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中國打仗的軍陣,陣法究竟有啥用?

2020-12-12 騰訊網

軍陣,一個在古代戰爭中無處不在的詞彙破陣,一段在古典著作和武俠小說中被極力渲染的情節。

中國軍事科學院的專家劉慶在分析了「陣法文化」後認為,這些軍陣已被傳奇化、神化,歷史上的真實軍陣並不神秘。

對於陣法是否將在各國核彈、槍械、軍用飛機等競賽式發展的背景下將徹底退隱到歷史深處,劉慶研究員也給予了明確回答。

「陣法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是戰鬥隊形。

」劉慶直截了當地說。

劉慶是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的專家,對中國古代軍陣頗有研究,這次接受我的採訪,主要是探討軍陣的神秘性。

中國古代軍陣每一次出現在歷史中,幾乎都帶有神秘莫測的氣息。

在撲朔迷離的刀光劍影中,戰場上的千軍萬馬或一兵半卒,可隨金鼓號角的指揮或一柄羽扇的示意,協同動作,從而產生無窮的威力和超人的能量。

依靠陣法,弱可以勝強,小可以勝大,就連毫無生命的沙石樹木也可用來殺傷敵軍。

如《水滸傳》第八十八回中,遼軍擺下的「太乙混天象陣」,讓一貫能徵善戰的梁山泊官兵次慘敗,連黑旋風李逵都被活捉。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的陸遜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當他乘勝追擊一路奔到白帝城下時,卻走進了諸葛亮用石頭壘起的「八陣」中,最終全軍覆沒,陸遜本人則依靠諸葛亮老丈人的「情分」才得以逃出。

而在《大破天門陣》中,進犯中原的遼國軍隊為和宋軍決戰,擺下了天門陣,擔任宋軍元帥的楊六郎雖然動用了大批精兵強將,也熟知了天門陣的要旨玄機,卻依然難以破解,直至獲降龍木後,方才破陣。

這些出神入化的陣法,讓人眼花繚亂,又心生嚮往。

但在與劉研究員交談的過程中,我的這個想法卻逐漸被顛覆了。

在劉慶看來,故事中的陣法都已經被高度神秘化,與歷史上真實出現過的陣法相去甚遠。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陣法又是什麼樣的呢它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字長蛇陣、六丁六甲陣、九宮八卦陣、八門金鎖陣等陣法是否真正存在過在劉慶的講述下,我一步步接近了這個千古之謎。

從狩獵陣型到上古軍陣陣法是在古代戰爭中為著要求戰場上統一的指揮和協同動作而產生的,它的目的是可使每位士兵都儘可能地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早在遠古時期,在古猿逐漸轉變成人的過程中,最原始的陣法就已經產生了。

說起來,陣法的起源與狩獵活動有著極深的淵源。

古人最早的戰鬥對手並不是人,而是野獸。

在狩獵過程中,對於弱小動物而言,古人要採取追擊或伏擊的隊形,而在面臨猛獸時,則要採取防守隊形,讓健壯者走在前面,母親帶領幼子走在當中,兩側則是青壯年,穩重勇猛的壯年殿後,這種防禦猛獸襲擊的非常有效的防禦隊,就構成了古人最基本的陣法。

即使人類文明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這種陣法與狩獵活動的淵源關係仍然清晰可見。

在夏、商、西周時期,軍事訓練主要是通過平時的狩獵活動來完成的。

因為狩獵的隊形與作戰時的隊形幾乎沒有差別,而且,娛樂性較強的狩獵活動,還可提高人們相互間的協同配合能力。

不僅中原漢民族如此,邊疆少數民族更是習慣於將與野獸搏鬥的戰鬥隊形直接用於作戰。

據宋人編撰的《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北宋使臣拜訪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時,見到他每次打獵,都與手下將領投擲箭矢以決定各部落軍兵狩獵位置,然後借圍獵的機會操練陣法。

這種圍獵陣型,在後來女真騎兵與遼軍和宋軍的作戰中,被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從而成為兩翼包抄陣法。

