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溫暖日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09 澎湃新聞

我的溫暖日記

2020-12-04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天的天是寒的

溫是低的

風是冷的

雪是冰的

但翻閱菰娘的溫暖日記

卻是暖暖的

本周五

跟著菰娘一起讀日記!

本期日記人

楊 明 花

南潯區菱湖鎮陳邑村婦女主任

我在村裡任職已有30個年頭,屬於婦聯繫統的「老人」了,30年來我一直在婦女工作第一線,心中始終堅守一個信念:認真服務好村裡的婦女群眾,尤其是咱們村裡的貧困婦女家庭,我始終牽掛在心裡。

失去了親人

那就讓我成為你的親人

我首先來到了楊大姐的家,這是一位失獨母親,她的家正好在村部後面,如今房子裡只有她一人居住,顯得分外冷清,她的丈夫在2019年10月因患白血病去世了,禍不單行,同月,年僅32歲的兒子發生車禍去世,接連的打擊,對這位母親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那段時間我很擔心她會想不開,幾乎天天中午往她家跑,有時給她做點吃的,有時給她晾曬下衣服被子,有時幫她餵養下門前的雞鴨,但是我的力量畢竟有限,於是我挨個聯繫她的親戚朋友,把他們召集起來,並制定輪班表輪流來照看她,做到24小時不斷人。另外為了讓她感受到人情溫暖,我經常拉她一起參與我們村裡的一些志願工作,讓她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轉眼一年過去了,如今的她已慢慢接受,我在她的臉上也能看到久違的笑容了。

把為老服務

做到他們的心坎裡

我走訪的第二家是金大姐家,這是一位殘疾人,患有肢體二級殘疾,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或者輪椅裡。原本她有一兒一女,家庭也算是圓滿,但上天卻奪走了她兒子的生命,讓她白髮人送黑髮人。不過她的女兒一有時間就會來看望她,但畢竟女兒已經成家,不能夠時時刻刻陪伴在她身旁,靠著每月我們幫助申報的250元殘疾人護理補貼和老伴的200多元養老金維持生活。金大姐的腿腳不便,平時都不出門,老兩口也不會用微信,每次村裡有什麼福利政策,我都會跑一趟。我今天去她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告訴他們哪些是廚餘垃圾,每天上午只要把綠色小桶放門口邊上就會有人來收的,還可以領積分到時候去村部換獎品。生活雖然艱難,但金大姐老兩口也比較樂觀開朗,每次都是一口一個謝謝,感謝政府的關心。

希望我的努力

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些

第三位是貧困戶陳大姐家,一看見我她就熱情地迎上來說:「楊主任,多虧了你幫我們忙前忙後聯繫,現在我們家的漏水問題總算解決啦!」陳大姐家之前的老房子破舊不堪,每逢下雨天都是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差點成了不能居住的危房,當時了解到情況後我第一時間報上去,今年菱湖鎮政府民政相關部門準備對她家進行房屋改造,也算是幫他們家度過了一個難關。她的家庭關係也比較複雜,丈夫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因為昂貴的醫療費用讓他至今沒能做手術,親生兒子患病看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最終還是沒能挽留住,收養了一名女兒,年僅18歲,還是一位在讀生,「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其實所謂的則剛都只不過是在硬扛而已,家裡所有的經濟都落在了陳大姐一個人的肩上,這個看上去比我大幾歲的婦女臉上卻是滿臉的滄桑,看著她滄桑的臉頰,我的內心格外難過,儘管每個月有一筆貧困補助,但是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我心想著還能為他們家做些什麼呢?我留意到我們村的服裝小作坊比較多,他們經常會需要做一些零時工剪剪線頭、縫縫扣子什麼的,活不是很重,又可以兼顧到家裡,我第一時間徵求了陳大姐的意思,陳大姐感激地抓著我的手說:「你不是我的親人,但比我的親人對我還要好啊!」

我沒有多少豪言壯語,

只有一步一個腳印的付出,

用自己的力量為我們陳邑村

的婦女群眾做實實在在的事情,

這就是我,

一名平凡普通的基層婦女幹部,

千千萬萬婦女幹部中的一員。

下周五

我們繼續讀日記!

主辦:湖州市婦聯

來源:南潯區婦聯

監製:市婦聯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我的溫暖日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