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省唯一被命名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下稱「兩山」基地)的河源市東源縣,在近日召開東源縣「兩山」理念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暨城鄉建設百日大會戰工作推進會,體現了東源當好「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主力軍強烈的使命擔當和責任擔當。
如何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和疫情防控新形勢下實現高水平保護中高質量發展,為破解地區、城鄉「二元」結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貢獻「東源智慧」「東源方案」?會議認真總結「兩山」基地建設經驗,探索新常態新形勢下「兩山」基地建設新思路、新路徑與新舉措,加快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確保「兩個河源」建設和「四組團」發展育新機開新局,讓綠水青山轉化為東源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金山銀山」,奮力奪取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為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範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貢獻東源力量。
東源摘取省級以上生態金牌數量
居河源縣區榜首
東源是廣東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飲用水源地,被劃定為「生態發展區」,境內被譽為「大水缸」的新豐江水庫(萬綠湖)是粵港4000多萬人的重要飲用水源區。粵港地區十分關注東源的生態環境,中央、省非常關注東源的生態環境。市委、市政府對東源生態環境保護更是十分重視、寄以厚望。
▲被譽為珠三角和香港「大水缸」的萬綠湖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獲評首批五個「中國好水」水源地之一。河源日報 黃贊福 攝
保護好綠水青山,成為東源最大的政治任務。東源歷屆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地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之路,努力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成綠色發展動力和綠色GDP,探索「綠富雙贏」的新路子。由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紮實、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互促共進成效明顯,東源於2017年9月獲評全國第一批「兩山」基地,成為至今為止廣東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
東源以「兩山」基地建設為新起點,堅定不移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致力探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把自身資源優勢稟賦和「雙區」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東源「兩山」基地創建卓有成效、亮點紛呈,成績可圈可點: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全社會共識、綠色優勢持續鞏固、綠色產業體系加速形成、綠色成果更加更多惠民,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雙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綠色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的良好發展態勢。
如今,東源將「中國候鳥旅居小城」「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中國生態旅遊大縣」「首批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國家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中國低碳旅遊示範區」「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中國最美縣域」「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華蜜蜂之鄉」「廣東省旅遊強縣」「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最大板慄基地」「優質茶葉基地」「廣東縣域轉型升級十大創新範例獎」等榮譽稱號紛紛入懷,被省列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範縣」「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溼地公園的縣和河源市摘取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建設金牌最多的縣區。
分類推進「四組團」謀新篇開新局
今年,是東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東源振興發展攻堅決戰之年。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奮力當好推動「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構築新局的主力軍,確保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奮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這既是對東源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駕馭全局能力的考驗與挑戰,也是執政能力高低與責任擔當的重要體現。
環境保護不能止步,綠色發展永遠在路上。東源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創新作為,經過縝密謀劃、深入調研、集思廣益和反覆論證,進一步明晰了東源綠色發展思路、發展路徑與發展目標。
東源綠色發展藍圖已繪就:牢牢把握住全省重要生態屏障這一發展定位,全面落實省委「一核一帶一區」戰略部署,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效應」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創新驅動等系列政策機遇,以「融灣」為綱、以「融深」為牽引,按照河源市委「兩個河源」戰略定位,全力推進燈塔盆地開發建設,大力實施「東強西優南擴北實」發展戰略,努力打造「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把東源打造成承接「雙區」高端產業轉移新平臺、「雙區」生態健康生活首選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窗口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窗口,為全省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蹚出一條新路子」,探索出一條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綠量」的東源「融深」「融灣」綠色發展新路。
