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蔓延,而你的生活「極簡」了嗎?

2020-12-25 海右讀書

「極簡主義」這種生活方式蔓延開來。越來越多的人從建築設計、使用器物甚至所接受的信息等等方面崇尚「極簡」,篤信「Less is More」,讓生活方式回歸簡單純粹。極簡主義者認為,極簡生活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種更為人性化的、經濟的、環保的、輕鬆愉悅的生活方式。當然,極簡主義雖然在中產階級和白領中擁有不少擁躉,但對這種生活方式進行冷思考的也不乏其人。

擁有更少物品的生活方式

一個家庭大約有多少件物品?幾千件還是幾萬件?遠遠不止,美國一個家庭平均有30萬件物品。並且,其實這30萬件物品扔掉一半,完全不會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生活中有個「二八法則」,在擁有物品這件事上也是如此:在80%的時間裡只使用到擁有的20%的物品;只在20%的時間內才會用到另外80%的物品。擁有更少物品的生活方式,就是當前不少人追求的極簡生活。

美國男子喬舒亞是「成為極簡主義者」網站的創建者和編輯。這個網站已經激勵數百萬人擁有更少的物品和更豐富的人生。喬舒亞開始倡導極簡生活源於他一次整理車庫的經歷。可以容納兩輛車的車庫被塞得滿滿當當:紙箱子一個摞著一個,幾輛自行車靠在牆邊放在一起,角落裡還有花園澆水用的水管,耙子、鐵鍬和掃帚也都放得東倒西歪……本打算快點收拾車庫陪兒子玩耍,因為雜物太多遲遲結束不了。一瞬間,喬舒亞忽然覺得「我不需要擁有這些東西」,影響自己陪伴兒子的,正是這些雜物。他忽然想通了,「擁有」並不等於幸福。於是從這一刻起,一個極簡主義家庭誕生了。

隨即,喬舒亞一家開始出售、贈送或者扔掉不想要的物品。在半年的時間裡,他已經丟棄了全部物品的一半。喬舒亞很快看到了極簡主義的好處,並逐步發展出了一種哲學——如何才能使更多人從一種更簡單、更有意義的生活中獲益。很快,他創建了一個名為「成為極簡主義者」的博客,當作在線日誌。後來卻發生了令人驚奇的事情:越來越多人開始閱讀喬舒亞的博客,讀者數量從幾百人發展到幾千人,後來增加到幾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如今,博客每月讀者數量超過百萬人。他也從一名在教會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師,轉型為一名「擁有更少的益處」的理念全職推廣者。

喬舒亞不斷重複:擁有過多的物質並不能讓我們幸福。更糟糕的是,它們將使我們遠離真正讓人幸福的事物。放棄那些不重要的事物,才能更自由地追求真正重要的東西。

如何才能「斷舍離」

相比於減少物品,過去很多年人們在商家鋪天蓋地的廣告影響下一直在不停地積累物品。說到購物,美國有「黑色星期五」,中國有「雙十一」。很多人以「滿足安全感」的名義囤積了大量物品,實際上是在累計舒適感。有心過極簡生活的人們往往糾結:我的傳家寶怎麼辦?孩子的玩具怎麼辦?戀人送的紀念品怎麼辦?

和極簡主義的理念類似,日本有一個叫「斷舍離」的名詞。「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其中,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喬舒亞是這樣在一天之內把三個書架精簡到一個書架的:過期的參考書應該是最先被清理掉的;從未閱讀過的書(事實上,永遠也不會讀),這類書清理掉之後,再也不會讓那些「應該讀」的書成為自己的負擔;讀過的書則看是否會常用或者被定期推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留下來,反之則從書架上拿走。

