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一直是大眾最感興趣的話題。最近不少人提問,如今在中國多少錢才能算富人?百度給出的解釋是:物質資源富有的人群,衣食住行條件相對優越, 不為基本生活需要而忙碌奔波。就算得上富人。網友也給出了定義,主要條件就是:個人的淨資產能夠超過2000萬,並能夠至少三年年收入穩定在100萬以上就算富人。可也有人說中產階級的標準就已經至少要有百萬甚至千萬的資產。
其實這樣的評判標準也不一定對,不同的時代的標準應該有所變化。80年代,口袋裡能有1萬塊,在揣個大哥大,你就是人們眼中的富人。2000年時,有了100萬,也能夠被評為富人。但現在別說百萬了,千萬都不一定能成為富人。那未來的幾年,是不是得上億才能夠算在富人?
當然不同地區、城市衡量富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國內的超一線城市,富人都是擁有者上億的資產。一線城市買完房子後還能有1000萬也算是富人。但在二三線城市的話能夠擁有300萬就已經很厲害了。所以不同地區的生活成本、收入,都決定了富人的標準是不同的。
但其實富人們也是有煩惱的。他們很多人手上並沒有多少的流動資金,更多的是房產、商鋪,他們進行投資,甚至富人也變成了「負人」。
那具體又是哪些群體中的中國富人比較多呢?
一、一線城市居民
一些大城市一直在對外擴張,很多住在這些一些大城市邊緣的農民也搖身一變成為了「城裡人」。靠著優秀的地理位置,無論是自己工作還是創業,都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成功的可能。
二、拆遷戶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為了為了的城市規劃,拆除城中村,地方政府也會給他們一大筆的現金作為安置費,或是分到很多房產,將這些不住的房子出租,收租過上富人的生活。有網友戲稱中國人的幸福字不是「福」,而是一個「拆」!一個拆就能,一夜暴富!
三、房地產行業
除了靠拆遷暴富,還有一個就是搞房地產的,雖說不是一夜就富,但是近幾年來那些炒房者也能夠迅速的富起來。雖說可能他們負債纍纍,但是高利潤讓他們掙得多、掙得快。再加上現在一些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也開始囤房,一步步發家致富。可以看看每年的全球500強企業,房地產行業一直都佔有很多席位。楊國強、王健林等「大佬」更是靠著房地產企業成為進入我國的富豪榜。
根據一些權威的機構,如胡潤研究院,根據他們的研究,2018年,資產超過600萬的家庭有488萬戶,其實這個總數相對於我國4.5億個家庭而言只佔了1.08%。所以在中國擁有600萬的家庭就應該被算在富人。
當然普通的工薪階級,每個月拿著幾千幾萬的死工資,先要躋身中國富人的行列,還是不太可能的。
不過,說實話,按照百度百科,我們只要能夠過好自己的生活,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過得更好,滿足自己的物質、精神需求就已經是正在的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