最早的軍陣是「一軍陣」,顧名思義,參戰的士兵只組成一個大的軍陣。

由於一軍陣在戰鬥中幾乎沒有戰術上變化的餘地,因此,很快就被「二軍陣」、「三軍陣」直至「多軍陣」所取代。

在戰爭中,這些不同的軍陣之間分工不同,有的軍陣用於引誘對手,有的負責與對手決戰,也有的用於迂迴包抄對手。

從兵種上看,最早在戰爭中使用的陣法應是步兵方陣。

但組織形式較為成熟、運用自如且名目繁多的早期軍陣,還是在戰車產生後的車戰軍陣。

車戰軍陣的盛行時間是,從商代中後期到周代。

車戰源於夏代,至商代晚期才形成一定規模的作戰樣式。

它的主要裝備是由匹馬或匹馬駕挽的木質戰車,戰車上載名甲士,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執弓射箭,右方甲士執戈、矛等長兵器,居中者控馬駕車。

通常情況下,戰車都是在保持自己寬大的編隊隊形的前提下,伴隨著緩慢的鼓點徐徐前進。

在接近敵人時,左方甲士以弓箭射向敵人,敵對雙方戰車交錯時,右方甲士以長兵器進行格鬥,直到棄車肉搏。

每輛戰車周圍還配備一定數量的步兵,因為單純的戰車部隊衝擊力有限,沒有步兵的保護,很容易被靈活機動的步兵所消滅。

這種戰車和步兵混編的軍陣,能夠充分發揮整體威力,尚未交鋒就會給敵人心理上造成巨大壓力。

平常我們聽到的「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就是以戰車來評判一個諸侯國實力的標準,但戰車車陣雖然浩浩蕩蕩、氣勢宏大,卻並非所向無敵,原因是,當時的戰車前進速度相當慢,且陣型呆板。

到了春秋時期,車戰的規模日益擴大,逐漸擺脫了原先雙方列好陣勢才交戰的慣例,而是更注重戰鬥的突然性,由此進一步豐富了車戰戰法內容,並影響到戰車編組隊形的變化,出現了一些較為經典的陣型,其中以方陣和雁行陣最為常見。

方陣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陣型,它陣型整齊,四方如繩,構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形成寬大的作戰正面。

孫臏認為方陣應該「薄中厚方」,即方陣中央的兵力稀疏,四周的兵力厚密。

中間兵力少,可虛張聲勢四周兵力多,可防禦敵人進攻。

雁行陣又叫鳥陣,是一種橫向展開、左右兩翼向前或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向前則呈「」字形,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一樣,是一種用來包抄迂迴的陣型,但後方的防禦比較薄弱向後則呈倒」」字形,用於保護兩翼和後方的安全。

各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和實戰,促使陣法在不斷進步。

公元前年,晉國大將魏舒與狄軍遭遇,由於戰場地形狹窄,龐大的戰車無法展開,魏舒大膽改革,「毀車以為行」,將戰車上的甲士和步卒混編在一起。

看慣車陣的狄軍對其嘲笑不止,結果卻大敗而歸。

隨著作戰地域向山地水網地帶延伸,特別是隨著戰國時期弩遠比弓箭威力強大被裝備部隊,步兵可在寬大的正面上,有效遏制戰車的衝擊,使得車兵雄風不再,不得不退出戰爭舞臺。

步兵的興盛,對步兵戰法的豐富和發展提出了要求。

由於步兵一直作為車陣的附屬物存在,所以,步兵復興後的軍陣排列,最初的參照物只能是車戰軍陣,如方陣、雁陣等等,之後才逐漸發展出各種陣法。

戰國時期步兵軍陣繁多,當時的軍事理論家對這些陣法做了總結。

年,山東臨沂銀雀山一號漢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簡,其中就包括失傳已久的《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中將軍陣分為種:方陣、圓陣、錐行陣、雁行陣、鉤行陣、玄襄陣、疏陣、數陣、火陣、水陣。

