林市玉州區玉林香蒜產業核心示範區,石地村連片的稻田金黃一片。待晚稻收割,這片田垌就會被翻耕,由玉林市玉州區扶貧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種上玉林香蒜。
玉林香蒜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冬種春收,向來不愁賣。然而,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示範區出現80畝約15萬公斤的香蒜滯銷現象。根據土地租賃協議,香蒜必須在3月底採收完,騰地給村民春耕。
獲知這一消息,3月20日,玉林日報記者傅盛第一時間趕到石地村。當天,該報推出融媒體報導產品《十萬火急!仁東鎮石地村15萬公斤「扶貧香蒜」急尋銷路……》,並提供基地負責人聯繫方式。「不到兩天時間,15萬公斤香蒜被搶購一空,我們前後接到了超3000個電話!」
無獨有偶。陸川縣珊羅鎮田龍村是遠近聞名的「韭菜村」,全村種有韭菜1800多畝。今年3月中旬,該村韭菜出現滯銷情況,在當地媒體介入宣傳後,滯銷韭菜變暢售。
玉林市是廣西農業大市。經脫貧攻堅,產業造血,全市縣級「5+2」特色產業覆蓋率超95%。在全面小康收官年,讓貧困群眾既豐產又增收,黨媒又該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5月20日,「小康路上 我們在一起——玉林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媒體扶貧大行動」在陸川縣溫泉鎮安寧村舉行。該村貧困戶阮彩霞說:「有媒體幫忙,脫貧致富更有希望了。」
活動現場,玉林嶸豐印刷有限公司和安寧村籤訂扶貧農產品購買協議。當天,在當地媒體推動下,通過電商平臺、企業訂購、餐飲合作、團購等方式為陸川縣銷售扶貧產品29.6萬多元。
「新聞戰線工作者要主動做好脫貧攻堅的積極推動者、參與者,當好『信息庫』『連心橋』『資源池』,以凝聚社會力量,為脫貧攻堅事業注入強勁動力。」玉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呂劍楓說。
玉林市各級媒體記者紛紛響應。興業縣高峰鎮新李村脫貧戶李壽賢家的1畝包菜滯銷,玉林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凌嘉琳來到地頭做直播帶貨,不到1小時,1400多公斤包菜被搶購一空。「別小看這1400公斤包菜,要是真爛在地裡了,李家可能就返貧了。」駐村工作隊員黃琦貴說。
各縣區融媒體中心迅速行動。興業縣北市鎮欽善村莫遠清等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養有肉雞200多隻,因疫情影響滯銷。該縣融媒體中心立即推出包含視頻、圖片的融媒體報導,同時請求當地媒體支持聯動,不到1天時間,200隻「扶貧雞」被訂購一空。
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報導,作用有多大?
今年5月,位於福綿區成均鎮安田村的福綿區蔬菜水果扶貧產業帶種植的白辣椒滯銷,採摘下來的辣椒只能暫時存放在冷庫裡。在媒體介入後,廣西軍創聯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賓將新聞報導和實地拍攝的視頻以及照片發給珠三角地區的客戶。客戶說:「這是扶貧農產品呢,有多少我們要多少!」6月8日,滯銷的1.5萬公斤白辣椒被連夜運往廣東。
該產業帶是福綿區的就業扶貧車間,果蔬、水產養殖面積共計3000多畝,帶動安田村等村數百名貧困戶脫貧致富。「真沒想到,困擾我近一個月的問題,在媒體扶貧報導後,兩天就解決了。」福綿區蔬菜水果扶貧產業帶總經理楊樹滿說。
在「實」字上下功夫,踐初心、聚民心。2019年以來,玉林全市各級媒體共開展180多次大型媒體扶貧行動,引領800多家愛心企業、愛心單位和2000多名愛心人士參與。疫情期間,全市新聞戰線幫助銷售珊羅韭菜、博白鳳梨、仁東大蒜等滯銷農產品達600多萬元,幫扶了1200多戶貧困戶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