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教父的世紀大和解,對照中芯國際「內訌」翻版,前景堪憂

2020-12-26 生活與邏輯分享

昨天,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舉行四十周年園慶上,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互相攙扶著,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下次掌聲雷動,被稱為「世紀之握」!英雄惺惺相惜,晶圓代工領域的兩位耄耋老人達成和解,他們見證了半導體領域的一路成長,這將帶來什麼變化呢?

晶圓領域雙雄之間的恩怨情仇

臺積電與聯電是臺灣晶圓領域一直相互較勁,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臺積電已穩固了晶圓代工一哥的地位。

大名鼎鼎的張忠謀,出生浙江寧波,在美國德州儀器有25年的工作經歷,直到資深副總裁。1985年應邀出任工研院院長,隨後由行政院開發基金出資成立臺積電、聯電,都由張忠謀擔任董事長。

相對張忠謀來說,曹興誠在半導體領域知名度不算太高,生於臺中清水,臺大電機系學士、交大管科所碩士畢業後,即進入工研院。前往美國學習半導體技術轉移,從1981年起,擔任聯電總經理,董事長就是張忠謀。從此,兩人就產生了不解的交集!

聯電最開始以IC設計結合生產製造起家,曹興誠開始意識到這樣的模式很辛苦,完全有更換的經營模式。於是,曹興誠在1984年去美國,向張忠謀請教聯電向晶圓代工廠轉型的計劃。此時的張忠謀還在德州儀器擔任資深副總裁!

然而,三年後,張忠謀就回臺灣創辦了立純晶圓代工的臺積電,在曹興誠看來,自己的研究的計劃被張忠謀拿去了,從此在心裡埋下了不能解開的心結!

晶圓雙雄世紀大和解,中芯國際「內訌」能消除嗎?

關於臺積電和聯電都在晶圓代工領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世紀大和解很可能出現新的局面。了解這兩位頂級大佬之間的「恩怨」也為眼前的畫面感動了。

聯繫到最近中芯國際梁孟松和蔣尚義之間,幾乎看到了「翻版」,正由於兩人的歷史嫌隙,導致中芯國際的發展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果真的是梁孟松與蔣尚義之間的「恩怨」,在看待臺灣半導體兩位大佬世紀握手言和,心裡做什麼感想?沒有什麼化解不開的矛盾。

中芯國際未來該如何發展 中芯國際為何急需回到正軌

中芯國際「內訌」事件,已然爆出內部不和已是不爭的事實,蔣尚義經歷了武漢弘芯爛尾事件後,已然產生了很多質疑,中芯國際在「跑步前進」的三年會不會突然停下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目前,中芯國際掌握了14nm,但在7nm製程中,目前只有臺積電和三星,中芯國際技術開發已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進行風險量產,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在新進位程中是唯一的追趕者。

中芯國際的快速發展,也引起了美國的注意,在12月3號,美國國防部12月3日將中芯國際列入「中國軍方企業」的名單,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不光業務受到巨大影響,在技術開發上,也將受到極大影響。

總結:

在我國晶片領域一直面臨被制裁的情況下,這時候正是團結一致,打破封鎖限制關鍵時刻,也是半導體領域最需要人才的時候。我國在政策上還是人才培養上都給予極大的扶持。

但中芯國際內部目前已出現了「危機」,擺在中芯國際最需要解決的是企業文化,為什麼會出現「內訌」這是繼續要解決的問題,這已經影響到了企業的發展。

為什麼華為能在逆境中團結起來不斷強大,就是有好的內部文化。中國芯獨立自主,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對於行業領軍人物,這裡有他們最好的戰場!更需要化解矛盾,看看兩位耄耋老人世紀大和解握手,心裡那道坎是不是會過去?