需要提出的是,後兩種是特殊戰法,前種才是陣法。

劉慶說,在種陣法中,除方陣和雁行陣外,圓陣是為了防禦而採用的陣型疏陣是疏散的隊形,通過加大行列間距,通過多豎旌旗、兵器、草人的方法,以少數兵力顯示強大的實力與此相反,數陣是密集的隊形,以便集中力量進行防禦和進攻錐形陣的形狀,就像一個錐子,前尖後寬,可通過精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面攻擊敵人,突破、割裂敵人的陣型,兩翼擴大戰果,是一種強調進攻突破的陣型鉤形陣的正面是方陣,兩翼向後彎曲成鉤形,以保護側翼的安全,防止敵人迂迴攻擊後方指揮金鼓之所在玄襄陣是一種迷惑敵人的假陣,隊列間距很大,多豎旗幟,鼓聲不絕,且模擬兵車行進的聲音,通過嘈雜的卒聲,製造軍隊數量龐大的假象,以欺騙敵人。

步兵陣法成熟之後,中國軍隊陣法的發展並沒有就此停滯,一個新的因素促使它繼續向前發展,廣闊的戰場中,迎來了騎兵。

騎兵機動性的優點非常明顯。

尤其是馬蹬發明之後,騎兵在馬上不用再擔心坐不穩的問題,這使騎兵成為了戰場上的生力軍。

最早的騎兵要追溯到戰國時代的「胡服騎射」,當時,趙國已經開始學習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作戰方法了。

