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拉大財富差距?要讓張弓效應的力量強於馬太效應

2020-10-14 房價大數據

房價的上漲是否拉大了居民財富差距,相信身處樓市中的每位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如果買的房子多,買房的時間早,這二十年房價的持續上行肯定讓這一部分人的財富大幅度增加。這也是為什麼在當前房住不炒的嚴管控之時,在城鎮戶均住房1.5套之時,還有很多人願意大量的投入到買房之中。哪怕分期首付也願意。

而財富差距的拉大最終可能形成階層對立,在社會上出現仇富現象。同時,也會降低消費,拉低整個社會的經濟動力。富人儘管可以奢侈消費,但是他的吃穿用度都是有限的,再怎麼消費他也就是那麼多。大量的中低收入群體如果沒錢消費,自然會影響經濟內的循環。

前幾天,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回答資本流入大城市後成倍地抬高了房價,從而導致巨大的財富不平等這個問題時說:

只要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增長速度高於工資的上升速度,便一定會在財富上出現兩極分化,而且一個人一旦處於財富的弱勢地位,就很難改變了。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高增長時期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這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第一位公開談論房價上漲會促進財富兩極分化的專家。

當然,財富差距的拉大不僅僅是房價的上漲這麼簡單,房價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大家日常能真實感受的一項。房價只不過是讓財富差距中的馬太效應表現得更加明顯而已。

那麼,現實生活中,馬太效應是如何讓財富差距拉大的呢?我們用一張圖片來為大家展現,相信大家一看就能明白。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先富起來的人在創新創業、發財致富的機會上遠好於後富的人,後富的人其財富獲得、財富積累的機會相應減少。即便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會存在這種現象,那些優勢企業總能能過高額的薪酬、超額的信用獲得更多融資及土地、房產的機會,無形中會抬高門欄,對中小微企業形成擠壓。讓中小微企業沒成本或者沒有機會擴大規模、提高發展質量,這也是財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這是就是為什麼,現在不斷強調保護好、發展好中小微企業的原因之一。

經濟家託馬斯·皮凱蒂認為:

財富帶來的收益遠遠大於各種要素收益,因為財富本身利滾利,可以產生新的收入。因此,需要對財富收益和遺產徵稅,將財富本身創造的大部分收入用於公共開支,改善窮人生活。

在金融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金融資產又進一步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所以,堅持房住不炒,不僅能防範化解潛在的房地產帶來的金融風險,同時避免房地產金融化還具有縮小財富差距的現實意義。

39.9元買不了什麼,

卻可避免花300萬買房後悔,

別人上過的當,那些買房的坑你不必去踩。點擊下圖進入查看。

所以,易綱認為對財富收益和遺產徵稅,將財富本身創造的大部分收入用於公共開支,改善窮人生活是縮小財富差距有效措施。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這一句話,其實已經解釋了馬太效應和張弓效應的關係。

