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陸委會宣稱,「大陸需要且依賴臺灣進口」
首先就是依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及說明,在今年1月份至11月份,臺灣對大陸(含香港)的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9%,其中11月份的貿易總額為144.6億美元,較去年增長了17.2%。
-
臺「陸委會」:「中華民國領土」涵蓋臺灣與大陸
資料圖:「習吳會」前,馬英九與臺當局「陸委會」相繼通過媒體表態兩岸是「非國與國」關係。【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李柏濤】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負責大陸事務的「陸委會」12日稱,臺方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務實定位兩岸關係,也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並未附和大陸的「一中原則」。
-
臺灣陸委會稱「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臺灣對大陸貿易總額數據12月9日晚,臺灣陸委會公布了兩個消息。一是根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的數據來看,從今年1月到11月,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在內)的貿易總額達到195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9%,其中僅11月份的出口額就達到了144.6億美元。
-
臺灣名嘴:陸委會準金門人喝大陸水 但不準道謝
據臺媒7月29日報導,臺灣政治評論人黃智賢說,陸委會為了報復大陸,要求金門把"金廈引(通)水典禮"延後。輿論大譁,陸委會反擊,說「 支持水照通」,只是要求典禮延後。這根本是更猥瑣的命令。 她在臉書上說,所以,恩準金門人喝大陸的水,但是不準你大聲嚷嚷?不準你道謝。?這樣的命令之所以猥瑣。是因為不讓你做一個正常的人。懂得道謝的人。
-
臺陸委會嘴硬稱「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9日下午圓滿閉幕,今年因疫情影響,加上臺陸委會日前「提醒」臺灣的與會人士要注意遵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範,使得這場兩岸企業界重要活動,不但改採視頻連線會議,且臺北分會場格外低調沒有開放媒體採訪。
-
臺灣當局為抵制大陸居住證 搬出罕見詞彙:「內國化」
原標題:臺當局稱大陸居住證是「內國化」 臺學者:絞盡腦汁搬出個罕見詞彙【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對臺灣同胞推出居住證,但臺灣陸委會卻回應說這是在搞對臺「內國化」,還批評大陸有所謂「政治圖謀」。不過臺灣世新大學副校長遊梓翔說,陸委會為了抵制居住證搬出了「內國化」罕見詞彙,但有問題的其實是「臺獨」工作者不斷搞的「外國化」。大陸9月1日開放申辦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持證者可以跟大陸居民享有同樣的就業及法律服務等權益。據臺灣《聯合報》 報導,陸委會1日對此聲稱,居住證跟中國身份證的18位編碼、格式設計一樣,有把臺灣「內國化」的政治圖謀。
-
大陸經濟好臺灣才會好,就大大方方認了吧
近期兩岸公布的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表明,大陸繼續作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灣對陸出口創下歷史新高。事實是,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然而,這對於以「抗中仇中」心態來處理經濟問題、一心要操作與大陸「脫鉤」的民進黨蔡英文當局而言,內心滋味就有點複雜了。
-
大陸致電花蓮關切地震 臺當局急眼:臺灣非地方政府
臺陸委會聲稱:「臺灣不是地方政府,希望中國大陸不要在特定政治基礎上表達關切。」 臺灣花蓮6日深夜發生強震,造成多人死傷失聯。大陸各界心系花蓮受災同胞紛紛伸出援手,對於國臺辦向受災地區花蓮縣致電關懷,臺陸委會急了,趕緊聲稱:「臺灣不是地方政府,希望中國大陸不要在特定政治基礎上表達關切。」對此,臺灣網友十分憤怒,怒批臺當局「政治凌駕人道的思維,滿腦子政治,根本沒有民眾。」
-
臺灣陸委會主委訪美是想「尾巴搖狗」嗎
兩岸急凍下,陸委會的任務也在近期,陸委會將原來的正式名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更改為「大陸委員會」,一般看法認為,此舉一方面代表臺當局對大陸事務的重視,去掉「行政院」字樣有助於兩岸溝通與聯繫,另一方面則代表蔡英文防範「行政院長」賴清德插手兩岸事務。
-
陸委會前副主委:兩岸關係若不改善 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今天(12月9日)上午,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的陸委會前副主委、臺灣知名經濟學者林祖嘉以《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經濟合作》為題,在臺北會場發表演講,向民進黨當局發出警示。
-
臺灣藝人歐陽娜娜將在國慶獻唱《我的祖國》!遭臺灣文化部威脅
繼臺灣陸委會聲稱將「依法查處」後,臺灣文化部門對歐陽娜娜和張韶涵的威脅也來了。國慶節將至,臺灣藝人歐陽娜娜、張韶涵出現在央視公布的國慶晚會表演名單中。歐陽娜娜將與香港、大陸藝人合唱《我的祖國》,張韶涵將與其他藝人合唱抗疫宣傳歌曲《守護》。
-
