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沒事的時候,為了打發時間,就在某些地方回答一些網友的問題。說實話,不知道是現在的人問問題越來越有趣了,還是越來越懶了,什麼問題都有人問。
就比如我遇到的這一題:手裡有50萬現金,關係很近的親戚想借這筆錢用來買房,該怎麼辦?本來隨手答了200字的簡要回答,結果莫名其妙地收穫了一堆贊。所以今天想著稍微再解釋解釋,給朋友們參考參考。
因為我自己向別人借過錢,也被別人拒絕過。別人也向我借過錢,我也拒絕過。也遇到過之前關係很鐵,後面變成老賴的人(真的老賴,被老家地方法院公示的那種),硬把錢要回來的。所以借錢這種事情,在現在這個社會還是很微妙的,最好還是要認真點處理。有的時候是為了面子,有的時候又是不得不往來的經濟利益,所以還是注意點好。
首先,我們要注意審題。這個問題隱含的前提是,手上50萬現金這件事被人知道了,否則別人哪有可能來借這麼多錢,借個3-5萬就很不錯了。所謂「財不外露」,被人知道有這筆錢了,就不可能「全身而退」了。
所以,下面基於對人性和當前人情世故的分析,提出幾種常見的選擇及其對策和可能的後果。
第一種對策:借給親戚。這個沒什麼好多說的了,唯一注意的是大數額的經濟往來還是要打個借條。借條的格式網絡上可以自己找,大部分都差不多。這裡稍微普法一下,借條裡不約定利息的話,由於借貸雙方是自然人,所以法律是不支持的利息這個主張的。
實際生活中,關係很近的親戚朋友一般也不會約定利息。所以為了保護出借方自己的利益,最好的辦法是約定還款期限。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借條不約定利息視同沒有利息,但是超過還款期限即使沒約定利息,出借方也有權利要求自超過約定期限開始,欠款人按照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支付利息。這個主張目前是得到保護的,所以約定還款期限明面上沒有約定利息,實際上也是有這個效果,避免對方老拖著不還。
當然借給親戚以後,事情的主動權基本上從把錢給對方的一刻起就消失了。之後的事情全看親戚是否給力了。如果運氣好,過幾年或者在約定的日子前還上,那出借方有情,借錢的人守信,大家還是其樂融融。
不過有些人借錢的時候是有心也有力能還上的,但是架不住情況變化,有些人想還但是沒錢。所以要是運氣不好,還不上的話,兩邊一拍兩散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個到底大家也是懂得。
所以很多人出於對「人財兩空」的擔心直接選了第二種方案——不借給親戚。其實這本身也無可厚非,畢竟這個年頭談感情傷錢,很多人都不願意談感情。這種時候如果對方比較大度、不計較,可能感情不會受到很大的損害,但是如果對方只是普通人,沒有那麼大肚量的話,雙方基本上距離「一拍兩散」也沒多遠了。
因此,如果要選第二種方案,又不打算影響雙方的關係和面子的話,辦法也不是沒有,只是分寸要學會拿捏好。這裡最關鍵的地方是什麼呢?就是不借錢給對方的理由的重要性要和對方借錢的理由同等甚至更加重要。
話說起來可能有些拗口,用更直白的方式說就是,這錢留著有更需要用的地方,而且重要性比借錢的人至少是同等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吧,對方是為了買房來借錢,這邊如果不借錢的理由是需要拿來看病的話,對方是不可能繼續下去的。因為中國人認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所以看病的重要性大於買房子,對方自然不會再開口。
或者對方是為了買房來借錢,這邊的理由是未來幾個月也要買房,對方同樣不會再繼續下去。因為兩邊都是買房,重要性是同等的,總不能說對方買房就一定比這邊更緊迫吧。
當然,如果對方不知道手上有多少錢,那借多少的主動權就更掌握在自己這一邊了。
有朋友要問了,第二種方案傷感情的概率很高,第一種方案傷錢的概率很高,那有沒有稍微折中一點的方案呢?答案是有的,也就是第三種方案——送給親戚1-5萬,表示自己這錢有急用(甚至不用說有什麼用),大概率親戚也不好意思借剩下的錢了,可以自己拿著。親戚還能做,錢也不用借,就是虧了1-5萬做人情(當然對方還會念著你的好,畢竟白送了錢)。
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的事。這一點大部分人是可以接受的。那麼對方既然開口來借錢了,我確實拿不出更多的錢,那退一步總可以吧。雖然沒辦法把這個錢借給親戚,但是考慮到親戚確實需要幫助,送個1萬-5萬(數額可以自己定),對方不用還了,夠不夠情誼?
而且已經給過錢了,情誼也已經到了,對方要是還不領情。那就必須把這送的錢先退過來,光是這一點,大部分人都不會做。如果真退了這錢還要再借,那可真是得小心了,莫不是真看上這錢不打算還了?不過也不要緊,這種親戚朋友不要也罷。把對方退了送的錢這事往外一宣傳,看看誰還敢借錢給他!
所以對方只要還有點腦子,也嘗了甜頭,就自己退吧。大家明面上和和氣氣的,這一邊也算是「破財消災」了。
至於借錢這事本身合理不合理,只有局內人自己最清楚。現在的社會規則就是如此,只能說儘量選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方案。也沒有說哪個方案就一定更好,反正就自己選唄。都是成年人了,不論選什麼後果都要自己承擔著,別賴別人。
最後說一下,上面這些辦法也不全是我原創的,買一本奇葩說出品的《好好說話》也能看到類似的內容,提高應對人情世故的能力。多讀點書沒壞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