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開放崛起「樣板間」長啥樣
長沙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發展規劃公布做強臨空臨鐵臨港核心區,全面推進「通江達海」
創新引領,開放崛起。這是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湖南如何開放發展?長沙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走廊建設將成為「試驗田」和「樣板間」。
城市向東,意在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努力把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打造成為長沙全面建設現代化的開放引擎、湖南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湖南發揮「一帶一部」功能的核心樞紐和內陸地區開放創新的示範高地。
瀟湘晨報記者羅雅琪實習生殷敏長沙報導
「開放發展是湖南經濟發展中的短板,但同時也是湖南尚待深度挖掘的增長空間。」「要實現開放崛起,必須要有一隻『領頭羊』,既能讓湖南吸引全球資源,也能帶領湖南邁向世界。」……日前,長沙市發改委下發的《長沙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發展規劃(2018—2025)》(簡稱《規劃》)序言中的幾句話,道出了長沙推動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走廊建設的展望。
長沙東部地區要如何發展?基礎如何?產業如何布局?開放型經濟走廊如何打造?關於以上諸多疑問,你都能在《規劃》中找到答案。
主走廊空間布局「一核三翼」
打造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是長沙實現「開放崛起」戰略的重大部署,也是其向東發展的展望。這個位於長沙東部地區的經濟走廊被定位為長沙全面建設現代化的開放引擎、湖南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湖南發揮「一帶一部」功能的核心樞紐和內陸地區開放創新的示範高地。
根據《規劃》,長沙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規劃範圍為長沙湘江以東地區,含主走廊和拓展區兩部分。長沙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規劃形成「一核(三翼)三軸七組團」的空間布局。值得一提的是,主走廊「一核三翼」的城鄉空間布局,即以臨空經濟示範區和長沙新港為核心區;向東「一翼」延伸至金陽新城、瀏陽市主城區,對接湘贛邊乃至海峽西岸經濟區;向南「一翼」延伸至株洲雲龍示範區,強化長株潭城市群聯繫,對接珠三角地區;向北「一翼」延伸向嶽陽,對接長江經濟帶。
加速發展臨空臨鐵臨港經濟
《規劃》提出,主走廊重點發揮航空城、高鐵會展新城、長沙新港所包圍的核心區的極化作用,加速發展臨空、臨鐵、臨港經濟,全面推進長沙東部地區「通江達海」戰略。
航空城增長極,以航空城為核心,加快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長沙機場區域性航空樞紐、中部航空物流樞紐和機場配套服務區的建設。積極推進直飛歐美澳等新的國際航線開通,增加長沙飛往國內主要城市間的航班密度,建立覆蓋國內所有省會城市、通達國際五大洲的客運航線網絡。同時,推動長沙至歐洲、北美、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地貨運航線的開通。積極引進國際航空物流企業,依託機場優勢發展臨空經濟,打造全球高端產業向長沙東部集中的重要擴散中心。
高鐵會展新城增長極,要發揮高鐵南站交通樞紐優勢,構建輻射全市的立體交通系統、「空中—地面—地下」綜合慢行系統、與品質長沙相適應的城市呼吸系統、高水平地下管廊系統,合理布局高鐵站周邊伴生用地功能,形成若干具有資源集合優勢的現代服務業功能區,延伸會展產業鏈,推進國際會議中心和高鐵商務區建設,構建高鐵經濟和會展經濟為主體的現代服務體系,打造國際中高端會展和會議承辦地、現代服務業集聚新區。
長沙新港增長極,要依託長沙新港、長沙北站、金霞保稅物流中心、銅官港區,搭建水路、鐵路、公路型物流平臺,打造「現代化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規劃將湘陰漕溪港和嶽陽城陵磯作為長沙深水外港,將上海崇明港作為深水「飛港」,將長沙港打造成專業化運輸核心港區和全國內河主樞紐港口,構建通江達海的現代化內河水運系統。
產業
建設水鐵陸空聯運的快速物流走廊
建設「三核互動、多式聯運」快速物流走廊,「多片聯動、多點集聚」高端服務業走廊,「智慧創新、品質為先」中部智造高地,以及「生態優美、文化繁榮」瀏陽河文化旅遊產業帶是長沙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的主要打造開放型產業。
《規劃》提出,快速物流走廊將以航空城、高鐵會展新城、長沙新港為核心,建設功能互補、連接快捷的物流片區,加快片區間水鐵陸空聯運,打造空港國際物流集散中轉中心、高鐵綜合服務型物流中心、金霞生產服務型物流中心。
中部智造高地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推動產業鏈的高端化發展,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製造產業基地。立足工程機械、智能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汽車等特色製造業發展,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依託瀏陽河戰略品牌資源,建設開放型經濟的文化載體,培育和引進具有品牌價值力、經濟支撐力、區域影響力的現代產業,打造國際品質名河展示區和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
瀟湘晨報記者羅雅琪實習生殷敏
交通
構建長江中遊城市群90分鐘高鐵經濟圈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抓住沿線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啟動一批條件成熟的港口、鐵路、航空、能源資源開發等戰略性合作項目,提升海路、陸路、空路通達水平……《規劃》提出,打通國際合作的交通要道要加密和拓展新的「五定班輪(列)」班次,推動提升「中歐班列(長沙)」運行效率,將其打造成為中部地區具有比較優勢的陸上國際貨運通道。加快「渝長廈」開放通道建設,對接福建廈門等開放發展,向東拓展長沙開放發展新空間。
同時,通過共建長江中遊城市群,推進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網絡建設,構建90分鐘高鐵經濟圈。發展對接湖北、江西兩省的城際鐵路,規劃建設長瀏城際對接贛西鐵路、長沙城際西環線對接嶽陽—湖北鹹寧—武漢城際鐵路,打通形成湘鄂贛區域合作新的大動脈。加強長沙黃花機場與武漢天河機場、南昌昌北機場合作,共同打造長江中遊國際航空港。
另外,積極融入長江黃金水道,形成與長江幹線有機銜接的水運網路。加快推進長沙新港、銅官港區、新康港區及客運港區建設,加強長沙港、嶽陽城陵磯新港和湘陰曹溪港之間的合作,強化長江中遊地區港口分工協作,拓展港口服務功能,將長沙港打造成專業化運輸核心港區和全國內河主樞紐港口。
記者羅雅琪
觀察
2015年首次提出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
「打造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首次提出是在2015年。
當年的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充分發揮東部現代立體交通優勢,以高鐵新城、空港城、霞凝港為支撐,以先進位造、現代物流、加工貿易、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臨鐵、臨空、臨港經濟,推動黃花綜合保稅區、金霞保稅物流中心等開放平臺建設。
概念的提出主要源於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形勢,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布局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從戰略到具體政策都給長沙東部打造開放型經濟帶提供了機遇。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提出,將長沙打造成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2015年出臺的《湖南省對接「一帶一路」戰略行動方案(2015—2017年)》提出:「以長沙為節點城市,以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點平臺、重要機制建設為依託……將湖南打造成『一帶一路』的重要腹地和內陸開放的新高地。」
2016年,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也提出了「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重大戰略決策。
因而,打造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是長沙戰略性的對接,同時也是長沙東部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本身具備發展潛力和特點。
記者羅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