臺灣陸委會主委被民代當面諷刺「就是個傳真機」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9月30日訊 「520」後,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錯誤兩岸政策導致原有的兩岸溝通聯繫機制停擺。為此,中國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時,「槓上」了臺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導讀:近年來,大陸和臺灣地區的貿易往來逐漸增高,如今,大陸已成為臺灣地區最大的貿易順差地。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今年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針對逐漸增加的「出口額」給出了答案。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但是臺灣陸委會卻認為,從臺灣地區的「出口額」能看出,大陸非常依賴臺灣地區「出口」的商品。
-
葉青林反駁陸委會無理拉黑:讓「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說法蒙塵
葉青林(資料圖)【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資深駐臺記者葉青林,日前遭臺灣當局拒絕駐點申請,臺陸委會除了稱不歡迎「製造假新聞」的個別記者外,還宣稱葉青林曾違規進入「漢光軍演」的現場。對此,葉青林12日在其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表示,陸委會至今拿不出證據證明他曾進入「漢光演習」,才是製造假新聞,雖然有說法稱「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是讓這句話不斷蒙塵的也是人。
-
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 「脫鉤論」?哪來的勇氣
據臺灣《旺報》分析稱,如今連歐美國家都因新冠疫情影響而無暇顧及生產與出口,而臺灣地區今年的出口數據卻格外「亮眼」,民進黨當局應該思考這一成績的由來。作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大陸堪稱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對島內經濟起到強有力拉動作用。
-
大陸封殺臺灣藝人? 臺媒:臺當局對大陸藝人不平等 限制太多
張惠妹世界巡迴演唱會天津站現場 前段時間的臺灣跨年晚會就被臺網友吐槽:大牌全跑到大陸,乾脆直接看對岸節目比較吸引人。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樂見兩岸文藝及影視人員交流,但大陸藝人來臺工作,受《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11條「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及第95條「主管機關於實施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直接通商、通航及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工作前,應經立法院決議……」等規範,以致有所限制。
-
大陸以政治幹預文化交流?臺「陸委會」甩鍋大陸,有藝人說了實話
和以往一樣,臺「陸委會」不忘重演老套路——先打「悲情牌」,再「甩鍋」大陸。臺「陸委會」發言人表示,「金馬獎」是為全球華人電影工作者打造一個尊重電影創作自由的獎項,亦是華人影視圈最具指標性的殊榮,全球華人都相當關注這一獎項。不過,該發言人話鋒一轉,又開始把暫停參加「金馬獎」的責任習慣性「甩鍋」大陸。
-
「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臺灣對大陸貿易總額數據 12月9日晚,臺灣陸委會公布了兩個消息。一是根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的數據來看,從今年1月到11月,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在內)的貿易總額達到195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9%,其中僅11月份的出口額就達到了144.6億美元。之所以會有這麼傲人的成績,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宅經濟等新興科技開始興起,再加上美國對華為實行禁令,大陸扶持半導體政策等,拉動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
-
民進黨稱大陸經濟「全靠」臺灣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2020年11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經濟部門指出,臺灣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會從1.56%提升到2.51%,民進黨當局對外聲稱島內2020年經濟增長率已經略有上浮。民進黨當局的統計機構最新發布預計結果稱,臺灣民眾的人均GDP將會在今年第1次突破3萬美元。民進黨當局的自欺欺人民進黨當局如此進行高調宣傳,就是對外聲稱他們"執政有方"。民進黨及其他綠營人士甚至大肆吹噓到蔡英文在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因為積極推動經濟的發展,才有了今天台灣經濟建設的"輝煌"。
-
大陸若採取「封鎖」,臺灣恐難以吃得消
近日,在臺北以及廈門兩地間,兩岸各界企業家通過線上視頻連線的形式進行了會談,在此次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上,如何緊抓大陸「十四五」規劃機遇成為一大主題。根據臺灣「財政部門」公布的數據,臺灣在11月份對於大陸(含香港)的出口額已經高達144.6億美元,成為歷年之最,而臺灣經濟的一大收入來源就是來自與大陸(含香港)貿易產生的順差。然而現在民進黨對於大陸不斷發起挑釁,其囂張的態度表現的完全不像是一個經濟上高度依賴大陸的樣子。