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74萬大學畢業生迎來最難就業季,而疫情的發生讓大學生就業更加困難。
不少人感慨畢業生人口數量太多了,但矛盾的另一方面,卻是出生人口逐年下降的現實。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梳理歷年來出生人口數據發現,我國00後、10後人數分別為1.63億(16330萬)、1.63億(16306萬),00後、10後的人口數量,相比80後和90後,總共少了1.03億。
經濟「內循環」成為近期熱詞,而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口,就無以形成龐大的消費市場,經濟就無法循環起來。
更為重要的是,年輕人口不僅是消費者,還是投資領域房地產的重要支撐。高房價、高房租會蠶食年輕人的消費能力,最有消費能力的年輕群體消費乏力,對經濟「內循環」也將造成負面影響。
經濟學家任澤平曾說,房地產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而購房者中,22-40歲是購房主力人群,70後、80後中已經有不少享受到房價低位的」實惠」,提前上車,而對大多數90後、00後來說,房價已經位於高位。
今年開始,00後滿20歲了,女孩子步入法定婚齡,男孩子也即將進入就業、工作、結婚的階段,買房壓力對他們來說,早已不是70後、80後可比。
以二線城市武漢為例,2015年,手拿100萬元可以在二環買一套三室兩廳,2020年,100萬元想買三室兩廳,只能去四環外了。
當問到什麼原因讓你不想生育時,撫養小孩的成本、職業責任、買房壓力佔到受訪民眾投票的前三位(FT投資參考調研的一份調查結果)。而在年收入10萬以下的家庭中,買房壓力這一項,投票者佔比更高。
美國最大的房產平臺Zillow研究證實:房價和生育率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負相關關係!房價平均每上升10%,25-29歲婦女生育率下降1.5%。
2019年,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周承輝曾說,房價越低,大家買房的年齡也會越年輕,而且面積也大,這與生育率呈正相關關係。如果只有一兩個房間,你肯定是不想生孩子的。
新京報的文章《生育率下降是高房價惹的禍嗎?》中也認為,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是明確的風險。有必要增加居民的收入,以擴大住房來解決生育率低下的難題。
生育率低下,又會反作用於房價。
在減少的1.03億人裡,即便只有1/4的人最後買房置業,影響的也將是千萬計的住房總量。
從購買力來看,7成網民月入不足5000,可見很大一批人對房價並不起支撐作用,倒是中產的減少才是影響房價的因素,畢竟他們才是真正有能力置業的人。
從實際需求來看,00後、10後們獨生子女居多,他們的父母有房,爺爺輩有房,以後人口越來越少,房子會多,百年後,孩子繼承3-4套房都是正常,那麼,房價高企的環境下,誰還買房?
無數歷史經驗表明,低生育率,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合適的生育率到底是多少,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但是,希望在經濟內循環落實之後,年輕人的收入能夠增加,人口與經濟也能自然協調。
在現有房住不炒的定位之下,樓市的單邊上漲已經結束,讓房價降下來,讓買房不成為年輕人成家立業的攔路虎已經成為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