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抓住這屆年輕人,處在「三道紅線」管束中的開發商們挖空了心思要討好。前幾天萬科帶頭跨界新褲子合作一首新歌《不妥協斯基》,歌詞裡寫著「為熱愛堅持,為理想奮鬥,搖滾路上,我們相信,一根筋沒什麼不可!」
滿滿的熱血撒了一地,因為萬科也急了。萬科之前做了一個調查發現95後對他們無感,更早之前更是盛行這屆年輕人寧租房不買房。
鬱亮更急了,他說這首歌是專門為95後準備的。「我們特別著急,想能不能接近他們,所以就做了這件事。」
那麼這屆年輕人對於買房到底是什麼想法?我們跟4位92-88年的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的買房故事。
可以肯定是,這屆年輕人確實不一樣了,90後買房首付雖然依舊靠「啃老」,但他們的投資意識遠遠超過老一輩。面對他們人生中的首次置業,有的人還沒結婚已經買下了具有保值功能的學區房,有的人靠開網店也賺到了三線城市一套房,有的人在疫情期間淘到和4年前一個價的房子,還有人在疫情期間成功做了置換。
1、疫情把人困在家裡,我發現租房沒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鍾鍾 28歲 北京
我和我女朋友都是北京人,我們倆都是90後,我在一家央企工作,我女朋友則在一家外企工作。
今年6月,我們倆忽然萌生了買房的念頭。這個決定看似很突然,但也並非心血來潮。我和我女朋友最近兩年一直有結婚的打算,但房子一直是我的心病,我父母給我留了一套單位分在小湯山的房,但7年過去了這套房子一直沒有下來,隨著婚期將近,買房越來越成為我的剛需。
疫情則成為一道催化劑。一方面是觀念的改變,我女朋友在國外留過學,又在外企工作,思想相對開放。過去幾年我們倆一直是在哪工作在哪租房。今年的疫情把我們困在家裡之後,我們發現租房沒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個小細節是租的房子冰箱太小,疫情期間我們想一次儲備一周的食物,卻發現冰箱放不下。而由於疫情期間不方便外出聚餐,我們想把朋友叫到家裡聚會,卻發現家裡只能坐下1、2個朋友。
此外疫情也改變了我們倆的消費觀。之前我們基本是掙多少花多少,每年都要出國旅遊兩次。我喜歡社交和收藏瓷器,我女朋友則喜歡購物買奢侈品。今年這場疫情讓我們無處消費的同時,更加劇了我們內心的危機感。
另一方面,疫情導致上半年二手房交易、租房市場相對萎靡。我買房找的中介此前是鏈家「9位數」俱樂部(年銷售額破億元)的成員,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名中介上半年一直沒有開張,我是他今年的第一單。需求的下降,導致房價也有所降低。我買的這套房子每平米均價是5.5萬元,價格與2016年的水平差不多。
與親戚朋友和中介多方交流後,我們倆以最快的速度推進。一周自己看房,第二周帶著兩家父母看,從冒出一個想法到最終拍板,短短三個星期就敲定了現在的房子。
和我們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中介告訴我,6、7月很多購房者都這樣,買的很快。
現在回憶起來我們很慶幸當時果斷出手,隨著交易的回暖,二手房交易的價格也快速回升。我們7月買房時的交易價格與4年前大致相同,短短2個月後每平米的價格就上漲了5000元,漲幅將近10%。
實際上,我們身邊有6、7個同學朋友都選擇在今年買房或者換房。
除了短期內房價降低的刺激,我認為更大的原因在於第一批90後們已經到了買房的剛需時間點,大多數90後都到了開始考慮結婚和孩子教育的年紀,而工作四五年之後,也讓他們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去考慮買房的問題。