廚房裡的儲存空間永遠都不夠用。相比之下,祖母們卻能在更小的、設備更少的廚房裡,更頻繁地做出更複雜和更美味的大餐。事情的真相是,對於做飯這件事情,簡單永遠是最好的選擇。我們真正需要的廚具,其實比現在所擁有的要少很多。極簡主義者的辦法是,試著從廚房裡拿走29件廚具,在未來的29天中把它們收納起來。看看在全新的、沒有雜物的廚房環境中能否更享受烹飪的過程。衣櫃也是如此,從衣櫃中拿出29件衣服,未來29天不再穿它們。可能你會發現,其實你根本不需要這29件廚具或者衣服。

儘管極簡主義首先談論的是清理物品,最終目的卻是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好地實現生命中最高遠的目標。極簡主義表達的是自由、和平和喜樂,講述的是為了全新的可能性而開闢出的空間。它能夠幫助人們「甩掉包袱」,清除障礙,過上物品更少卻更自由的生活。

極簡主義的「冷思考」

崇尚極簡主義生活方式,在聖地牙哥大學工作的戴維將自己的物品限制在100件以內。《新聞周刊》發現並刊登了這個故事,如今「戴維」的百件物品挑戰已經成為極簡主義者中一個備受推崇的目標,甚至由此引發了更為激烈的競爭,例如只擁有75件、50件,甚至12件物品。

這固然是成功者的例子。不難想像,挑戰成功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對大多數人來說,捨棄東西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否則「斷舍離」這樣的話題也不會一再在媒體裡出現。最終往往新翻出來的衣服比扔掉的還多,家具和書籍更是捨不得扔棄,最後難免撣撣灰塵,分門別類排個順序然後繼續堆積。

其實,哪怕是在學術界和中產階級的群體中,對極簡主義的冷思考和質疑也早已有之。從谷歌英文搜索的結果可以看出,極簡主義更多的是「簡單生活」的標籤,實際上是一種反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以「斷舍離」為表現形式的極簡主義生活,能否對抗消費主義的侵蝕?有學者認為,極簡主義不是對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批判,而是消極、被動的接受。它並沒有觸及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僅僅認為從清心寡欲的節制入手就可以戰勝「保持飢餓」的消費邏輯,以此就可以使人能夠比較坦然面對誘惑十足的消費社會。其實,這種克制和自律,根本招架不住資本化、商品化時代消費洪流的衝擊。

也有人認為,極簡主義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極簡主義者將當季最流行的時尚信息,通過他們自己摒棄的電視、報紙、網絡等各個信息碎片渠道來宣傳;他們撰寫了無數的文章,出版了無數的圖書講這個道理,用各種名詞和形容詞來描述「簡單」法則,合上書卻發現都是正確的廢話;他們努力告訴你如何才能捨棄已有的東西,養成良好的習慣,克服拖延,克服欲望,為了你能過上簡單的生活而規劃各種複雜的表格來填寫;甚至設計了各種風格簡約卻昂貴的生活用品……過上極簡主義的生活,有時候意味著要付出更為複雜和昂貴的方式和代價。