張弓效應是「損有餘而補不足」,講究的是公平,強者應該幫助弱者,共同發展。

馬太效應是「損不足以奉有餘」,注重的是效率,強者得到更多的資源,弱者則遭淘汰。

避免財富差距拉大,就是要讓張弓效應的力量強於馬太效應,以實現社會共同富裕。

相關焦點

  • 暴利與困局,房地產開發模式的馬太效應比較分析(一)
    三、 房地產發展共同富裕的超投必投機制房地產開發,不論是慢周轉模式還是快周轉模式,都會在房地產市場形成財富的馬太效應,產生並加劇社會的貧富差距。馬太效應產生貧富差距這個問題的根源,在《聖經》、《道德經》77章都有提及,《聖經》、《道德經》都指出了馬太效應的形成機制,不同的是《道德經》指出了修正方式,即天道的張弓效應。
  •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的由來馬太效應最早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裡的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國王在遠行前,交給手下三個僕人人手一錠銀子並讓他們去做生意。等國王回來時,國王召見了那三個僕人,第一個僕人拿著那一錠銀子,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了10座城池給他。
  • 職場「馬太效應」讓人覺得很不公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對於「馬太效應」,大家都不陌生。相當於「二八原則」,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貧窮的人越來越貧窮。有時候即使你努力了,卻依然難以改變命運。「馬太效應」是殘酷的現實,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往往不由自主地會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
  • 馬太效應與窮富命
    馬太效應與80/20定律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出自聖經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體現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社會永遠是窮的越窮,富的越富,雖然窮的也會變富,富的也會變窮,但是這種浴火重生或者急轉直下的蛻變畢竟是少數。那麼這種現象能不能從命理上進行解釋呢?一個人如果命局組合特別好,大運又走的特別好,這種人的財富會持續的增加,豔煞旁人。
  • 樓市的「馬太效應」,是大城市的幸運?還是小城市的不幸?
    馬太效應,廣泛用於經濟學和社會學,指一定時期內,強者愈來愈強,弱者愈來愈弱。可以看出,生活中、社會上的「馬太效應」隨處可見,高光行業不僅收入起點高,增長速度也不低,而那些「不起眼」的行業卻只能滿足溫飽需求,樓市亦是如此,近20年裡,各大城市的房價都在上漲,但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房價差距卻越來越大,馬太效應在樓市愈發明顯。
  • 心理學馬太效應:正確認識「馬太效應」,你和你的孩子都會更優秀
    每天5分鐘,從零學心理,關注「心理筆記」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已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其名字來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從積極的方面來說,一個人只要努力,讓自己變強,就會在變強的過程中受到鼓舞,從而越來越強。
  • 馬太效應的心理學解釋
    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改變事情的原貌個事物發現的結果,因此,若人們拿出積極主動的態度,那麼就能贏得物質和精神財富,而這些收穫又會反過來激發我們。商人十分生氣,將僕人丙的黃金悉數給了僕人甲,並說:「凡是少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都要給他,他讓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商人的話來源於聖經的《馬太福音》。心理學範疇對馬太效應的解釋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 馬太效應在未來樓市會越發明顯
    在聖經新約中有一句話叫:凡有的就要加倍給他,讓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都要奪過來。這就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反應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也類似於二八現象,是比較貼切的形成現在的樓市。 現在是市場樓市在兩極分化,一二線城市在持續的漲,四五線城市的持續的在跌。而且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 房價上漲的後勁有多大?六個城市房價走勢表明,樓市出現馬太效應
    房價上漲的後勁還有多大樓市將出現馬太效應最近,關於房價下跌的消息比較多。天津的房價下跌持續,有自媒體說天津遠郊出現大跌,後被官方闢謠說穩著呢。河南房地產商會在鄭州開會,房企表態不帶頭降價,暗中促銷早已開展。武漢樓市做得更是漂亮,對降價過多的樓盤進行舉報,說其擾亂了市場。重慶的房價促銷在這個節日搞得如火如荼,最多搞起了備案價87折。
  • 馬太效應,你有必要知道的財富定律!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讓好得更好,差的更差,多的更多,少的更少。為什麼富人越來越有錢,為什麼社會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其中主要影響因素就是馬太效應!富人的見識廣,周邊資源豐富,圈層人脈都要高於普通人,等等,這種差距會不斷加劇貧富差距。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好的越好,壞的越壞、多得越多,少的越少的現象。也可以總結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區域,一旦在某個方面(如地位、金錢、聲譽、品牌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 一個四線城市的補課陪讀熱——對教育的馬太效應的反思
    於是國王命令第三個僕人把他的銀子交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叫馬太效應。從上面這個寓言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假如所有的財富都歸於社會,那麼社會把財富交給能用錢生更多錢的人,會實現財富總量的迅速增長,這也就是為什麼不搞平均,而是要先富帶後富的理由,而這帶來了巨大的貧富差距。
  • 《馬太效應》的啟示,如何成為強者
    無論在生物演化、個人發展還是國家、企業間的競爭中,馬太效應普遍存在。贏家與輸家之間,常常會從起初的很小差距發展為「贏家通吃」的結果。馬太效應意味著世界變得簡單化了:你不是個勝利者,就是個失敗者。勝利者將享有很多資源,金錢、榮譽以及更多的成功。它還意味著:贏家只能是少數人。在這個時代,做一個隨波逐流者已經不再安全了。
  • 馬太效應,每個大學畢業生都能經歷的現實差距
    但是任何過程都不是順利的,在目前就業難的大格局下,要想能找到自己的理想崗位就要提前準備,即使打算考研的同學,也要做好兩手準備,因為機會是轉瞬即逝的。在大學生的未來發展中,學歷可能為你加分,但是忽視了機遇的話,也會後悔莫及。著名的馬太效應就是闡述了這樣的原理,這種原理儘管大學生感覺與自己無關,但是在畢業後幾年往往會親身經歷。
  • 心理學「馬太效應」:孩子優不優秀,差距是這樣慢慢拉開的
    家長要對待孩子的時候,不能總是通過比較來斷定孩子的資質,而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孩子,尊重理解孩子,一視同仁。 一、 認識"馬太效應"的雙面性 所謂的"馬太效應",就是指好的變得更好,壞的變得更壞,多的變得更多,少的變得更少的一種現象。
  • 異性之間相處,要避免「馬太效應」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馬太效應」,指的是一個人越強,佔據的資源越多,而一個人越弱,則會失去更多的資源。 這個效應是出自《聖經》的一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什麼是財富的「馬太效應」?為何富人會一直富,窮人會一直窮?
    財富的「馬太效應」愈演愈烈,最富的人和窮人的財富都在增長,但不同的是富人的財富呈幾何數增長,窮人的財富是算數級增長: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前1%的高收入者掌握著整個美國10%的財富,而經過35年的經濟發展,前1%的富人已經掌握了美國1/3的財富。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 樓市出現「馬太效應」,貴的更貴,便宜的更便宜
    雖然大家嘴上都說著未來房價會如蔥,但心裡比誰都清楚房價根本不可能跌到那樣的水平,所以在樓市稍微穩定之後市場上就出現了一大批購房者,導致8月份樓市單月銷售額同比上漲27%。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樓市行情總體穩定的大背景下,市場上也出現了「馬太效應」,一些房價本來就貴的城市現在房價更貴了,例如北上廣深等城市的房價就呈現小幅度穩步上漲的趨勢;而一些房價本來便宜的城市房價還在進一步下跌,例如鶴崗、阜新這些城市的房子已經跌成白菜價。
  • 全民財經,馬太效應帶給窮人的困局
    全民財經每日話題馬太效應留給窮人的困局什麼是馬太效應,通俗來說,就是好的會越來越好,壞的會越來越壞。如果你問一個窮人,他有沒有機會從越來越窮的馬太效應困局中走出來呢?答案是很難很難,前提是只有充分了解馬太效應,才能知道怎麼打破它的魔咒。馬太效應這個詞呢,來自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說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讓他們拿著銀子去做生意。
  • 丁真走紅背後的馬太效應
    湛藍的天空下,無垠的草場中,黑亮的頭髮,純真的微笑,民族風情的服飾,清澈的眼眸透著光…央視新聞記者,各大新聞媒體平臺紛紛報導,就連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連發三推,助推網紅頂流丁真。丁真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