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王悅
時光留聲,青春唱響!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湖南衛視、湖南經視秉承主流媒體的文化責任與使命,聯袂策劃推出音樂紀錄片《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為祖國歌唱。今晚湖南衛視19時30分,湖南經視19時45分將播出第五集《好人一生平安》,敬請關注。
1990年,電視劇《渴望》熱映,恰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極大反響,牽動著南來北往客的一腔真情,成為人們對那一年最鮮明的文化記憶,《渴望》當年創造的電視劇傳奇,至今無人打破,而片頭曲《好人一生平安》更是成為流淌了幾代人心間的溫情經典。青年歌手張碧晨希望將這首影響過父輩的經典之作,唱出新時代的意境。然而,唱一首歌容易,唱懂一首歌卻很難。或許,只有從有回到最初,回到《渴望》的原點,才能找到它歷久彌新的緣由。今晚,讓我們跟著張碧晨的腳步,去尋找答案。
「劉慧芳」扮演者凱麗:
只要做善事,善良待人,就會有好的命運
因為在電視劇《渴望》中成功詮釋 「劉慧芳」一角,讓當年初涉影視劇的凱麗老師,從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一躍成為紅遍大江南北的影視明星,她就是中國人心中「好媳婦」、「好人」的代名詞。而這次機緣巧合,不僅改變了凱麗老師的人生命運,更影響了幾代人的婚戀觀和價值觀。
對「好人」這個詞的理解,凱麗老師認為能夠站在對方角度去考慮問題,用一顆真心待人那就是好人。大家對做一個好人無比嚮往,只要你做善事,善良待人,替別人著想,你就會有好的命運,「好人一生平安」,也是一句由衷的祝福。張碧晨領會到,唱《好人一生平安》的意義,其實就是要把這種正能量的內涵,繼續傳承下去。
無論是在「劉慧芳」那個時代,還是在新中國70年的發展進程中,「好人」一直層出不窮:雷鋒、焦裕祿、鄭培民、李素麗……他們不僅溫暖了社會,更加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的渴求。電視劇《渴望》和歌曲《好人一生平安》,為什麼能轟動一時,影響幾代人呢?張碧晨為此專程拜訪了導演魯曉威老師。
導演魯曉威:
《渴望》播出曾獲「治安改善特別貢獻獎」
魯導說,電視劇《渴望》是中國第一部大型室內劇,曾創下90%的收視奇蹟,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發展的歷史性轉折裡程碑。當年每晚8點,《好人一生平安》的歌聲就會迴蕩在大街小巷。魯導回憶,當時錄這首歌請的是歌手李娜,李娜的演唱風格多為《青藏高原》、《嫂子頌》等遼闊高亢的曲風,第一次演繹《好人一生平安》,卻讓她一時無法把握。魯導建議李娜唱得稍收斂和按捺些,畢竟這是片首曲,前奏一結束,歌手張嘴就應當把觀眾代入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充滿了對無限美好的渴望,人們呼喚著傳統美德常在 ,又尋求著現代人的開拓意識。《渴望》和《好人一生平安》的出現,恰好彌合了人們對真善美的渴望,《渴望》當年熱播時,連社會治安都有了明顯好轉,《渴望》主創團隊甚至因此獲頒 「治安改善特別貢獻獎」。
了解了《好人一生平安》的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讓張碧晨更想拜訪詞曲作者,了解他們的創作過程,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多給一些再唱的建議。
詞曲作者談創作經歷:
歌唱「如今舉杯祝願,好人一生平安」最共情
《好人一生平安》由雷蕾、易茗夫婦共同創作。作曲家雷蕾是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兒,曾為多部電視劇創作出經典主題曲,比如《便衣警察》的主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四世同堂》的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等。雷蕾老師回憶自己創作《好人一生平安》的經歷時,說曾經被卡住了,在家一直憋著憋著。突然在某一天,先創作出了《好人一生平安》的B段,又寫出A段,最終得到認可。雷蕾老師的先生易茗老師,擔綱了這首歌的作詞,有意思的是,易茗老師原本並非職業詞作家,當時魯導來家裡跟雷蕾老師談作曲,魯導聽說易茗老師在大學任教,可以寫詞,便提議由夫妻聯袂創作,來個珠聯璧合,才有了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而「如今舉杯祝願,好人一生平安」這句詞,成了歌曲裡最共情的一句,它遠遠超出了對愛情的讚美和祝福。
原本在張碧晨的印象裡,《好人一生平安》是首有年代感的經典之作,是首一聽便知是什麼旋律的歌。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都在高速發展,然而,恆久不變的是人們對「真善美」,對「好人」的秉持。所有這些默默付出的人,所有在努力生活的百姓,他們都是好人。從小愛到大愛,從情愛到好人,張碧晨領悟到應該通過情感的變化,把這首歌演唱得更積極,表達得更直白,給大家全新的感受。
今晚湖南衛視19時30分,湖南經視19時45分,《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第五集《好人一生平安》即將播出,敬請關注。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