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傳媒網11月21日訊 (新聞綜合頻道記者 蘇婷 李博)3萬塊錢您會用來做什麼呢?有的會做小投資,有的會添置家具,總之是各有各的用途,天元區的衛女士就用三萬塊錢買了一臺碧波庭負壓養生儀,這才過了不到一個月,衛女士就感覺自己被傳銷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衛女士說,自己有腰間盤突出,在一家養生館裡做了幾次理療後,覺得效果還不錯,隨後,工作人員便向她推薦了一臺名為「碧波庭」的負壓養生儀。
三套精油,四盒面膜,還有一些拔火罐的工具,這些很普通的東西,在養生館的報價卻達到了5萬塊錢。但衛女士總覺得,花3萬塊錢就能拿到8萬塊錢的東西,怎麼算都是自己賺了。
養生館:拉一個人頭 返利一萬元
幾天過後,養生館的工作人員再次聯繫衛女士,並告訴了她一個生財之道。
衛女士:「說拉一個人就是一萬 三個人就回本了……」
拉一個客戶買一臺養生儀,就能得一萬塊錢,這麼快捷的賺錢方式讓衛女士相當心動。可女兒洋洋聽說後,覺得這事相當不靠譜,在網上一查,發現很多內容都是說「碧波庭」涉嫌傳銷。
家屬撥打12345 工商局長現場督辦
這種營銷模式到底是不是傳銷呢?前天上午,洋洋立即撥打了12345市長熱線,那天正好是市工商局局長吉振軍接聽熱線,了解基本情況後,吉振軍現場給出了答覆。
養生館無證經營 執法人員現場查處
市工商局長接到情況反映後,馬上派蘆淞分局的執法人員趕往現場,那麼,位於金輪時代廣場A座的這個碧波庭養生館到底是做什麼的呢?它又是以什麼模式在營銷呢?記者和執法人員一同來到了現場。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執法人員身穿便服,和衛女士兩母女來到了位於金輪時代廣場的碧波庭養生館。
開門的正是養生館的負責人陳女士,見到執法人員到來,她顯得有些意外。一問之下,這家養生館開了一個多月,卻一直沒有辦理工商營業執照。
投訴人說是「傳銷」 負責人辯稱「直銷加傳統」
養生館分為兩層,一樓主要用於會客和部分產品展示,二樓則可以做按摩和理療。做理療的儀器正是衛女士所購買的那款3萬元的負壓養生儀,上面標註了廠名廠址以及使用信息,但是否具有養生功效,售價是否合理,還有待進一步核實。對於衛女士母女所說的「傳銷」,陳女士解釋說,他們只是發展會員,並非傳銷。
如果真是直銷,那麼養生館的產品來源和帳務往來都應該直接和公司聯繫,但執法人員檢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帳務與上級個人往來 而非碧波庭公司
陳女士說,產品都是由公司直接發貨,但發貨單上並沒有價目表和公司印章;另外,與陳女士有經濟往來的是個人,而非公司。但這種模式是否屬於傳銷,陳女士是否以拉人頭的方式發展下線,還需要經濟檢查大隊做進一步的查證。
附近居民:「就是交幾萬塊錢發展下線」
就在記者離開時,養生館邊上的幾位住戶告訴記者,這裡每天都有很多人進進出出,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了。
附近居民:「就是交幾萬塊錢,發展下線……」
是傳銷還是直銷,這個工商部門一查不久後就會知道。
警惕微信傳銷 發展下線才有錢賺
目前,這家養生館因為沒有辦理工商營業執照,需要停業整頓。而周邊居民說的那幾句話確實是耐人尋味,碧波庭養生館是否涉嫌傳銷,我們也希望工商部門能夠儘快落實此事。可能有的觀眾看到這裡會覺得納悶,不就是判定它是不是傳銷麼,怎麼會這麼麻煩。我們來聽聽工商部門怎麼說。
市工商局局長吉振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截止目前,我市共搗毀傳銷窩點36個。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銷也出現了新模式,打起了擦邊球。
說到傳銷新模式,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微商。每個人的朋友圈裡,總有那麼幾個人天天發廣告,然後告訴大家,自己的級別越來越高,日子也是越過越好。畢業不多久的小李就曾被這光鮮的一面吸引了,成為了一名微商。
然而,小李告訴我們,這些都只是假象,自己交了代理費後,必須得發展下線才有錢賺,而且他們炫耀的各種奢侈品和豪車,大多都是借別人的來拍個照,以吸引更多的代理。
在一些市民心中,微商也逐漸成了新型傳銷的代名詞。
蘆淞工商分局經濟檢查大隊大隊長劉衛國告訴記者,微商代理達到三級或是三級以上,騰訊就會自動封號。但微商到底是不是傳銷,還很難界定,而且也沒有法律法規作為支撐。
雖然說微商這塊的監管還處於空白,但市工商局局長吉振軍還是要警示大家,傳銷最大的特點就是「暴利」二字,大家可千萬要經得起誘惑,別把陷阱當成了餡餅。
這一夜暴富的美夢,咱還是想想就算了,要想真正致富,還得腳踏實地,靠咱勤勞的雙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