到了漢朝,在不斷南侵的北方匈奴騎兵面前,中原的步兵方陣的缺點被暴露出來,為此,漢朝也採用了騎兵部隊。

從古至今,騎兵的戰術無非兩種:正面突襲與迂迴包抄。

但也正是因為這兩種特點,使得騎兵軍陣不可能像步兵軍陣那樣,講求士兵間的進退有序。

時光進入魏晉的天下,披著鎧甲的戰馬,開始馳騁在大地上,馬背上是全身佩甲的兵士,這便是重騎兵。

但重騎兵雖然防禦性有所增強,但卻是以犧牲機動性作為代價,因此到了隋唐時期,輕騎兵又重新成為主流。

之後,雖然在遼金時期有過一次重騎兵的復興,但時間短暫得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到了元代,蒙古人的輕騎兵縱橫歐亞大陸,歐洲人的重騎兵其盔甲厚度遠非中國重騎兵可比幾無還手之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古代著名的十大軍陣,你知道幾個?
    古代行兵打仗,雖然講究「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但為了發揮軍隊最強戰鬥力,還是會根據地理環境、軍隊自身特點等擺出一些軍陣。其實,在古典小說裡,常常也能看到「軍陣」這個詞,甚至在說書人嘴裡,軍陣更是神乎其神。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古代著名的十大軍陣,你知道幾個?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陣法 殺傷力驚人!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陣法 殺傷力驚人!時間:2017-06-02 13:3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中國古代十大陣法 殺傷力驚人! 又作天罡北鬥陣,是古人仿照北鬥星演化而來。
  • 古代中國打仗為什麼注重陣法?揭秘:陣法的作用!
    我們經常能從史書上或者武俠小說上還有電視劇上看見古代那些陣法的奇妙,很多不經意的一個陣法就能成為無所不能的狀態,什麼迷魂陣等一些陣法真的被傳的雲裡霧裡的。著名的將軍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這個天門陣就是民間傳說中能夠讓人產生幻覺,或者能讓人發瘋的一個陣法。
  • 小說中打仗常用的「陣法」,在歷史上到底是怎樣的
    兩漢時期,陣法在實戰中廣泛應用。漢初,韓信在井陘之戰中背水結陣,大破二十萬趙軍。武帝時期,衛青用五車陣擊破匈奴,李廣用圓陣迎戰二十倍於已的匈奴。東漢時期,竇憲「勒以八陣,蒞以威神」,大破匈奴。據《後漢書》記載:「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說明東漢軍隊練習的陣法多達64種之多。經過發展,陣法在兩漢初具雛形。
  • 古代的中國為什麼講究陣法,而西方沒有?專家:有,都是一回事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打仗最講究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陣法了。像最著名的就是諸葛亮的八卦陣了。基本上,但凡遇到了八卦陣,敵人都無法反擊。再加上演義裡面,各種各樣的破陣,讓中國的陣法憑空添上了一層神秘的薄紗。
  • 有網友問:古代有哪幾大陣法?
    中國古代兵書,陣法在打仗中十分常見,比如封神榜,隋唐演義都有記載排兵布陣,在真實的歷史中,尤其在冷兵器時代,陣法也是一種高等級的作戰戰術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實戰意義。比較常見的有方陣,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陣法,攻防兼備,圓陣具有較強防禦能力。錐形陣,適合衝擊,能較快突破敵軍。雁形陣,適合用於迂迴包抄敵軍。這些都是一些比較常用的陣型,常常根據攻防情況進行轉換。當然還有一些特殊的陣法,陣法除了攻防,同時還具有其他特殊的作用,比如對敵軍的欺詐。
  • 中國古代陣法大集合!
    中國古代陣法大集合!陣行是古代軍隊的野戰隊形,是戰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尤其是冷兵器時代。中國古代不乏許多著名陣法,有時布陣得當,往往能發揮超常戰鬥力,克敵制勝,反敗為勝。魚鱗陣進攻陣形魚鱗陣是古代陣法中的一種,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於進攻陣形。魚鱗陣是把兵團分成五到六段,一 層壓一層的陣形,主將的位置是位於中後方。
  • 古代都是怎麼打仗的?
    戰鬥場面,古代的戰爭也很專業,不會一窩蜂的往前衝。在古代打仗,首先是一個陣型,士兵們在陣型裡前進或後退,這個陣型一般都是很嚴厲的,每一種陣型都進行非常嚴格的排列,比如什麼人負責衝刺拼殺,什麼人負責遠程攻擊,什麼人負責掩護,都是需要經過嚴格的排列和安排的,兩軍交戰擺陣是最重要的,好的陣型可以讓敵人陷入混亂之中,而自己的軍隊可以佔據絕對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軍隊在打仗之前都會先擺陣法的主要原因。
  • 古代陣法是如何發展的?其實有三個階段,頂峰在一人身上
    中國古代陣法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與時代發展和戰爭水平的發展相同步,並與兵器和軍事技術的發展相適應。中國古代戰爭在兵器和軍事技術發展上經歷了冷兵器時代、冷熱兵器並用兩個發展時期。與之相應,中國古代的作戰方式也經歷過混戰、方陣、圓陣、疏陣和車戰、步戰、騎戰及車步協調、步騎相配、冷熱兵器配合作戰等多種形式的變化。