買房和疫情,也給我們帶來了觀念上的衝擊。年輕的時候,我們不認同父母的做法,覺得租房自由自在的挺好,但等自己到了歲數還是沿襲同樣的做法。而一旦買了第一套房就會上癮,我們已經開始在想買第二套房的事情。
2、疫情期間成功置換大三居,勸95後不要做接盤俠
咕嚕咕嚕 32歲 北京
今年疫情期間,我在北京倒騰了一次房子,從東五環的小兩居換到北五環的大三居。房屋面積差不多大了一倍,這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其實早在去年7月我就有換房的想法,當時我的小兩居還能賣370萬,到了今年5月份實際出手價格是320萬元,足足低了50萬元。但我最終置換的大三居價格也降了,總的來說,我這買賣絕對不虧。
北京城市很大,大家的時間又有限,我建議大家先在線上做好攻略。因為工作和家庭原因,我看房基本鎖定北京的東邊和北邊。
我在線下總共就看了十多套房子。別看我線下看房的數量不多,其實我在線上把北京東邊和北邊的小區都看了一遍。
我這個人對戶型要求很高,這次置換,我就是想換成戶型方正、三臥朝南的房子。實際上在北京,符合我的要求、我還能付得起的房子真的是鳳毛菱角,可能整個北京市也不超過15套。
為了節省時間,只有戶型滿意的房子我才會去實地考察。如果房子是滿五唯一,價格還能再給我優惠,我就會去跟業主談下價格。
我一共見了五六位業主吧,我不會第一次談價格就定下來,第一次談價格就定的真的很沒有經驗。
我奉勸買房的朋友,你看中的房子都要聊完,才可以考慮籤約,不要馬上就籤約。跟業主談崩了不要緊,再看看其他的,但是一定不能第一次談價格就定下來,你只要別把話聊的特別死,最後其實還可以再回來跟他聊,這裡面有很大的談判技巧,因為二手房跟一手房完全是兩碼事。
我個人認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4月都是不錯的上車時機,因為畢竟北京房價已經跌了三年,想要買房的朋友可以先看看房子。
如果近期打算在一線城市買房,我奉勸大家一句,千萬不要買期房!!我同事有買北京泰禾院子的,花了幾千萬,現在爛尾了,維權也沒啥用,特別鬧心。
2020房企都不好過,現在很多開發商現金流都出了大問題,期房存在爛尾風險。另外,有些期房比周邊二手房貴30%到一倍左右,公攤巨大,所謂的精裝修也是坑,畢竟連萬科這種精裝修都能上315成為劣質樓。
所以期房真的不建議買,二手房相對靠譜一點,但是也要選擇好的位置,要不然即便買在一線房價也會下跌。
什麼是好位置?我總結了五條。
第一,產業聚集,1小時通勤內的大公司多,擇業空間大;第二,公共運輸便捷,尤其是附近有地鐵 ;第三,附近有學校,有好學校更好;第四,周邊配套設施完善,物業買菜等生活成本低;第五,房齡較新,北京比較特殊,北京房齡20年以內的都算次新房。
不過說實話,在北京上面五條能全部滿足的房子很少,畢竟大部分人都不是土豪。上面五條我是按照順序排列的,能滿足前三條都很棒。我這次置換的房子滿足了前4條,除了房齡稍微老了一點。
我不是90後,我是一個80末。對於90後和95後,我個人的建議是,大家不要做接盤俠,如果大家都按住不買,房價一定會跌,當然土豪除外。我這次是換房,資金壓力還好,如果是首套房真的壓力太大。
我前陣子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沒想到長大的夢想從科學家變成了一線城市的一套房,這多可悲啊。房價真的不能再漲了,我覺得保持現狀最好。
如果連北大、清華等國家最高學府的畢業生都買不起一套房,你不覺得這個社會病了嗎?我身邊就有北大畢業的都買不起房,最起碼工作5年要能買得起啊!
3、90後已經買下初中學區房,買房經驗發在小紅書賺了1萬推薦費
晨晨 27歲 長沙
我是2012年來到長沙上大學,2016年本科畢業,今年是第八個年頭。今年6月初買了首套房,總價將近200萬,買房全過程是自己獨立完成的,首付父母支持了三分之二。
人生第一套房,我直接買了一個雙學位房。
有人肯定想問,90後現在就考慮買初中學區房是不是太早了?
