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裡,比房價暴跌更可怕的事情是什麼?
是爛尾樓。
當初掏空「六個錢包」買的房,如今有家不能回、有房不能住,銀行裡的房貸像道催命符,太陽每天照常升起,而房子卻在一天天的破敗下去。
前段時間,昆明的「別樣幸福城」爛尾樓終於在網絡的關注下開始復工續建,業主們猶如野外生存的環境終於迎來了「別樣幸福」的希望,但這個爛尾樓只是萬千爛尾樓中的「幸運兒」。
在房地產高速發展史裡,房價暴漲不斷,每一棟樓都是這座城市的肌理,而「爛尾樓」,就像一個不定時發癢的「傷疤」, 有人欣賞它的破敗,但更多人是在等待它的涅槃。
在人民網創立的國內唯一全國性領導幹部留言板「領導留言板」上,10年間有8千多條與「爛尾」有關的留言投訴,涉及樓盤超過3188座,其中,至少有429條留言表示自己或他人已經居住在爛尾樓的情況。
不同的省市,爛尾樓情況也大不一樣,通過提取留言信息發現,河南省的爛尾樓最多,平均每13萬人口中就有一棟爛尾樓,陝西排名第二,安徽排名第三。
這些座樓盤裡,年份跨度最長的超過了22年,1994年開始拆遷,2002年搬進爛尾樓居住,2015年經過業主集資才有了水電,卻因為房屋沒有竣工至今也不能辦理房產證。
拿不到產權證,這套商品房與小產權房無異,顯然,僅靠業主和開發商,很難讓爛尾樓起死回生,不是每一個爛尾樓都能獲得輿論關注,也不是每一個爛尾樓都有重啟的可能。
爛尾樓中的「幸運兒」不多,「上了熱搜的都能得到解決」,這句話既是無奈也是現實。
業主作為受爛尾樓影響最大的一方,不僅僅是住不上房子,而是要經歷數十年一邊交房租、一邊還貸款的生活,經濟壓力因此大幅上漲。
有的業主買房是為了結婚,結果丈母娘說「房子什麼時候好了什麼時候結婚」,現在房子沒法退,婚也沒辦法結;有的業主是教育投資買房,現在沒有產權證,只能眼睜睜看著熱門學校開學……
10月13日,新華社發文《多地爛尾住宅「懸而未決」成民生之痛》;10月14日,人民日報發文《別讓「爛尾」毀了業主安身之所》,呼籲地方加強監管、重新審視爛尾樓的問題,甚至再提「改革預售制也是減少爛尾住宅形成的有力措施」。
在過去住房供應緊缺的環境下,預售制的確提高供房速度,但幾乎所有爛尾樓基本也都是因為預售,現階段現房供應量已經足夠,如果取消預售制,轉為現房銷售,爛尾樓問題也都可以迎刃而解。
「取消預售」呼聲不斷,但在全國範圍內也只是今年在海南一地開始試行,其餘地方大多數隻出臺了徵求意見,並未真正實施。只聞雷聲響、不見雨落下,這樣說明現房之路還遠著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開發商的資金周轉不能承受這一變化,高周轉、高負債讓開發商不停地在運作,拿地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籠、6個月進入下一個項目,「456模式」一環扣一環。
如果採取現房銷售,開發商就沒有錢還債開發下一塊土地,為了資金周轉甚至會利用降低房屋質量來儘早完工,所以取消預售就必須要先穩住開發商的資金管控能力,「三道紅線」就是在給開發商作警告。
從9月初實行「三道紅線」到現在,被試點的12家房企都有了初步成效,社會對此的反響也很積極,10月14日,央行在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效果不錯,要擴大適用範圍。
相信在官方媒體的關注以及全社會的呼籲下,不再過分追求房地產發展速度,更加追求高質量發展,爛尾樓一定能成為歷史,未來買房會越來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