  • 中國古代六大最常用陣法 看看你聽說過哪一個?
    古代行軍打仗都講究用陣法作戰,「布陣」指的就是中國古代作戰是非常講究陣法即作戰隊形。布陣得法就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通過合理排兵布陣發揮最佳效能,克敵制勝。以下為中國古代六大最常用的陣法:6 鶴翼鶴翼是古代戰爭常用陣型,不用猜也知道這是人類一定會發展出來的.因此是專供包圍用的陣型。此種陣型主將位於中央(多半是弓步兵),兩側是副將,兩側最好使用強大的部隊(騎兵為多)。
  • 陣法!生肖傳說帶你領略中國古代文化!
    全新的陣法更高的難度,再一次挑戰生肖世界各路英豪!在70級副本剛開放之日,就有玩家豪言要在當晚將副本打通關!然而,此次70級副本陣法實在高超,已有不少玩家稱其太難! 說起這次70級副本超高難度的陣法,其實出自我國古代著名文學作品《封神演義》之中!
  • 中國古代十大陣法 看著簡單卻威力巨大
    中國古代十大陣法 看著簡單卻威力巨大中國古代作戰是非常講究陣法即作戰隊形的,稱之為「布陣」。布陣得法就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克敵制勝。今天簡單陳述下中國古代的十大陣法。一字長蛇陣根據蛇的習性推演而來一字長蛇陣是一種用兵之陣。
  • 古代打仗如果遇到這幾種陣法乖乖收兵吧,你根本贏不了!
    古代冷兵器在古代,大規模戰爭一旦爆發,士兵絕不是僅僅採用長矛大刀砍殺對方,往往軍事家們採用一些陣法迅速且大規模殺傷敵人。 古代軍師第一、車陣。中國古代戰場上,最早開始是一對一大刀戰,後來長矛出現以後,發生了長矛之戰。在隨著科學生產力的發達,人們發明了用來運送物資的戰車,不久戰車不但用來運輸,在戰場上還用來作戰,車戰對長矛大刀之戰起了有力的補充作用。這種戰車是經過改制的。
  • 我國古代的十大陣法分別是哪些,有薛仁貴擺過的龍門陣嗎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陣法是什麼?說的直接點,就是冷兵器時代的一種戰鬥隊列,也是在雙方進行戰略決戰時,各方將領為了統一指揮與協同合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軍事配置。
  • 中國古代戰爭究竟是怎麼打的?
    歷朝歷代的史學家沒弄明白古代戰爭怎麼打 在《說嶽全傳》裡,金軍統帥金兀朮有一支王牌軍叫「連環馬」,用鐵索將30匹馬連在一起,衝擊起來無人可擋,但在郾城大戰中被嶽家軍用鉤鐮槍和「砍馬腿戰術」破掉了。《說嶽全傳》中連環馬的靈感很可能來自《水滸傳》,梁山群雄用鉤鐮槍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
  • 解密中國古代的陣法:到底是威力無比,還是戰五渣?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在經過無數次的生死拼殺中,逐漸將戰鬥中一盤散沙式的互砍,演繹成為中國古代進攻和防守的排兵布陣之法,這些陣法有多大威力?可以明確的說,即使你身懷絕世的武功,天下無敵的猛將,一旦落入大陣之中,也休想全身而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大陣法。
  • 中國古代有三大厲害陣法,除了諸葛亮的八卦陣,你還知道啥?
    在中國古代社會,打仗就如同家常便飯。不是我打你,就是你打我。尤其是在春秋戰國這樣的亂世,戰爭不僅局限於兩個諸侯國,很有可能會引發多國混戰。除了軍隊數量和武器裝備外,將領們還得學會派兵布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傳說中最厲害的三大古陣。第三,一字長蛇陣。
  • 古詩鑑賞之十《從軍行》作者明餘慶:感悟能打仗、打勝仗
    3.常山陣:古代一種首尾呼應的陣法。4.笳(jia):即胡笳,從少數民族傳入的一種軍中樂器;細柳營:漢文帝時,以治軍嚴明著稱的將軍周亞夫駐軍處,這裡指軍紀嚴明的兵營。5.劍花:寒氣在劍上凝結成的霜花。6.會:定能;河南地:指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一帶。
  • 中國古代的陣法:是威力無比還是戰五渣?你認識幾個?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在經過無數次的生死拼殺中,逐漸將戰鬥中一盤散沙式的互砍,演繹成為中國古代進攻和防守的排兵布陣之法,這些陣法有多大威力?可以明確的說,即使你身懷絕世的武功,天下無敵的猛將,一旦落入大陣之中,也休想全身而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大陣法。
  • 關於中國歷史中的十大用兵陣法,你知道幾種?它們真的存在嗎?
    說起用兵之道,那麼我們不得不提起"布陣"一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關於排兵布陣的兵書可謂是琳琅滿目,陣法也稱之為"布陣",那麼,什麼是陣法呢?所謂的陣法就是指,在作戰時所部署的戰鬥隊形,而布陣得法就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通過合理的排兵布陣使得軍隊發揮最佳效能,以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而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說排兵布陣有"十大陣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解開這個疑惑,我們在解開這個疑惑之前,先來看看這"十大古陣": 第一種:長虹貫日——一字長蛇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