我今年還不到27歲,目前還沒結婚,大概7、8年後才有教育需求,但8年後說不準我已經買了二套房換地方住了。我的想法也很簡單,既然花了錢,除了自己居住以及孩子的教育,我還希望房子兼具投資屬性。
在長沙,學區房的抗風險能力是最強的,溢價也是最高的。江景房在長沙真的算不上啥香餑餑。比起江景房,學區房不管品質多差,都有人願意接盤。我老闆2014年花60萬買的學區房,現在值200萬,相當於5年多的時間賺了140萬,並且流通性極強。
我買的樓盤配套的學校今年第一年出成績,據說成績排在長沙第15名左右,但我預計這個學校將來在長沙能排進前10名。
我看好這個樓盤的主要原因:樓盤和周邊形成倒掛以及看好小區配的這個學校。
我個人感覺,學校成績好不好,學校老師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因素還是生源。而這個學校的配套樓盤全是總價幾百萬的房子,反推到生源質量好,學校質量好。
總的來說,在長沙買房還是蠻容易的,不像一線城市壓力那麼大。如果你要求不那麼高,單純想買個地段好點、交通便利的房子,100萬左右就能買一套100平的房子。長沙房價在2016年漲了一波,在這之前,70-80萬就能買個100平的房子。
我周圍朋友買房都很早,我算買的最晚的,我有大學同學大學還沒畢業父母就給買房了。
其實大學畢業後我家裡也催我趕緊買房,那時長沙的房價比較低,但當時我還考慮去北京讀研究生,所以就沒考慮買房這事。
現在回過頭來看,幸好那時候沒買房,當時如果買房首付預算頂多30萬,這點預算肯定是買不到好房子的。
我才剛開始還貸款,每個月差不多要還7000塊錢,有壓力那是肯定的,但還貸壓力早在買房之前我就預料到了。
年輕人收入有限,還貸後生活品質下降是一定的。買房前,我在長沙一年開銷10萬,以前出門全部打車,現在沒什麼緊急情況都是公交地鐵。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壓力才有動力。現在生活品質下降也是為了未來的生活品質,我覺得我本人還好,棘輪效應在我身上不成立。
辦完所有購房手續拿到網籤合同後,我在小紅書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發出後不到24小時就有三萬的閱讀量,還成功推薦了兩個人買了同一個小區,拿到1萬多的推薦費。轉化率有點讓我驚訝。
為了買房,我做了很多的功課,關於學校,關於開發商口碑,關於市面在售項目,關於地塊拍賣,關於二手房走勢。最近我也在考慮兼職做房產博主,但這中間存在信任的問題,所以想做就需要先把粉絲量做起來。
4、90後租車庫賣海鮮,四年時間賺了一套房
西西 27歲 威海
我和我老公是大學同學,畢業後,我們倆一塊回到北方某個沿海小城。
我們的本科學校很一般,找工作真的沒什麼優勢 。最開始,我們也試著找了一份工作,但工資實在是太少了。於是我倆索性把工作辭了,打算自己做點小本買賣。
我的家鄉靠海,盛產海鮮,再加上我媽媽有一套調製餃子餡的秘方,所以我們決定做海鮮生意,主打產品是海鮮和水餃海鮮餡。水餃餡有鮁魚餡、黃花魚餡、魷魚餡、墨魚餡等近十種。我們賣的水餃餡會把油鹽醬醋、豬肉、韭菜等都搭配好,顧客拿到後可以直接包餃子。
我家是在縣城不在市裡,所以最開始創業,我們還得租房。最開始為了省錢,我們租了一個25平米左右的車庫,一個月只要650元的租金。為了方便進貨,我們還買了一輛小轎車作為交通工具。
這個車庫我們租了4年多,創業頭兩年,我們吃住工作都在車庫裡,後來生意越做越大,車庫裡放了5臺製冷冰櫃,實在是沒有地方了,我們就搬出去住了。
我們兩邊的家庭條件都不行,凡事只能依靠自己。但凡家庭條件好一些,我們最開始也不會租在車庫。
創業頭兩年,因為租住在車庫裡,我們無法辦理營業執照。後來直到我們在外面租房,才辦理好了營業執照。
我們的客戶主要都是北方人,因為我們賣的是渤海海鮮,渤海海鮮比南方海鮮貴,南方人不太認。不少身在外地的膠東人,他們下單後如果覺得味道不錯,也就成了我們的老客戶。我們大部分的客戶都是靠口碑積累下來的。
我們的生意淡旺季非常明顯,逢年過節是我們的銷售旺季。我們基本在每個節假日前會忙十天到半個月,每年的春節前,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基本要忙一個月。最忙的那幾天,我們差不多24小時連軸轉,但過了節假日,我們就閒下來了。
旺季我們一天可以賣三四十單,淡季一天可能也就四五單,所有的快遞我們都是發順豐,每一單的客單價基本都超過100元。
我們沒有從外面招過人,創業頭兩年,主要就我和我老公兩個人在忙,在外面租房子後,我公公也過來幫忙打下手。
在創業的第5年,我們全款買下了一套70平米的房子。總共花了50多萬,大頭是我們賺的,兩邊父母都稍微幫襯一點。
我們在挑選房子的時候,最看重的是房子的地段,我們最終買了一個靠近海鮮市場的二手房。
距離海鮮市場近,我們進貨會非常方便。因為我們都是接到客戶訂單再去拿貨,沒單子時我們也不會儲備太多存貨。
自己做小買賣以來,我們也經常被問到為什麼選擇選擇自己幹,自己幹又有哪些好處?
我個人認為,自己當老闆時間比較自由,像我們一般節假日前比較忙,過了節假日事情就比較少,這種張弛有度的生活我還是比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