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出差或者出門旅遊的時候,在酒店裡經常能看到那種長長的放在床尾的凳子,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床尾凳,可是你知道麼,這種凳子絕不是現代才有的,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床尾凳,只不過那時候我們並不這麼叫,而是叫它春凳。說到春這個字,相信想到萬物復甦的只有剛剛上學的小孩子,大部分成年人在當今社會聽到春字,想到的基本上都是男女之事。可是古代的春凳真的是用來做那種事情的嗎?
在我國古代,春凳是雙方結婚的的嫁妝中的一種。嫁女兒的時候,隨行的嫁妝越多,女孩將來嫁過去之後在男方家中的地位也就越好,雖然古代重男輕女,但是做父母的還是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活得輕鬆。而那些嫁妝都是放在春凳上面的一同送過去的。而春凳的這個春字,也是美好的寓意,春天是一年的開始,無限的活力,無限的生機,寓意夫妻生活幸福美滿。就像是核桃寓意和和美美一樣。我們現在吃的春餅,春卷也是同樣的道理。
春凳在古代的用處是非常多的,在《紅樓夢》中就有對他的描述記載,它是寬並且長的,可坐可臥。有時候適當休息小憩一會的時候,大都會選擇在春凳上面。而且如果家中來了客人,凳子不夠的情況下,春凳也能派上用處。如果有人生病了,春凳還能起到一個擔架的作用。不過現在這種凳子通常被用作裝飾。不知中國,外國也有床尾凳,他們主要是用來換衣服和在臥室休息等,跟我國大致一樣。
果然不得不佩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大家還知道什麼關於春凳的用途和故事麼?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