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h.anhuinews.com 2011年04月10日 15:17 合肥在線-合肥晚報
也許有人會覺得紀連海的長相對不起觀眾的眼睛,一副沙啞的公鴨嗓子對不起聽眾的耳朵。然而,但凡聽過他講課的人,卻少有抱怨的。昨日下午,以中學教師身份登臨央視《百家講壇》的紀連海,以獨特的紀氏幽默為合肥「海米們」正說安徽歷史風雲人物。
2小時連侃三大歷史名人
「我更習慣於兩個小時說一個人物,這還是我第一次用兩個小時說仨人物:周瑜、魯肅和包拯。」在名人輩出的合肥侃歷史人物,紀連海話裡有話。這繁重而艱巨的講課任務,要怪只能怪安徽歷史名人出得太多。
眼前的紀連海,微駝著背,黃瘦的臉上架著一副深度眼鏡,和央視《百家講壇》上一模一樣。他不上講臺,擱著人堆裡誰也發現不了。可是只要一上臺,一開口,觀眾立馬就能領教到紀連海「小宇宙」爆發似的驚人功力。
「孫堅是三國時期最早起兵討伐董卓的諸侯國領軍人。生怕家人遇險的孫堅,就命令當時只有9歲的兒子孫策,帶著一家老小從江蘇搬遷到安徽壽春。等到9歲的孫策領著一大家搬到壽春後不久,就引起了一位同齡少年的注意,他就是廬江郡舒城縣(安徽廬江縣)的周瑜……」而魯肅的家就在臨淮東城,也就是我們安徽定遠,「包拯是安徽合肥人,這是事實,真的假不了。因為就在我們合肥有一條河叫『包河』,有一區叫『包河區』。」紀老師的學問大著呢,既然在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合肥講課,當然事事都能跟安徽沾上邊。
1個人分飾多角縱論古今
託眼鏡、叉著腰、揮起手、捶胸頓足……坐在前排的記者發現,全程兩小時的講座,讓紀連海的雙頰滲出汗水。而他的雙手雙腳都被滿腦子的史料佔據,早已顧不得抬手擦拭。
評書式的講課風格,是「海米們」的最愛。生活中的紀連海,一絲不苟,穿出門的衣服即便樸素也能分明看見摺疊的「褶兒」。而臺上的他則一人分飾多角:一會兒學孫策哭腔找袁術借兵,一會兒學魯肅不滿冷遇想撂挑子,一會兒又學包拯裝糊塗巧斷「牛舌被割案」。頗有藝術天分的紀連海,不但幽默細胞豐富,而且演誰像誰,惟妙惟肖。
「要是學校裡的歷史課也能講成這樣該多好。」前來聆聽紀連海講座的聽眾裡,有一大批是合肥的中小學生。工大附中高二年級的柯玲面露陶醉狀對記者說,「比平時的歷史課有意思多了」,短短一下午幫助她還原了許多歷史原貌。
第N回愛在包河觀景划船
紀連海是第一次來合肥嗎?「瞎說!我都來過N回了!」沒想到吧?紀老師與合肥已經算是老交情了。說起合肥,紀連海說,他喜歡在包河裡划船看風景,「合肥的景美,人更美。」
從北師大二附中的一名普通老師,到央視《百家講壇》的「壇主兒」,紀連海超有範兒。臺上的洋洋萬言背後有訣竅嗎?你還別說,紀老師的「小秘密」還真被記者發現了。講課中,紀連海每隔十分鐘就會瞄一眼手中的幾頁薄紙。也許你會好奇,紙上究竟寫著啥?紀連海毫不保留,大方地將幾頁薄紙遞給記者一瞧究竟。原來,四頁夾在透明文件夾裡的白紙上,提綱挈領地勾勒出講稿大意,並且用黑體字標註出要突出講解的年代和史料。洋洋萬言竟然用幾頁薄紙就能條分縷析地概括出來。「其實深度近視的我,在臺上看不見什麼。」紀連海笑著說。
◆正說歷史人物:魯肅
紀氏觀點:「魯肅是被《三國演義》糟踐得最厲害的人物。」
紀連海說,諸葛亮有著名的「隆中對」,而在公元200年,魯肅就對孫權道出同樣聞名的「吳中對策」。大體意思有兩點:「兄弟,當今亂世,告訴你兩件事:其一是漢室不可復興,其二曹操依靠你我力量不可除去,我勸你佔據鼎足三分之地,吳會之地,盤踞江東壯大之後,再逐漸滅掉比項羽還厲害的安徽人曹操。」
◆正說歷史人物:周瑜
紀氏觀點:「周瑜病死不怪諸葛亮,都是原始森林鬧的。」
公元210年,當周瑜終於將曹操留在南邊的最後一批人馬清除後,他與魯肅之間起了矛盾。導火索是劉備來江東要娶孫權的妹妹孫尚香。最終,周瑜病死在領兵往西走的路上。周瑜一共才活了36歲,可不是氣死的。三國時期的江南,長壽的人還真不多。「兇手」就是原始森林,當成片的樹葉擱在那裡幾億年,甲烷、乙烷、丁烷,烷烷都會要你的命。
◆正說歷史人物:包拯
紀氏觀點:「狗頭、虎頭、龍頭的三把小鍘刀,真的是『假的』。」
說到包公,最著名就是「鍘美案」。那麼,包公用龍頭鍘斬了陳世美,到底是真是假呢?紀連海給出的答案是「假的」,經過50萬字小說《包公案》的演繹,就變成了今天擺在包公祠裡的龍頭、虎頭、狗頭三把鍘刀。歷史上有據可查的,包公就斷過三個案。不過,現在農村廣泛推廣的「三基魚塘」其實是包拯發明。
精彩語錄
談高房價與房奴:
——「在古代,普通老百姓『買房』的觀念並沒有現在這麼重,而且房價也沒有現在這樣高,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蓋房子,這樣就不會有現在所謂的『房奴』。」
聊中學教科書:
——「現在的社會,能用200字說明白的,一定要用1500字。書厚了,是因為好賺錢。」
侃天安門立像:
——「誰家孩子上學,家長都會教育自家孩子,『上學別跟小朋友打架』。而天安門上豎立孔子肖像,其實也是教育民眾學習孔孟之道。」(周倩 徐穎奇 孟祥節 王月婷 鄭成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