在紛亂的各種萬花筒般對極簡主義的演繹之後,還是來看看黑格爾最高妙的哲學描述:「最簡單的才是最豐富的。」

作者:徐敏

編輯:潘曉斐

實習生:田曉月 潘文琪

相關焦點

  • 極簡主義傳播了嗎?你的生活「極簡」?
    「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人從建築設計、構件的使用甚至所接收到的信息等方面提倡「極簡」。他們相信「Less is More」,讓生活方式回歸簡單純粹。極簡主義者認為,極簡主義不是虐待狂,而是一種更加人性化、經濟化、輕鬆愉快的生活方式。當然,雖然極簡主義在中產階級和白領中有很多擁躉,但也有很多人冷思考這種生活方式。
  • 極簡主義生活從家具開始
    極簡主義認為擁有物品的數量的的多少和生活幸福感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有以為自己還會看的學生時期教科書;顏色各異的品牌包包衣服;在電商購物節因為打折買了很多以為但實際上沒有用的、對自己來說沒有意義的東西,過後才後悔自己的衝動型消費是多麼不合理。
  • 極簡主義生活,就從斷舍離開始!
    賈伯斯曾說:「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別人而活。」同樣,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近年來,從北歐和日本等國家開始,極簡風潮也燒到了國內。極簡主義是什麼?許多人接觸極簡主義都是從斷舍離開始,但把東西丟光光就是斷舍離嗎?其實極簡生活的主要的目的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與浪費。極簡主義可以讓我們不被物質欲望迷惑,得到時間與真正的自由。然而極簡生活的訣竅是什麼呢?先來戒掉錯誤的斷舍離觀念吧!
  • 當極簡主義,遇上淨水器,讓生活回歸純與真
    在物慾橫流的是時代裡,人們需要追求的東西太多,各種產品推陳出新,不斷給人們帶來新鮮感,但是這種新鮮感所帶來的後果,就是生活不斷變得繁雜起來。因為如此,「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也逐漸流行起來。簡單來說就是「Less is more」,擁有的越少越自由。
  • 極簡主義的家,你喜歡嗎?
    極簡主義的設計,它不只是一種單純的設計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極致的精神追求極簡主義的家,往往會擯棄踢腳線、捨棄大量的軟裝,更多的運用光線、色彩、體塊、幾何體來表現出空間感,崇尚「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你,會喜歡嗎?
  • 真正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你了解嗎?
    現在,很多人倡導極簡主義生活,倡導斷舍離,號召大家回歸自己的本心。但我發現,很多人對極簡主義生活,其實有一些誤解。所謂的極簡主義,應該是以需求和功能為導向的,擯除一切無關的、多餘的、會造成過載的元素。並不是如很多人理解的那樣,在生活上,單純地節儉、清心寡欲,那其實就是一種苦行,而不是極簡。
  • 極簡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
    極簡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自然呈現出自身和對外界傳遞出簡約的狀態。極簡,同時也是一種設計風格,它以簡單到極致為追求,給人的感官一種簡約整潔的感受。更反映出主人優雅的思想和品位---少即是多,化紛繁為簡潔,亦是一種美。
  • 極簡主義是什麼,為什麼極簡主義會流行?
    極簡主義貌似最近幾年非常流行,可謂是萬金油,被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消費極簡主義、思想極簡主義、設計極簡主義等等。但究竟什麼是極簡主義,很多人反而是一頭霧水。當你在知網搜索「極簡主義」時,會發現「極簡主義」通常與設計有密切關係。
  • 極簡主義者奉行的極簡主義是什麼呢?
    何為極簡主義?很多人在提到極簡這個詞時第一反應便想到的是簡單化,把一起事物都簡化掉,簡化到一種苛刻、不方便、不適應的程度,甚至還有些人會說要倒退到什麼都沒有那才是一種極簡,我通常都會問他們難道我們要過原始人的生活嗎?
  • 你最應該過的極簡主義生活
    從此,小編就走上了極簡主義生活的「不歸路」.......嗯!小美就是我的大恩人啊!!! 話說,極簡主義生活,是一種很特殊的生活狀態。
  • 你說的簡單的裝修是極簡主義嗎?
    對風格和感覺的追逐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一樣如此的寬泛和快速,沉浸在這些風格和感覺中,你是否想要一種可以保持長期依賴和吸引的風格,既不是流行也不是異類—-極簡主義。極簡主義不是空無一物。空無一物是對空間的清理,是一種生活狀態的描述。
