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自4月份開始走跌,在7月出現小幅度上漲,「過山車」式的黃金價格不禁讓一些投資者看到了一點希望,想將手中的黃金趁機變現。但買入容易變現難,市場回收價格或典當價格與購入時的差價,令一些「大媽」很是鬱悶。
在黃金價格第一次大跌時,家住靜寧路的王女士買了一條5.75克的千足金項鍊,當時市面黃金價格398元/克,除去手工費後總價2288.5元。趁著7月下旬千足金價格小幅上升,王女士想將手中的黃金變賣兌現,可尋找多家金飾專櫃,讓她發現買首飾作為投資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8月3日,王女士在市內多家金飾專櫃了解到,金首飾回購多半是以舊換新。在專櫃一旁的私人攤點回收金飾是一口價,每克240元。一家老鳳祥專櫃導購介紹,以舊換新若不是老鳳祥品牌,收取千足金損耗費15%,足金損耗費20%;若是老鳳祥品牌只收取30元/克的手工費。周大福比老鳳祥收費略低,收取千足金損耗費10%。王女士計算,按照周大福當日折舊黃金價格302元/克,以舊換新每克為302—(302×10%)=271.8元,與購買時相比,虧損126.2元,虧損達31%。事實上,在金店賣金想「不虧錢」,基本上已不可能。
金店回購讓王女士有些灰心,於是她便把變現渠道放在了典當行。經過多家了解後,王女士感慨地說:「以前只知道股市有暴跌,沒想到現在黃金變現也是『暴跌行情』,我的金項鍊賣給典當行至少損失1000元。」據了解,現蘭州市內典當行回收黃金價格為每克200元左右,「活當」還需每月收取綜合管理費和利息共4.6%—5.0%。以王女士的金項鍊為例,她的評估價是200元/克,若是「活當」,每月還要繳納相關費用52.9元,如此算來更是讓王女士感到失望。也正因如此,很多原本選擇「活當」的投資者加入「絕當」行列。一位安寧區典當行工作人員表示,「因為黃金價格下跌,我行很多『活當』到期的飾品,電話回訪後顧客覺得划不來便自行轉為『絕當』,使得不少黃金飾品囤在典當行。」
今年,「中國大媽」抄底被套的現象,讓不少普通投資者看到了黃金市場的投資風險。黃金投資不僅需要對全球經濟金融局勢、美元匯率走勢等有比較充分的理解,而且對黃金的商品屬性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而一般老百姓很難全面掌握這些信息。因此,作為普通投資者應改變過去認為黃金只漲不跌的觀念,謹記「沒有無風險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