相關焦點

  • 再爆內訌,中芯國際將走向何方?
    再爆內訌,中芯國際將走向何方? 昨天一封梁孟松致董事會信函內容被傳出,信中提及些許辭任原因: 蔣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深深地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 受人事震動和內訌影響,中芯國際股價大跌。
  • 內訌爆發、外患不絕,中芯國際進入最動蕩時刻
    派系鬥爭在中芯國際並非第一次出現。2011年,中芯國際內部開始了一場以CEO王寧國、COO楊士寧二人為首的鬥爭。這場內訌中,王寧國意外落選執行董事、遞交辭呈,最有可能繼任的楊士寧又因為一紙審計文件被指「逃稅」,被迫出局。 這場內訌曾讓中芯國際進入調整期,而如今歷史又重新上演。
  • 王終見王:晶圓代工教父的世紀和解
    縱觀科技產業史,總有些懸而未決的發明人之爭,比如貝爾與格雷的電話發明人之爭,馬可尼與特斯拉的無線電發明人之爭,還有張忠謀與曹興誠的晶圓代工模式發明之爭。相對於大名鼎鼎的張忠謀,曹興誠在大陸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這位聯電的創始人,在過去的四十年中,與張忠謀關於晶圓代工的發明權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
  • 中芯國際高層「內訌」,個人恩怨爆發還是公司路線改道?
    在舉國上下群策群力試圖破解「晶片危機」的攻堅階段,中芯國際爆發的「高管內訌」,讓公眾側目,也引起監管層的關注,業界對於中芯國際發展路線的走向也有了諸多猜測。發展新路徑中芯國際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
  • 中芯國際:無奈的內訌
    中芯國際:無奈的內訌 中芯國際因股東訴求分歧而引發的內訌,被外界認為是典型的控制權之爭。政府的核心訴求在於,通過中芯國際儘快將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培育起來;創辦人張汝京的核心訴求在於,將中芯國際打造成在全球半導體代工領域擁有話語權的企業;股東的核心訴求在於,通過投資中芯國際獲得可觀的財務回報(特別是考慮到中芯國際創辦時絕大部分股東都是財務投資人的角色)。
  • 內訌爆發、外患不絕,中芯國際進入最動蕩時刻 | 獵雲網
    派系鬥爭在中芯國際並非第一次出現。2011年,中芯國際內部開始了一場以CEO王寧國、COO楊士寧二人為首的鬥爭。這場內訌中,王寧國意外落選執行董事、遞交辭呈,最有可能繼任的楊士寧又因為一紙審計文件被指「逃稅」,被迫出局。這場內訌曾讓中芯國際進入調整期,而如今歷史又重新上演。
  • 中芯國際反覆內訌背後:半導體設備被卡脖子結下的無奈苦果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告,臺積電前COO、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而在3年前,中芯國際即已延攬到前臺積電研發總監、前三星CTO梁孟松任聯席CEO,蔣尚義的加入,等於中芯國際得到兩員大將,追趕全球晶圓代工廠標杆臺積電的步伐即將加快。然而,讓外界錯愕的是,梁孟松卻提交辭呈,拂袖離開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管理層動蕩背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鬥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變革大幕開啟?中芯國際管理層動蕩背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鬥爭」導讀: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讓中芯國際必須做出改變。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芯國際的事情,外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鬥爭」,這與當下國際形勢、中國產業需求、如何更好地為中國產業服務、公司未來發展、年輕人才培養等都有關。顧文軍認為:「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讓中芯國際必須做出改變。
  • 中芯國際開啟12nm工藝小規模量產,國產晶圓代工技術已追上英特爾?
    12月4日消息,來自相關媒體的報導顯示,中芯國際今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第一代FinFET14納米已於2019年四季度量產;第二代FinFETN+1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有望在2020年底小批量試產。 此外,針對此前美國方面的動作,中芯國際刻意重申,目前公司的營運和採購一切正常。
  • 中芯國際突然內訌!復牌後直線暴跌超6%
    12月15日深夜,被視為本土晶圓晶片製造頂梁柱的中芯國際突然鬧出「內訌」:蔣尚義回歸擔任副董事長,梁孟松自認不再被尊重與信任,隨即請辭聯席CEO。都曾在臺積電供職、被視為「師徒關係」的兩位業界大牛,如今卻難以共處一室。
  • 中芯國際鬧「內訌」:究竟是誰導演的一齣戲?