  • 極簡主義,真的能使你更快樂嗎?
    按極簡主義的觀點,坐禪為何需要如此大的房子呢? 什麼是真正的「極簡主義」?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極簡主義,它真的能使我們更快樂嗎? 縱觀世界知名的幾位極簡主義者的書籍與博客,你會得出以下結論: 「極簡主義」,並非是要你省吃儉用,搞得家徒四壁。
  • 極簡主義生活,的五件事
    我希望自己兩年多前,剛開始極簡生活的時候,就能夠明白和深刻理解以下這五件事。在這裡分享與您,希望能給對極簡生活有興趣的朋友有所參考和啟發。,始於拋棄舊物,購買新的,新的長得更像極簡主義的物品。比如衣服,捨棄自己原來的,按照極簡博主的推薦去買一些黑白灰或者裸色衣物。其實大可不必,極簡主義生活方式只是一種生活態度,更多傳達的是一種看待和管理生活的方法,而不是有著標準答案,讓我們去照抄。而且極簡的本質也是希望簡樸,不希望破費,為了極簡而去買買買,實在是有違初衷。
  • 時尚課堂:服裝中的極簡主義,極簡主義者的好處你還不懂嗎?
    要說原因的話,大概就是極簡主義最能體現女性剛毅與的獨立自信、幹練和灑脫吧。極簡主義要怎麼穿?極簡主義是生活及藝術的一種風格,本意在於極力追求簡約,放棄生活根本不需要的附帶品,突出每個東西最簡單的功能,回歸本真。總的來說就是選擇基礎的顏色搭配常見的元素依然能打造出時髦感,運用在服裝及時尚領域也是同理。
  • 極簡主義不是「禁欲主義」
    賈伯斯,生活異常簡單,穿衣打扮更是簡單到極致,常年都是黑色T-shirt, 藍色牛仔褲和球鞋,這代表他沒有欲望嗎?並非如此,他對事業的欲望是極強的。他希望可以改變手機,致力把技術「化繁為簡」。最後他做到了嗎?做到了。Apple對全人類的影響都是深遠的。他就是把最寶貴的欲望,全部聚焦在事業上,最終才產生了不可替代的成果。
  • 別天真了,極簡主義生活可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現在的我比較窮,我需要踐行極簡主義來克制消費」往往說出這句話的你,其實並沒有了解什麼是極簡主義,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是什麼樣的? 以及個人如何踐行極簡主義?1)極簡主義生活理念極簡主義首先是根植於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然後再煥發成各種創作形式,分布在人們的生活中,比如家居器具,衣服以及園林建築。 很多人對於極簡主義的理解往往片面,往往以為是片面的極簡設計,風格,藝術和哲學。極簡主義注重的是理性,規則,秩序,高效的現代生活方式。人們希望的是減輕負擔,化繁為簡。
  • 別天真了,極簡主義生活可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現在的我比較窮,我需要踐行極簡主義來克制消費」往往說出這句話的你,其實並沒有了解什麼是極簡主義,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是什麼樣的? 以及個人如何踐行極簡主義? 了解了上面三個問題之後,你再看下自己結合實際情況是否是做些斷舍離即可,還是要堅定地執行極簡主義。
  • 極簡主義意味著全部嗎?
    極簡主義意味著全部嗎?透過極簡化的視角看待可用性和設計首先,交代一些背景:我正在讀一本由Brian Christian和Tom Griffiths合著的書——《指導生活的算法》。可用性意味著極簡化嗎?極簡化本質上與數字有關,而數字本身是客觀的(你如何理解它們完全是另一回事,在這一點上《指導生活的算法》再次變得非常有幫助)。所以,與其籠統地談論產品可用性的問題,也許我們更應該首先對「要簡化哪些東西」進行明確地定義。
  • 極簡主義的本質,你真的參透了嗎?
    極簡主義的前身是極少主義,是一種現代藝術流派,其首次出現並流行是在20世紀50到60年代期間,主要應用於繪畫領域。後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使人們更加嚮往清新自然、隨意放鬆的環境,於是極簡主義便開始被廣泛應用到園林設計、家居設計等不同領域,給人們的生活又增添了幾抹靚麗的顏色。那麼極簡主義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 極簡主義:時機已到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恰好又是直播電商火熱的一年,所以想藉此契機唱唱反調,重提下極簡主義。 這是我個人要踐行的生活方式,並且我相信未來也會是越來越多人會選擇的消費和生活的方式。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極簡主義、極簡設計風格來源、極簡主義運動的發展,並踐行極簡主義生活,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