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一月的第一天,
對於即將到來的雙十一,
段子手們、單身狗們、剁手黨們,
are you ready~
沒錯,說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國民狂歡節「雙11」。小布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年雙11,國家會放假兩天!
相信很多人早就將攢了大半年的收藏夾,都拖進了購物車。10月20日,天貓放出了今年的雙11活動規則,打響了第一波預售。各路明星、營銷號、買手博主一擁而上為剁手黨們分析指路,然而。。。
真的不是消費者智商餘額不足,預售開始後,天貓滿屏的定金支付活動,還有定金翻倍、火炬紅包、購物津貼、上不封頂、優惠分攤等,看得人眼花繚亂。阿里主打的「購物津貼」,疊加順序也是十分複雜:
大促價(促銷價)→單品級優惠→店鋪級優惠→優惠券→跨店購物券→紅包等。
分分鐘讓人懷疑今年天貓的活動策劃是京東派去的臥底。
更令人崩潰的是馬雲爸爸有一顆執著於拓展社交業務的心,各種「組戰隊分紅包」,分享二維碼給好友抽紅包。大家都是成年人,能不能安安靜靜的花錢買買買,非得為了幾塊幾毛錢去互相打擾嗎?
套路玩得這麼溜,真的能省錢嗎?小布先來打打預防針,提醒大家所謂「玩法」背後有哪些陷阱——
線上線下同款商品,質量未必一樣
大到上萬元的電器,小到衛生紙這種日用品,越來越多的 「電商專供」 商品在線上售賣。然而,「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購買時要注意。
「電商專供」商品大致有三種情形:
一是「電商專供」商品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完全相同;
二是「電商專供」商品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僅有細微區別,內置部件或產品的原料等也有細微不同;
三是「電商專供」商品在網店展示的廣告圖片,與實體店陳列商品一模一樣,商品的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的區別在廣告圖片上有所顯示,並且網店銷售頁面或商品顯著位置也標明了「電商專供」。
小布建議: 涉及到金額較高的,比如家電類,如果在實體店看好了某款商品想在線上購買,務必將商品的貨號編碼、外觀、性能參數提前拍下來,再和線上的商品做對比。否則很可能買的只是「相似款」。
下單易退款難,付定金需謹慎
今年的雙11預售規則中加入了 「定金不退」 的協議,消費者勾選後才能付定金。即便如此,依然避免不了很多人衝動下單又後悔。這種情況通常客服會建議,付完尾款後再申請退款。目前,大部分商品享有7天無理由退換貨部。但也有部分退換貨需消費者舉證,如遇到賣家售假,消費者可能面臨舉證無門(網購商品專櫃不支持驗貨、品牌商不予開具檢測證明等)。雙11當天訂單量巨大,很多商家並不會處理退款訂單,消費者只能收貨後再退貨,徒增許多麻煩。
小布建議: 下單前仔細查看商品的介紹,並保留下單憑證(訂單截圖、與賣家溝通時的聊天憑證等);遇到退換貨的提前與商家商議運費事宜,並進行截圖等信息保存,同時保存好寄遞快遞單; 遇到商家不守承諾或售假,向平臺和相關監管部門舉報維權。
贈品不能享受常規售後服務
電商促銷的慣用伎倆之一是商品附帶贈品,而贈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賣家通常都會以是贈品為由拒絕保修。《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網絡促銷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銷售、附贈的商品,應符合《產品質量法》的規定,不得銷售、附贈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銷降低商品質量。附贈的商品,應提供「三包」服務。
小布建議: 下單前,對商家宣傳頁面進行截圖保留,以防商家耍賴不發贈品;法律已明確規定贈品也要保修。贈品通常都沒有發票,所以質保卡就成贈品保修時的唯一憑證。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讓商家在質保卡上加蓋公章。
先漲後打折成「潛規則」
這應該是廣大群眾最常見的槽點了。一般網絡商家都會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價放在「雙十一」當天,吸引消費者剁手。而為製造低價,先漲價後降價已成為電商行業「潛規則」。比如,某款女裝平時的網絡售價為200元,標示原價為300元,在「雙十一」前商家突然將原價標示為390元,活動為打五折,實際銷售價格為195元,比平常售價只低5元。
真正實打實五折銷售的商品,往往會在雙11當天0點過後就被迅速搶光。論精明和佔便宜,消費者很難玩的過商家。
小布建議: 面對商家促銷,消費者需保持清醒,貨比三家,對於心儀的商品,關注平時銷售價格,與「雙十一」價格進行對比,是否存在真正實惠;對先漲後打折的行為可向平臺和監管部門舉報。
各種中獎、退款、秒殺詐騙
「雙十一」等電商大促期間往往是網絡詐騙活躍期,各類詐騙如釣魚木馬、中獎詐騙、退款詐騙、貨到付款詐騙、秒殺詐騙等讓消費者防不勝防。電商大促期間的各類陷阱歸根於信息洩露和消費者貪小心理。
小布建議: 消費者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連結,以防落入陷阱;保護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對於貨到付款的,要先驗貨再付款。
看完以上幾條建議,有木有清醒了許多?接下來還有一波來自「剁手黨」們的血淚教訓,幫大家繼續冷靜冷靜,有時候真的不怪商家,是人類自己太貪心~
微博知乎上隨便一個「去年雙11最後悔買了啥」,都能收穫上千條回答。比如,那些年屯的日用消耗品,洗浴用品、衛生紙。。。
三大瓶+三小瓶才100+?下單一時爽,然後發現可能頭髮代謝了一個輪迴,也沒用完。
還有這貨,小仙女們摸摸自己的良心,真的想「屯一次用一年」嗎?還讓不讓人對新產品喜新厭舊了!
來看一下囤貨黨們的真實「買家秀」:
這還是能硬著頭皮用完的,有些完全不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堆在家裡真的是用也不是,扔也不是。
小家電也是後悔入手商品的「重災區」,比如美其名曰「解放雙手」的掃地機器人、拖地機,買完發現並不適合懶人族,只能躺在家裡落灰。
女生們「種草清單」裡面的各式美容儀器也不能倖免:
最後小布想說,雖說雙11是全民狂歡節,但買買買後到底是開心還是糟心,主動權還是在自己手中。希望大家都能抵制誘惑,量力而行~
來源:荔枝新聞
【常州發布綜合編輯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