——做大都市經濟組團,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南部都市經濟「一核」帶動。東源縣城毗鄰河源市區,被河源市規劃為市區「新城區」,河源市委「兩個河源」發展思路為東源縣城發展提供了「核」動力。東源搶抓城市發展機遇,堅持以都市經濟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思路,堅持規劃先行,堅持產城融合,科學布局城市功能,全面融入市中心城區規劃,深入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工作,補齊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推動萬達廣場等總部經濟區項目加快建設,加快「三舊改造」,打造縣城新商圈,提高縣城「顏值」。推進5G智慧園區項目建設,謀劃三期3平方公裡開發建設,啟動新材料產業城1平方公裡土地徵拆,完善園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力爭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優質產業平臺。加快主導產業成形出效,瞄準主導產業,開展全鏈條精準招商,確保新引進投資額億元以上「雙區」優質產業項目20個以上。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配套,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和全域文明創建,力爭成功創建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
——做實現代農業組團,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發展。突出北部燈塔盆地區域帶動。堅持以順天為城市副中心、燈塔為現代農業組團重點鎮,全力推進燈塔盆地開發建設,打造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主引擎,帶動全縣鄉村全面振興。完成34個「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項目建設;推進藍莓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力爭年底全縣達到萬畝規模;完成板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任務,推進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深入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綠色農業先行先試工作,加快推進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建設,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宅基地制度改革落實。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力爭成功創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推進文明鄉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縣級創建點建設,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省試點建設工作。
▲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燈塔盆地(順天)田園綜合體試點示範項目開創了河源市「全域推進、綠富雙贏」的鄉村振興新路徑與新模式。河源日報 馮曉銘 攝
——做強資源經濟組團,推動優勢資源高效轉化。突出東部資源整合戰略帶動。堅持以藍口為東部資源經濟組團重點鎮,構建「一軸一帶,三心五片區」空間發展格局,打造廣東矽產業創新發展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康養休閒文化旅遊目的地,帶動全縣資源產業整合優化升級。科學發展礦產資源產業,做強做大矽產業,加快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集群集約發展,促進藍口、柳城石英砂加工企業有序搬遷、改造、整合、入園,打造矽產業新城,全力打造千億級矽產業集群。做強「溫泉+」等新業態,打造以康禾為核心的溫泉度假旅遊區。謀劃發展高鐵經濟,打造黃田高鐵小鎮。深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強化「綠水」「青山」資源利用,做好「六水」文章,推動「兩山」實踐轉化。
——做優生態旅遊組團,推動旅遊產業優化升級。突出西部生態旅遊特色帶動。堅持以新港為西部生態旅遊組團重點鎮,落實「一核兩帶三線五特六品」工作思路,打造中國知名山水健康旅遊目的地、華南一流深度休閒度假地,帶動全域旅遊加快發展。做優做強萬綠湖旅遊經濟,推進萬綠湖「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加快萬綠湖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打造新港網紅港、新回龍親水灣、錫場休閒島、雙江養生谷和半江運動營。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加快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推進「一湖三帶」建設,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旅遊景區、民宿村,完成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優勢,深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建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落實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2019年榮膺首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河源日報 楊堅 攝
202個項目推動綠色發展提效破局
藍圖已經繪就,實幹才能落地。7月開始,一場以項目建設為主題、分類推動「四組團」提效破局、搶回被疫情耽誤的時間與進度的城鄉建設百日大會戰活動在東源城鄉大地如火如荼展開,全縣202個項目建設正按照目標要求和時間節點安全、有序、高效推進。
開展城鄉建設百日大會戰活動,是東源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在新的起點上奮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項目建設為牛鼻子,推進燈塔盆地建設,推動「東強西優南擴北實」發展戰略落地,加快打造「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奮力當好推動「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構築新局的主力軍的具體行動。
東源東部資源經濟組團、南部都市經濟組團、西部生態旅遊組團和北部現代農業組團的資源稟賦、產業經濟與資源優勢,科學安排項目精準「落子」。 據悉,全縣「四組團」納入大會戰活動有202個項目,項目總投資844.1億元,涵蓋生態旅遊、交通、水利、電力、生態農業、康養、教育、環保、衛生、城建、文體、物流、園區、城市綜合體、智能製造、汽車配件、電子科技、人居環境提升等領域,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百姓民生,必將為東源城鄉振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和持續發展後勁。
工地就是陣地,項目就是考場。東源要求,全縣上下在百日大會戰中要找準著力點,選準突破口,在重點環節和關鍵部位攻堅發力,緊「咬」項目不放鬆,跑出東源「項目招商速度」與「項目建設速度」,在推進項目建設中賽龍奪錦爭先創優競風流。該縣全面落實「一個項目、一名責任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工作班子、一張實施時間表」的責任體制,強化攻堅調度、督辦、考評與協作機制,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圍繞目標、細化分工、掛圖作戰,倒逼、倒推、倒查來統籌推進項目建設,通過搶時間、提效率、保質量、趕進度,確保百日大會戰交出高質量「答卷」。縣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掛鈎聯繫重點項目,帶頭攻堅克難,帶頭衝鋒陷陣,在一線推動項目建設;各鄉鎮、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在項目建設最前沿當好「項目局長」「項目書記」「項目鎮長」,以非常之措推動項目建設。當前,東源迅速掀起城鄉建設新熱潮,匯聚起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加快鄉村振興提效破局、推動綠色發展的磅礴力量。
來源/南方日報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原標題:《河源東源:加快項目建設育新機 推動綠色發展開新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