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用16字來簡單概括斷舍離的真意就是,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脫「離」執念。斷舍離,就是扔東西,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斷舍離分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進行「物品的斷舍離」和「觀念的斷舍離」。只有兩者同步,家務清理工作順利進行,思維方式也逐步更新,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知曉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明白捨棄東西的效果,更新對待事物價值的觀念,只有這樣,身體才能覺醒,我們才會自覺地做出行動。首先應該做的是明確描繪住所的藍圖——收拾整理完後,我想在這裡進行怎樣的生活。然後,環顧自己每日生活的居所,把握自己現在的居所物品過剩、無法收納的現狀後,把雜物全部擺出來,放在地板上、桌上等水平面的位置。然後從高處對雜物總量進行俯瞰,首先就是「出」,因為斷舍離的精髓在於「出」,因此,在家中實踐斷舍離時先從「出」這一點著手,恢復家裡的流動感。
在人類的經濟學中,有個二八定律,即為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結論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同樣的,在我們居住空間裡的東西,其中80%是忘卻物,目前在使用的東西只佔了20%。所以未來營造一個舒適的居所,對居所的物品進行斷舍離,有益於我們的身心靈的健康。斷舍離把我們的生命分為三塊——肉體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三者是我們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肉體生命是作為生物的人的生命。●社會生命是對歸屬和被承認的欲望。●精神生命是對智慧、美、溝通的渴望。
斷舍離的正確步驟:Step1「認清現狀」,Step2「選擇取捨」, Step3「收納整理」,在認清我們的日常居住的場所有諸多不需要的物品這個現狀後,也清楚對我們的物質和精神斷舍離的益處後,突破了思想的執念後,接下來就是對物品的取捨了,對家裡大量的雜物,通過三層「篩子」進行選擇取捨。●扔掉「怎麼看都是垃圾·廢品」的東西●以自我·時間為判斷基準,考慮自身與物品的「關聯度」,再進行取捨●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準進行取捨。最正確的「打掃」程序是首先清除那些垃圾、廢品,以及不需要·不合適·不愉快的雜物,之後再轉而進行雜物收納,進行「清掃·擦拭·磨刷」。
對於物品的斷舍離,最後就是用三分法去整理物品了,簡單來說,大分類-中分類-小分類,分類方法沒有絕對答案,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生活習慣,建立自己的三分法。
從切實能出成績的小地方著手,而斷舍離也正是要從非常簡單的小地方著手的。小地方獲得的小成功的不斷累加,能給人以勇氣和信心去面對自己的老大難問題,有意識地「先出後進」,才能喚起良性循環,從而讓自己對生活,重拾信心,成就自在,從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