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山縣誌》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懷遠當龍江、小河交會,為粵、黔商賈都會,博徒遊惰視之為淵叢……蓋地據形勝,百貨所聚也。」這裡描寫的便是廣西懷遠古鎮,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出,以前的懷遠古鎮是多麼的繁榮。
懷遠古鎮位於廣西宜州市西南部,是廣西四大古鎮之一,居住著苗族、壯族、漢族和瑤族。懷遠古鎮歷史悠久,從唐代發展到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這裡有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和傳統文化習俗,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比如中秋節,人們通宵唱山歌、供月亮,正是這種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懷遠古鎮成了當地人永遠的鄉愁以及尋根之地。
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也曾到過懷遠古鎮,在《遊記》中記敘懷遠山川,說峰迴環如玦,又如蓮瓣。
喀斯特地貌在這裡分布最為廣泛,一座座孤峰拔地而起,江水在叢林中蜿蜒曲折,半山腰仙霧繚繞,集幽、奇、秀於一體,無不讓人沉醉。其中中洲小河和龍江從南北兩個方向在懷遠鎮三角嘴處碰撞,荒廢的古碼頭在翠竹中依稀可見,竹排在江水中穿行,有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的意境。
1200米的懷遠騎樓街,青磚、瓦、白牆、石板路,一派明清建築風格,簡樸而典雅,到處都流淌著歲月帶來的古老韻律,沁人心脾。街道兩旁的商號也很有年代感,比如「永昌祥」、「黃煥記」、「紹昌號」等等,當然,還有一些當地的特色店,比如香辣肉醬,「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辣醬敬親人」,散發著濃鬱的少數民族風情。
漫步在古鎮的大街小巷,騎樓建築和青石板路在紅燈籠的襯託下,透著古色古香的古鎮,一下子顯得多姿多彩起來,顏色不至於那麼單調。慢慢把腳步放緩,曾經繁榮熱鬧的古鎮,那青磚,那瓦,那充滿傳奇故事的樓閣,在跟你訴說古鎮千年的歷史。
來到懷遠古鎮,一定要去看一下古鎮的兩口古井,據說這兩口古井跟古街一起建造。古井的造型十分精美,是用青磚圍砌的八角井欄,井水從來沒有乾涸過,冬暖夏涼,清甜可口。如果遇到旱季,附近居民也會從井中取水。
當然,每一個古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而懷遠古鎮的甜而不膩的八寶飯、精美的白米月餅和香酥鬆脆的餅皮讓我記憶深刻。
這就是廣西宜州的懷遠古鎮,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大放異彩,不管你喜不喜歡,來或不來,這裡的一山一水,一磚一瓦,都在訴說千年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