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個戴森倒下了,下一個索尼又能起來麼?答案還真不一定,畢竟索尼在全方位領域上將要比戴森更具實力,小到一個耳機,大到一個8K攝像機,綜合研發能力上來看索尼的底子還是比戴森足夠厚的,畢竟這個成立於上世紀40年代的品牌早已超越了眾多汽車品牌歷史,也難怪坊間所稱的索尼大法好並不是子虛烏有。
初衷不是造車,是賣技術賺錢
小鵬、蔚來的故事告訴了那些造車新勢力們,想要跨界造汽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前期資本要足夠厚,畢竟動輒數十億前期投入不是鬧著玩的,因此即便是家大業大的索尼也沒有貿然為其新能源概念車特意舉辦場面宏大的PPT發布會,而是低調的在2020 CES展會上亮相了首款概念車Vision-S。
就如同汽油時代最終過渡到電動時代一樣,汽車圈未來的發展將與IT圈變得更加緊密重重,而索尼作為IT領域極具競爭力的公司,自然也看到了現在傳統汽車品牌缺乏IT產品開發的弱勢,因此亮相CES推出概念車,最重要的一點,索尼是想說明其汽車數位化產品已經有完整的體系鏈,廠家選擇同索尼合作,不用找各個數字供應商東拼西湊,節約了開發時間也節約了成本,並且綜合性能也更穩定。
而另一方面,索尼既然帶了概念車,也想說明如果這套數位化體系鏈沒有被傳統汽車廠家所關注的話,索尼依舊具備開發整車設計的能力,但從這次如此低調的亮相來看,不到萬不得已索尼並不會自己單做汽車品牌,做一個汽車品牌OEM,早就可以讓其賺的盆滿缽滿。
汽車圈號召力索尼也不差
對於Vision-S概念車的外形、內飾設計,索尼也毫不避諱的說是索尼聯合多家外部廠商打造的,其中包括了Nvidia(英偉達)、BlackBerry(黑莓)、Qualcomm(高通)、Bosch(博世)、Benteler(本特勒)、Continental(馬牌)、ZF(採埃孚)、Gentex(鏡泰)等。這臺原型車也是基於Magna(麥格納)設計的newly-designedEV platform全新電動車平臺打造而成。
所以說對於這輛概念車的性能、設計其實索粉並不用太在意,索尼還是想通過這臺車多說說其車載影像傳感器戰略路徑以及未來實現自動駕駛的美好願景,從架構上來看,概念車共有33個傳感器,其中包括CMOS和ToF傳感器嵌入汽車本身。它們的作用是探測車內和車外的人和物體,並提供高級駕駛支持。同時,這款概念車搭載了一款全景屏幕,配備了索尼的360現實音頻。每個座位上都有揚聲器和顯示器,這項技術的設計目的是提供一種深沉的、沉浸式的聲音。
概念車還結合索尼成像和傳感、AI、通信和雲方面等多項技術,通過大量傳感器,這款車的感知甚至超過了人眼,在智能汽車時代,這樣的技術將帶來更為安全的體驗。
得益於索尼在影像工程所做出的出色成就,索尼這一套整車影像系統對於汽車廠家肯定是頗具吸引力的,畢竟各行有各行的門道,像戴森那樣上來就花錢造車無疑是犯傻,賣自己最擅長的產品才能最終合作共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