    蔣尚義同樣是我國半導體領域一等一的人才,他不僅是梁孟松的前輩,而且還比梁孟松更早來到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低開逾4%中芯國際H股停牌 此次人事變動,早已在坊間流傳,被稱為「內訌」。受此消息影響,中芯國際的A股和港股今天都跳空低開。16日早盤中芯國際A股低開4.16%,報56元,盤初一度直砸跌停;中芯國際H股早間在港交所臨時停牌。
  • TrendForce:2020年Q3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商營收排名預測 中芯國際第5
    今日,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調研結果顯示,預計第三季全球晶圓代工廠營收將增長14%。主要原因在於,年底為歐美消費旺季,加上中國十一長假及雙11促銷活動,帶動目前下遊客戶端拉貨動能旺盛,使晶圓代工產能與需求連帶穩定提升。
  • 中芯國際內訌背後:前三季度營利雙增 3年實現7nm製程重大突破
    來源: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作者:陸鵬鵬 半導體行業發生重磅人事變動,臺積電前COO、前中芯國際獨立董事蔣尚義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與此同時,中芯國際也陷入了內訌傳聞。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在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蔣先生提名任職之後,我將正式提出辭呈。」除了辭職原因外,該份聲明中還透露出了諸多重要信息。
  • 中芯國際「將相翻臉」爆內訌:蔣爸二度回歸,梁孟松怒辭CEO!
    大陸規模最大、市值4000多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深夜被爆大料。臺積電前COO、晶片大牛蔣尚義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現任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辭職!一來一去,頗有戲劇性。稱被不尊重、不信任,中芯高層「內訌」藏不住了值得注意的是,梁孟松與蔣尚義都是臺積電「老將」,難道是蔣尚義的回歸,導致了梁孟松的突然離職?
  • 中芯國際(00981)評估美國民事訴狀 將作抗辯
    對於中芯國際的「內訌」,資本市場視之為利空。16日早盤,中芯國際(688981.SH)開盤大跌,一度跌幅近10%,截至記者發稿,報54.3元,跌幅7.07%。  蔣尚義何人?  蔣尚義與中芯國際此前就有淵源,其於2016年12月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但於2019年6月辭職。
  • 內訌+外患,中芯國際如何突圍?
    派系鬥爭在中芯國際並非第一次出現。2011年,中芯國際內部開始了一場以CEO王寧國、COO楊士寧二人為首的鬥爭。這場內訌中,王寧國意外落選執行董事、遞交辭呈,最有可能繼任的楊士寧又因為一紙審計文件被指「逃稅」,被迫出局。這場內訌曾讓中芯國際進入調整期,而如今歷史又重新上演。
  • 中芯國際管理層動蕩背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芯國際的事情,外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鬥爭」,這與當下國際形勢、中國產業需求、如何更好地為中國產業服務、公司未來發展、年輕人才培養等都有關。顧文軍認為:「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讓中芯國際必須做出改變。
  • 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提出辭呈!背後發生了什麼?
    半導體領軍人物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正式官宣,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
  • 辭職信和公司聲明中暗藏玄機 中芯國際內訌真相是什麼
    來源:AI財經社撰文 / 唐煜 牛耕原標題:中芯國際內訌真相從12月15日晚到12月16日早晨,一封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的辭職信引爆全網,截至收盤,中芯國際A股下跌5.53%,港股下跌4.94%。
  • 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能為華為代工晶片了嗎?
    文案:燁華編輯:俊熙中國在晶片製造水平如今依舊和美國有很大差距,目前代表中國最高集成電路晶片製造水平的企業就是中芯國際。中芯國際在14nm工藝已經達到了量產的水平,在年前有希望小規模生產。美國對中芯國際出手可能是因為中芯國際業務發展過快,被美國給惦記上了。近期傳出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的消息,對此中芯國際也承認了,表示美國制裁不會對公司業務造成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