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一直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買漲不買跌。這與基本的商品經濟市場規律相悖的。
一般而言,價格持續保持高位的商品,一旦出現下跌,那麼潛在購買需求便會迅速釋放出來,人們都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
但是,這種慣性似乎在房地產界不適用了,每當房價平穩或者略有下跌跡象的時候,正準備買房的人卻恰恰不敢買房、不願買房了。這是為何?樓市指聞分析,這是「炒作投資」思維在作怪,房地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市場給人們了一種濃厚的投資情緒,當買房不考慮升值的時候,這個買房人往往被認為是異類。
根據西南財大曆年發布的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現階段的閒置房產數量很高,2017年超過6500萬套,2019年接近一億套。與大量閒置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戶均房產持有量高,央行課題組數據,我國現階段房產保有量為1.5套/戶,超過96%的城市家庭都買了房子。
空置房如此之高,家庭房產保有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接下來3-5年,中國房價「漲」還是「跌」?,未來5年該「買房」還是「賣房」?或許有答案。
一、馬雲直言,認為房子「廉價」。
作為一名電商網絡教父般的人物,馬雲的一言一行總能被放大看待,在對於未來房價問題,馬雲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多年之前的一次論壇上,馬雲指出,未來房價如蔥、如白菜一樣。
這句話似乎還沒表達完畢,從漢語語法的角度而言,「未來房價像白菜一樣便宜」,這只是前半句,應該還有後半句的,不過馬老師給省略掉了,這不免給市場上人們更多的遐想空間。
筆者認為,在馬老師當時的論壇語境中,他的下半句話應該是「不要讓高房價磨滅了年輕人奮鬥的積極性」。因為從創建網絡電商到現在的炙手可熱,馬老師一直意氣風發,憑藉的正是不願放棄、敢於拼搏的精神,才有了現如今的宏偉商業藍圖,沒有這個精神,什麼也幹不出來。
反觀買房人的生活態度,對於常人而言,特別是對於上班族來說,一旦買房就等於要背負30年的按揭貸款債務,面對幾十萬、上百萬債務,每個月向銀行償債4000元-10000元的時候,時時刻刻都會感到壓力存在,所以換工作、拼事業成為了一種狀態
二、馬雲認為房子廉價」,王石贊同,觀點不謀而合。
在每日經濟新聞對王石的一段採訪視頻中,王石給出了買房建議,王石認為現階段我國的房產過剩了(商品過剩則價格跌,這是市場規律),所以不建議年輕人買房。除了認為房價會下跌之外,王石還指出,當今社會是一個流動性社會,而房子是固定的,買房之後很容易把年輕人固定住,喪失了流動性之後,也就失去了活力。
房產過剩又怎麼說呢?王石舉了個例子,出生率降低,獨生子女增加,那麼將來你的父母會把房子留給你、你的嶽父嶽母也會把房子留給你(不然他們留給誰?)這樣一來,你就根本不用擔心沒有房子住的問題。
近些年來,房地產庫存持續增加也是最好的說明,2019年我國商品房銷售累計達到17.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0.1%)增速回落2.4 pct;銷售金額達到16.0萬億元(同比增長6.5%),從2014年以來,銷售增速就持續走低。
進入2020年,房地產庫存持續增加,根據克而瑞數據,截至2020年5月,我國百城商品住宅庫存量達到了56871萬平方米,雖然環比4月份基本持平,但是同比則上漲達到12%,6-7月以來,庫存持續維持高位。
前文說到,96%家庭有房了,另外房價平穩的大環境下,誰還敢過多地走向房地產市場買房呢?另外,前些年已經通過「棚改去庫存」,經過一番折騰之後,去庫存氣息淡去,市場的房產數量再度積壓,所以樓市庫存才不斷增加。
雖然現在的市場上都是炒房者,大家都有房子的情況下,相互吹捧炒房,這種「擊鼓傳花」的遊戲讓未來的高房價還能持續多久?我們不得而知。至少房價不會大漲,剛需有上車買房機會,但是炒房客真的歇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